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亚尔斯兰战记 > 第3节 第三章 野心家们

第3节 第三章 野心家们(1 / 2)

 第三章野心家们

在和帕尔斯王国西北边境交界的马尔亚姆王国,这个时候,不幸和灾厄展开了它漆黑的翅膀覆盖了整个国土。

马尔亚姆不像帕尔斯那么富强,却有其安定的历史和实力。和周边各国的外交关系极为良好,和帕尔斯也一直维持着友好的关系。马尔亚姆虽然信仰伊亚尔达波特教,却是由稳健的东方教会在指导着。异教徒在这里了有居住的权利,各宗教之间处于共存的状态。

而这样的和平之所以被破坏是因为鲁西达尼亚的侵攻。同样信仰伊亚尔达波特神的鲁西达尼亚攻灭了兄弟国,杀死了以尼可拉欧斯王为首的王族和圣职者。当亲王吉斯卡尔在的时候,并没有进行一些无谓的杀戮,可是,自从大主教波坦从帕尔斯回来之后,就在马尔亚姆境内捲起了杀戮的暴风。异教徒被杀了,和他们交际或做生意的人们也以背教者的身份被杀。密告获得了奖励——只要一句"和异教徒来往密切"之类的流言,任何人都可能被抓。被抓之后还施以拷问,在耐不住痛苦而做了瞎编的供词之后就被处以火刑。如果不招供,结果还是会被拷问至死。当约有十万多人被杀害的时候,吉斯卡尔从帕尔斯回来了。

鲁西达尼亚的王弟吉斯卡尔亲王在帕尔斯历三二四年为三十九岁。虽说是王弟,国王伊诺肯迪斯七世在三年前就死了,现在宝座尚属虚悬。吉斯卡尔应该继任为新国王的,可是却有不能继任的原因。伊诺肯迪斯七世的死虽然由帕尔斯的新王亚尔斯兰公告了,可是波坦以"异教徒的谎言"为由而不加承认,于是,根据教会法,伊诺肯迪斯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以前,吉斯卡尔以王弟的身份一手掌握了鲁西达尼亚的政权和军权,事实上他就等于是国王。但是,在十个月之后却又失去了一切。帕尔斯军将他完全击败,他也被流放到马尔亚姆去了。他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帕尔斯的宫廷画家那尔撒斯看出吉斯卡尔的利用价值。那尔撒斯的计划是让他回马尔亚姆,牵制波坦的势力。

只要吉斯卡尔不照帕尔斯人们的想法去做,他就没有前途可言了。于是,他便决定回马尔亚姆,和波坦对决,取回自己的权力。

他回到马尔亚姆是帕尔斯历二二一年秋天的事。因为他失去了麾下的大军,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只好偷偷地越过国境。在旅途中,他一直在思索着如何使波坦垮台;然而,在没有想好计策之前,他就被巡察的鲁西达尼亚士兵给抓住了。下级的士兵们不认识吉斯卡尔,只把他当成可疑的旅人而粗暴地对待,可是,那些身份较高的骑士看见亲王殿下时,不禁大吃一惊。"亲王殿下归国"的消息传到了马尔亚姆的王都伊拉克里恩。目前不是大主教而自称为"教皇"的波坦,想到了一个歼灭强力政敌的方法。

波坦想出的办法极其邪恶狡猾。他召集了主要的圣职者和贵族们,带着严肃的表情做了以下的告示:

"王弟吉斯卡尔公爵和帕尔斯的异教徒们作战而殉国了。他壮烈地战死,不,应该说是为了维护神的荣光而崇高地殉死了。现在自称为吉斯卡尔公爵,出现在马尔亚姆的流浪者只是一个面貌酷似王弟的冒牌货。这个人是奉了异教徒之命前来我国,在我们依亚尔达波特教徒之间撒下分裂和抗争的种子。这种人绝对不可饶恕,应该处以重罪。"于是,吉斯卡尔并没有被送到伊拉克里恩,就以犯人的身份被送进特莱卡拉城塞,关进了地牢。特莱卡拉城塞位于湿气极重的荒凉山谷间,夏天湿热得就像在蒸笼里,冬天则寒气刺骨,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地方。被送到这里来的囚犯通常都熬不过一两年。

"这样就没事了。"波坦在心里窃笑着。他在马尔亚姆的势力和权威是无人可比的。然而也不全然如此。不但有人对波坦抱着反感,更有人怀疑吉斯卡尔是真的王弟。这些人虽然只是少数派,但如果吉斯卡尔能成为他们的领导者的话,以他的权威和实力,一定可以推翻波坦的恐怖政治的吧?这是这些人的期望。

有一个骑士叫朗伽罗。大致上说来,他还是出身于*爵家。他虽然是家中的长男,却因为母亲的身份低,因此便由弟弟继承家产和爵位。以朗伽罗的立场来看,原本理所当然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被人横刀夺取了,他无法释怀。曾经要求至少要把一半的家产分给他,可是却得不到回应。再加上朗伽罗的弟弟捐献了许多金钱给教会,所以,尽管朗伽罗勉强保住了他骑士的身份,身上却几乎是没半文钱。

"如果让教皇这样继续支配下去,我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干脆就把我的人生赌在那个自称为吉斯卡尔公爵的男人身上吧!如果事情进行顺利,他就会成为马尔亚姆和鲁西达尼亚的新国王。而我,就是宰相了!"尽管宗教的权威和恐怖再怎么压迫,人的野心和气概是不会消失的。骑士朗伽罗下定了决心,开始策划营救吉斯卡尔的计划,召集同志。

应召而来的人出乎意料地多。原来到处都有觉得只要在波坦的支配之下就永远无法出头的人潜藏着。他们怀着在吉斯卡尔手下出人头地的美梦,热心地着手准备。有人出钱,有人提供武器,计划看似顺利地进行着。然而

朗伽罗虽然同时具备了勇气和谨慎,然而似乎还欠缺了一点东西。有一个叫威斯卡的骑士是他所信赖而无事不与之商谈的人。这个人能言善道而且又有才气,但事实上他和波坦是一气相通的。即使他和朗伽罗一样,有着"这样下去永远无法出头"的想法,朗伽罗却是想籍着抗拒波坦而出头,而威斯卡则想籍着背叛朗伽罗来挣得一片天。

由于威斯卡的密告,朗伽罗被波坦的部下所抓,遭受极残酷的拷问。指间被刺进烧红了的铁针,牙齿被拔掉了。朗伽罗虽然极力忍耐,可是,当第三颗牙被拔起来的时候,他终于屈服了,含着满嘴的血沫招认了。他招出了计划,招出了同志。

波坦的部下偷袭朗伽罗的同志们。有半数被杀,半数被抓了。被杀的人当中也包括朗伽罗的弟弟。他大叫冤枉,想夺门而逃的时候,背部被刺进一枝枪,当场毙命。

朗伽罗没有受到处刑。他那因为严刑拷打而显得衰弱不堪的身体耐不住没有丝毫热气的地牢里的严寒,感染了肺炎而在预定被行刑的前一天夜里死了。他的遗体没有被埋葬,就丢在城外的荒野上成了野狗和乌鸦们的饵食。

朗伽罗虽然还没有结婚,却有一个爱人。她是鲁西达尼亚和马尔亚姆的混血儿,容貌堪称为美人,善于舞蹈,个性极为刚烈。她策划了一个为朗伽罗复仇的计划。由于她还没有和朗伽罗正式结婚,所以没有遭到连坐的处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原本她以自己的一头金色长发为傲,不过,为了复仇,她剪短了头发,染成黑色,以*女的身份接近威斯卡。威斯卡被她的舞蹈和因勤于舞蹈所锻炼出来的一身匀称肢体所吸引,把她叫到了自己家中的寝室。

舌头被咬断的威斯卡之尸体是在第二天早上被侍从们发现的。窗户洞开着,被撕裂的床单绑在床柱上,一直延伸到窗户外面。很明显地是发生了什么事。威斯卡的部下们拼命地寻找犯人的下落,然而始终没能发现。有人说她复仇的目的达成之后便自杀了,有人说她躲进了尼姑庵,也有人说她乘着小船逃离马尔亚姆了。

众说纷纭。只是,事实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总而言之,朗伽罗死了,威斯卡被杀,很多关系者都遭到处刑,这个事件看似已经落幕了。波坦放下了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开始准备杀害"不怕神的假王弟"的工作。他不想公然地将之处刑,而是在牢内将之毒杀。

但就在那之前,吉斯卡尔从牢里逃脱了。

特莱卡拉的城主是亚里甘迪*爵,他是一个只会遵守波坦的命令行事的平庸男子。他和夫人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就由夫人的外甥卡斯特罗继承。可是,亚里甘迪*爵又和马尔亚姆贵族的女儿相恋,生下了一个男孩。亚里甘迪*爵狂喜不已,把继承权从卡斯特罗身上拿了回来。卡斯特罗当然愤怒难平。结果,卡斯特罗便成了第二个朗伽罗。

原本卡斯特罗就很同情吉斯卡尔的遭遇,他暗地里和在牢内的王弟取得了联系,终于让吉斯卡尔成功地逃走。这是帕尔斯历三二二年四月时的事情。

获知吉斯卡尔逃狱的亚里甘迪*爵脸色发白。他因害怕波坦的愤怒,便假传消息,说吉斯卡尔病死在狱中。波坦闻讯大喜,然而,他的喜悦在六月的时候转为狂怒。位于马尔亚姆西部海岸的凯发鲁尼斯城塞被吉斯卡尔占领,当地集结了三千名反波坦的人。

波坦把亚里甘迪*爵叫回王都处以死刑,消了怒气之后,不禁感到一股战栗。他竟然把最大的对手放到野外去了。吉斯卡尔以王族的身份诞生,长久以来即显示了他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了凌驾其王兄的人望。而现在,他以复仇者的姿态阻挡在波坦的面前。

"那个自称吉斯卡尔的人是冒牌货。不要被他骗了。"波坦再度宣言。可是,接到来自吉斯卡尔"打倒波坦"檄文的人开始产生了动摇。因为那确实是亲王殿下的笔迹。

对吉斯卡尔来说,和波坦这样的人争夺权力实在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以前他是一个统率四十万大军的鲁西达尼亚军总帅,而现在竟然落魄至此。他一边从凯发鲁尼斯城壁上眺望着大海,一边这样自嘲着。

然而,一昧地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中是一件无意义的事。他必须打倒波坦,把马尔亚姆全土纳入他的手中;一切都要从那儿开始。他的前半人生似乎都白费了;也因此,他必须达成后半生的目的。当一切疲劳、伤害都恢复之后,吉斯卡尔显得比以前更精悍,他先展开了外交攻势。他在一天之内写了十几封书信送到有力量的人手中,挑唆他们"打倒波坦"。

原本波坦就没有统治地上王国的构想。旧马尔亚姆王国的法律被废止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法律尚未制定出来。被派遣到各地的司教们兼任执事和审判官,根据依亚尔达波特教的圣典和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行政和审判。军队会被派遣去对付犯罪和叛乱行动,但圣职者也会同行,指挥东指挥西的,让骑士们烦不胜烦。

吉斯卡尔希望和波坦决一死战。如果吉斯卡尔一战而胜,波坦的权威就会像被雨水拍打的砂城一样,背叛者相继出现,而他的整个权力结构在一瞬间就会崩溃。

吉斯卡尔从对他宣誓效忠的人当中选出十二名来,让他们带着书简前往故国鲁西达尼亚去。他把事情做了详细的说明,要求派遣救援的兵力。他们准备了船只,从马尔亚姆的海岸出发。

然而,救援的士兵并没有从鲁西达尼亚本国前来。事情在一年之后才好不容易明朗化了。

使者们受到暴风雨、海盗和坏血病所阻,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才抵达鲁西达尼亚港口。使命到这里应该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可是,鲁西达尼亚本国的状态远比想像中更为恶化。自从王族和四十万的军队离开本国之后,暂且就由十个贵族和圣职者组成摄政会议统治国家,可是,一年之后,这个紧箍咒就松了,两年后就弹开来了。由领地之争而引发起情绪上的对立,派系因而产生,形成了抗争。两派分岐为四派,四派又分裂成八派,各派在考量自己的打算之外相互联合,以千人为单位的军队相互征战。领地之争、继承顺位之争、其他各种的争斗和党派结了不解之缘。

从马尔亚姆来的使者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欢迎,还饱受怀疑、攻击,于是,最后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狼狈地回到吉斯卡尔身边。而平安回来的人只有出发时的一半人数。

"本国不派援军前来。倒是有一些有心人期望吉斯卡尔殿下回国。没有殿下,鲁西达尼亚的混乱是无法弭平的。干脆就把马尔亚姆交给波坦那家伙,殿下先行回国吧!"这是等了一年之后所得到的报告。吉斯卡尔不禁失望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想过,或许该听使者们的劝告,回鲁西达尼亚去吧?但他不能率领着四十万大军离开祖国,却两手空空地回国。最低限度他得拿下马尔亚姆,否则无法对留在鲁西达尼亚的人们交代,他自己本身的自尊也不容许他这样。他不能忍受丧家之犬的身份。吉斯卡尔下定了决心。

下定决心之后,吉斯卡尔便开始精力充沛地展开活动。他要打倒波坦,正式以马尔亚姆国王的身份举行加冕仪式,然后再度进军帕尔斯。

他花了一年的时间等待派到鲁西达尼亚的使者归国。在这期间,他并不是一天到晚躲在城里睡大头觉的。他认真地思考着如何打赢波坦?胜了之后又该如何?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写信,送到那些相当有地位和影响力的鲁西达尼亚人那边去。

他对那些对波坦的**支配和偏颇的审判有所不满的人提出保证"如果我统治马尔亚姆的话,一定重新审判,给你们一个有利的条件"。

不只是这样。吉斯卡尔还送密函给波坦的忠实支持者。有的内容是"如果你追随我,我将重重酬谢";不过,有时候也耍些计谋。他把"某人已经愿意追随我"或"某人预定于某月某日叛乱"等内容的密函送到特定人物的手中,甚至刻意让信函落入波坦的手中。这种计策仍有其危险性存在,不过,吉斯卡尔还真的是绞尽脑汁在策划着。结果,有两个波坦派的有力人士被认为与吉斯卡尔私通而相继被暗杀。看到波坦派彼此猜疑、产生动摇之后,吉斯卡尔接着发出了这样的布告:

"教会所拥有的领地的一半归于王室,另一半是分赠给有功者。除此之外,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取得者就拥有所有权。以上诸事以鲁西达尼亚王室的名义约定。"吉斯卡尔无异是在挑唆大家对教会进行侵夺。这可说是严重的不敬神行为,不过,以清贫为主旨的教会堆积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原本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侍奉神明的圣职者们过着比骑士和农民还奢侈的生活当然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吉斯卡尔巧妙地利用了人们长期下来累积在心中的对圣职者们的不满。

于是,在两个月之内,超过一百个的教会被吉斯卡尔派偷袭了。镶着大小宝石的祭坛、黄金铸成的烛台、金币、绢、小麦及马等教会所拥有的许多财产全遭掠夺,建筑物也被放火烧了。没有被偷袭的教会也忐忑不安,有一部分的教会甚至就加入了吉斯卡尔的阵营。

吉斯卡尔从圣职者当中选出了适当的人选,赐以大司教的称号。波坦独占了圣职者的任免权,而吉斯卡尔公然地加以反抗。他试着向全国人民宣言,波坦的权威并不是绝对不可侵犯的。

鲁西达尼亚人不断地产生动摇,而在他们支配下的马尔亚姆人们则屏住气息静观其变。那些惨遭掠夺的教会则跑去向教皇波坦哭诉求救,波坦对此恨得咬牙切齿。他虽然执着于权威和权力,可是,对金银财富却没有那么严重的占有欲。他并不赞成教会积存财产。

"神明会处罚那些被逐出教庭的叛教者的!另外,圣职者们也要注意。地上的财富对身为神明仆人的我们而言并不是必要的。不要再为财产被夺哀叹了。"说教完毕之后,他再度宣布"假冒的吉斯卡尔"被逐出教庭。吉斯卡尔当然不在乎。

"'我还健在'这件事本身就是个证明。被波坦那种籍着神之名行骗的人逐出教庭,神是不会处罚我的。不但如此,从那些**深重、堕落的圣职者们手中取回不义之财,正顺了神明的心。连波坦都认同了这件事。"吉斯卡尔派继续袭击教会。不只是他们,对鲁西达尼亚人的支配反感的马尔亚姆人的集团,甚至盗贼们也都以吉斯卡尔派之名袭击教会。波坦当然派出军队想要去讨伐那些"叛教者们",只是,士气已经一蹶不振了。形式上的出兵,结果演变成士兵们夺走教会的财产,烧了村庄,杀了农民,然后拿着他们的首级向上级报告:"已经杀了叛教者了"的情形。在波坦身边的圣职者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态,只是一味地互相推卸责任。

如果再这么袖手旁观下去的话,波坦的权势就会像蚕吞食桑叶一样分崩离析了。

原本不想一决雌雄的波坦终于也下定决心召集军队。"讨伐背叛神明和教皇的背教者"之檄文向马尔亚姆全境的鲁西达尼亚人发出。

"应该会召集到十万人吧?"

波坦这样预测,然而,十天之内所召集到的将兵只有四万人。这也不是就表示其他的人都投到吉斯卡尔的旗下了。有人是以生病为由,有人是以服丧为籍口,找出了适当的理由紧闭着城门。他们是想先观望之后再投到胜利的一方去。

"这些观望形势的人真是狡猾啊!难道他们想背弃神吗?"波坦恨得咬牙切齿。他原本想讨伐一个不出兵的贵族以儆效尤的,结果被身旁的骑士们阻止了。在这个时候做这种事只会引起反感而不会让人因为畏惧而臣服。

攻陷一座城堡,拿下一个信心不足的人的脑袋只会把剩余的中立派逼向吉斯卡尔的阵营。

"总而言之,万恶的根源就是在于那个自称为吉斯卡尔的冒牌货身上。只要堂堂正正地作战,拿下他的脑袋就没事了。""你说得是豪气干云,可是,你们有没有把握可以获胜?""教皇陛下,真正的吉斯卡尔殿下是个武艺高手,或许我们会败在他的手下;但一个冒牌货没什么好怕的了。我们一定会把他的脑袋送到教皇陛下的面前。"听到骑士们的豪语,波坦脸上现出了极复杂的表情,但嘴里并没有说些什么。他不能说。

于是,帕尔斯历三二三年秋天,鲁西达尼亚人之间引发了"萨卡利亚之战"。

教皇波坦的军队有四万人,而吉斯卡尔的军队有一万八千名。从数目上来说,吉斯卡尔并没有胜算。尽管如此,吉斯卡尔还是有决定正面作战的充分理由。

虽然号称四万,可是,打心底愿意为波坦作战的人大概只有一万五千到两万名吧。其余的人就像苇草一样随风起伏。没有什么好怕的。"吉斯卡尔很有自信地对着募集而来的骑士们说道。

几年下来的辛劳,吉斯卡尔较为瘦削了,一半的头发也灰白了。不过,看来却一点也不显老。他的两眼锐利地燃着炙热的火光,看来似乎更显精明骠悍。齐聚而来的骑士们被他的威仪所折服,再次确认了这个王弟是货真价实的。

在帕尔斯境内的战役中,吉斯卡尔失去了蒙菲拉特和波德旺这两个有力的将军。

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一定会更有自信和胜算来打赢这场仗的。只是,现在吉斯卡尔得自己站在最前线负起指挥的工作。虽然也有人以危险为由制止他,但是,他下定决心,如果在此地败给了波坦的话,他的生命就到此为止了。

另一方面,波坦为了提高士兵们的士气,自己也来到战场上。他让十二名彪形大汉扛着轿子,旁边穴着依亚尔达波特教的神旗,离开了马尔亚姆的首都。马尔亚姆的民众微微地开启了窗户,用冷淡的眼神目送着教皇离去。

萨卡利亚平原是一块四周尽是远眺高山的石块荒地,据说连伺机捕羊的狼都不见踪影。水分也极缺乏,或许是气流的缘故吧?天候恶劣的日子非常多。将来可能也不会有人想要开拓而只能继续保持目前这种不毛的状态吧!

在吉斯卡尔和波坦交战的前一天夜里,冰冷的雨仍然继续下着,道路一片泥泞。

士兵们吐着白色的气息,咒骂天候的恶劣。

之所以选择这种令人不快的地方当战场是有理由的。萨卡利亚原野位于马尔亚姆国土的中央位置,三条主要的道路通至附近,不管是谁如何调动军队,至少都能处在确保地位的位置。以前,马尔亚姆军曾建立监视塔,只是在鲁西达尼亚军侵攻的时候被烧毁了,只留下被薰黑了的石堆化成的废墟。

出现在战场上的波坦显现出他一贯精神百倍的样子。或许是因为他听说敌军的数目不及己方的一半之故吧!当两军完成布阵时,波坦把轿子和神旗推向阵前,大声地对吉斯卡尔军呼叫:

"现在悔悟放下武器,跪在神旗面前求饶的话,神会赦免你们的罪的。否则,你们将以背教者的身份被地狱之火烧死!"吉斯卡尔连回话的意愿都没有。他无语地举起一只手,用力地往下一挥,士兵们便一起朝着波坦军射出箭雨。波坦的轿子也被两枝箭给射中了,他在轿上怒吼道:

"这些遭天谴的家伙!让神去惩罚他们吧!"

于是,战争便开始了。一阵飞箭交锋之后,接着便是枪和剑的战斗了。两军在泥泞在奋力前进,正面起了激烈的冲突。

"神啊,请守护我们!"

"依亚尔达波特神啊!请您睁亮眼睛吧!"

信奉唯一绝对神明的信徒们挥舞着武器相互残杀。剑砍断了脑袋,枪刺穿了咽喉,棍棒打断了脊椎骨。萨卡利亚的天空被一层不知是云还是雾的寒冷气息所笼罩着,太阳就像一枚长着徽菌的小铜币一般挂在天上。士兵们吐出来的气息化成了一道道白色的烟雾,同时掺杂着殷红的鲜血。

鲁西达尼亚的甲胄比帕尔斯的还沉重。从马上摔落的骑士根本没有办法起身逃亡,只有任马蹄践踏,任棍棒欧打。也有人拼命地想脱掉甲胄,可是,在好不容易脱了一半的时候就被枪给刺死了,情况极为悲惨。

波坦军的几个骑士注意到一件事。吉斯卡尔军的每个人都身着轻装,不穿甲胄而用盾牌抵挡箭或枪的攻击,而且大部分都是徒步。这是吉斯卡尔在考量天候的因素之后决定重新调整全军的服装,好让士兵们在泥泞中比较易于行动。远望着这个景象的波坦军不禁嘲笑着:"看来冒牌王弟的军队连甲胄的资金都凑不出来。"然而,随着战事的推演,重装备的波坦军之动作开始显得笨重而迟钝了。

重装备的骑兵队的马脚被泥泞所困,根本没有办法顺利前进。对马儿来说,光是载着穿甲胄的人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再加上泥泞的牵扯,行动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只有悲哀地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动啊!还不动吗?这个没有用的畜牧!"

人们也焦躁起来了。不能行动的骑兵队根本就只是肉和铁所形成的废物罢了。吉斯卡尔军朝着这些人射出了箭。目标不是人,而是马。这种战法虽然残忍了些,却相当有效果。马一匹接一匹地倒了,骑士们被甩到泥泞当中。原本应该受到神的祝福的甲胄沾满了泥水,要起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被倒下来的马脚和马体夹住之后,泥水从甲胄的一点空隙中渗入。骑士们在忍受不了的状况下脱下甲胄,这时候,箭飞射了过来。尽管如此,也有数百骑的骑士早就从泥泞的死地当中脱逃而出,朝着吉斯卡尔的本阵逼近,挑起一场肉搏战。

吉斯卡尔自己挥舞着战斧,把四个骑士从马上击落。第五个敌人就不是易与之辈了。他伸出了沉重的长枪,把战斧从微微显得疲劳的吉斯卡尔手中击落。他丢下了沉重的长枪,挥舞着剑砍向吉斯卡尔的颈部。吉斯卡尔勉强地用盾牌挡住。骑士用剑重击了吉斯卡尔的盾牌三次,盾牌产生了龟裂。这时候,吉斯卡尔军的步兵跑上前来,用枪刺向骑士的侧腹。枪尖虽未能刺穿甲胄,但是,骑士失去了平衡,一阵摇晃。吉斯卡尔见状掌握了时机,投出了剑,瞄准对方的咽喉一刺而进。沉重的回应让吉斯卡尔知道了自己给了对方致命的一击。红黑色的血从甲胄的接合处涌出,骑士倒栽葱地从马上滚落,撞击着大地。

最高指挥官挥舞着剑加入了血战,吉斯卡尔军的士气极为高亢。他们举着枪尖刺向波坦军,确实地削减了敌军的数目。

波坦军的兵力虽然有敌人数量的两倍之多,但是却没有好好加以活用。他们无法随着轻装的吉斯卡尔军快速而巧妙地进退,只能左往右来地任人宰割而不断减少数量。看着己方士兵的窝囊像,波坦不由得仰天长叹:

"可恶!吉斯卡尔,你这只狡猾的狐狸!如果伊诺肯迪斯王早日将他解决了的话,就不需要我今天这样的苦战了!"波坦想都没有想到,这个怒骂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趋势。随侍在波坦本阵的柯利安迪*爵听到怒骂声后,不禁吃了一惊。原本他深信波坦的宣告,认为那个吉斯卡尔公爵是冒牌货。

"什么?吉斯卡尔公爵是真的?果真如此,那么一切都不对了。我们不是被教皇给骗了吗?"原本柯利安迪*爵就不是心甘情愿地追随波坦的。只是因为没有自行其道的势力,所以只有跟着强者走。然而,这个时候,他的心中吹过了一阵风,他觉得赌上自己一生的时机到来了。

柯利安迪*爵的士兵有二千人。他突然叫道"投靠吉斯卡尔殿下",从波坦军的左侧背袭杀了过来。如果波坦军是团结一致而战的话,应该不会有这种背叛的情况发生的。可是,柯利安迪*爵的动摇和叛变却以万马奔腾之势传染了整个军队。应该是因为大家对波坦的不满和不信任已经到了极点,就像满水位的池子,只消一滴水就可以使之完全溃泛了。

波坦军一下子陷入了溃乱的状态。

"可恶,这些叛教者!该遭天谴啊!"

波坦对着灰色的天空咒骂着。前方那些无法挡住吉斯卡尔军攻势的武将们相继要求波坦下指示。然而,波坦原本就不是战场上的英雄,他无法下正确的指示,只能手足无措的坐在轿子上。就在这段期间,乘势追击的吉斯卡尔军投入了最后的预备兵力,斩断了波坦军的阵列,逼近教皇的身边。飞箭发出冰雹般的声音从天而降,轿子上穴了五、六枝箭,击垮了波坦的虚张声势。

叱骂过抬轿的士兵们之后,波坦开始逃了。

"教皇逃走了!"

近似哀叫的声音响起,波坦军的战意全飞向神明所在的天空的另一端去了。这个时候,波坦军的兵力因为相继倒戈而锐减到一万五千名。减少的数目就成了吉斯卡尔军增加的数目,兵力优劣的情况逆转了过来。

最新小说: 从遮天开始万界抽奖 人在遮天,修炼神象镇狱劲 我的道侣来自未来 龙虎道主 重生八零从知青回城开始 诸天莽荒:从上古真仙开始 脱去皮囊,无非二百零六骨 冒牌皇帝:我真的不是崇祯 魔女,我真不是深海古神! 请殿下斩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