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鸟哨(1 / 2)

 张居正最后还是被朱翊钧掏出的第二封题本给说服了,那封题本他看了很久很久,最终只是神情复杂而落寞地长叹一声。

“陛下大才、臣自愧不如,只希望陛下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愿天佑大明”

“监外历练政事”的复苏已经板上钉钉,但两人都觉得不能就这么拿出来,他们必须先压服百官中不同的声音,以铁腕处理了那批贪官才能真正推行这条政策。

同一条政策在不同时间出台,就完全可能从“拉拢”变成“屈服”,动手之前给好处叫求饶,把对方打跪下了再给才叫“赏赐”。

张居正毕竟是臣子,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好说,朱翊钧只能亲自出手来把这趟水彻底搅浑,偃州事件的后续处理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朱翊钧获得锦衣卫百户的册封后,邓元飞和白五那群手下总算是有了个合理的身份,很多时候可以摆到明面上来驱使了。

锦衣卫本就是服务于皇帝本人的特务暴力组织,干的都是窥探、暗杀、腐化等脏活,堪称大明限定版fbi,上层的指挥使、镇抚使还好,中下层的来源就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锦衣卫的指挥使们经常以“销罪”作为筹码来与江湖侠客交易,朱翊钧以这个借口为邓元飞、白五等人打掩护虽不甚光彩,但也是锦衣卫内部的潜规则,不会太过引人注目。

朱翊钧这次大规模地抓捕地方官和豪强,一下让地方政府出现了很大的权力空缺,难免就有犯人的家属和心怀叵测者趁机起事。

控制、拘捕与犯人有关的非官方武装力量军官,打击、威慑试图浑水摸鱼的混混和贼寇,追捕刘栋和某些贪官、豪强的私兵

地方上等着朱翊钧去做的事情多如牛毛,在燕京把具体的章程和人手拿出来之前,其他卫所百户、千户们不敢也没有意愿去插手这些事。

没有兵部的批文就调动军队可是杀头的大罪,朱翊钧敢肯定自己的任何行为都能得到朝廷的背书,其他卫所敢肯定:只要他们敢插手就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现在案件还只挖到了很浅的表面,落网的贪官也仅局限于偃州区域,只要深挖下去、整个江浙地区都会有大批官员被连根拔起。

偃州事件的特殊性在于:一个区域内大量官员、甚至卫所军官心照不宣地共同犯罪。

涉案者的地域分布相当密集,要么不查,一旦开查就是拔起一个带起一片,朝廷的人才储备朱翊钧可太清楚了,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候补官员。

朱元璋时期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太多官员被抓获导致地方政府停摆,以致于盗贼滋生、地方治安和民生陷入混乱,朱元璋不得不让那些犯官戴着枷锁处理地方事务,等朝廷派来了接替者再将犯官依法处置。

那一度是洪武朝的奇景,戴着枷锁的犯人垂头丧气地被衙役带到公堂上,一抬头、审自己的地方官也生无可恋地戴着枷锁看着你,说不定审着审着这哥们就直接被锦衣卫拷走了。

犯人要是被判了个流放或是斩立决也不用悲伤,说不定判你那哥们过两天就跟你蹲一个号子了,俩人将来上了路还能做个伴。

因此朱翊钧手上这二百人是肯定不够用的,朝廷的章程和人手也不是一时之间能下来的,想要在那之前把最起码偃州这块儿稳定住,他还需要点别的助力。

看来有必要亲自跑一趟英国公府了。

在得知朱翊钧出宫是为了前往英国公府邸后,太后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出宫的请求,并表示就算误了宫禁也没关系,只要朱翊钧能赶回来上第二天的早朝、睡在国公府里也是可以的。

对于英国公这种忠心耿耿的顶级武勋,天子的确应该注意和他们交流感情,毕竟大臣们再想攀附天子当亲信,天子也得给他们这个机会不是?有自己的班底,将来亲政了才不会被小人左右。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