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他们活有余力,则以考古,但考古尚可,帮同保古就更可怕了。有些外人,很希望中国永是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这虽然可恶,却还不奇,因为他们究竟是外人。
而中国竟也有自己还不够,并且要率领了少年,赤子,共成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者,则真不知是生着怎样的心肝。
中国废止读经了,教会学校不是还请腐儒做先生,教学生读《四书》么?
民国废去跪拜了,犹大学校不是偏请遗老做先生,要学生磕头拜寿么?
外国人办给中国人看的报纸,不是最反对五四以来的小改革么?
而外国总主治下的中国小主笔,则倒是崇拜道学,保存国粹的!
但是,无论如何,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而况保古。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踏倒它。
当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发表以后,杨小秋一时间心潮无比澎湃。
鲁迅先生说的是对的,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这才是中国现在的上层应该思考的,而不是说去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利。
杨小秋也在《京报》上用笔名,秋叶无风发表了文章,那就是赞同鲁迅先生之言。
也同样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只是却没有多大作用。
因为这一年的中国国情,不允许这般做。
而到了农历的八月二十三,迎来了一件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紫禁城首次对外开放。
过去这里可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现在任何一个bj普通百姓都可以到皇宫里来悠闲地散步了。
而皇帝生活的神秘感正在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像走在一个小镇上一样,走在故宫宽大的庭院里,想象皇帝及他的家族成员们是怎样在这里统治着一个帝国的。
这又是一个进步,而杨小秋这个当年进过两次宫的人,非常的复杂。
这一年,他四十五岁,依旧孤身一人。
脸上也开始有了皱纹,不过总体看来,也就三十多岁。
不是保养得好,这就是男身女相的优势。
而当初说喜欢他的谭西西,二十一岁,留学去了法国。
法国是很强大的国家,也许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主要是足够浪漫。
也许往后也会浪漫,也会一打就投降也说不定。
可是谭西西回来的时候,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可能接下来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
可这是1925年,也才1925年。
杨小秋这天,自然和自己的师父与师娘,还有大师兄以及嫂子来了皇宫里边。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已经六十多的何崇楼无比的感慨。
因为他当初第一次出名,就是在皇宫里边。
只是后来每一次来皇宫,也都是来给宫里的贵人唱戏的。
现在,现在什么宫里的贵人,一个个的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皇宫里,是真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