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悯农(2 / 2)

再看桑弘羊的反对派,文学贤良们的重农思想,可以发现在基本的思想要点,同西方的重农主义又几乎是如出一辙。首先都是特别重视农业的作用,土地的作用,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财富的源泉,而商业从属于农业,并不能真正创造财富,充其量只能转移财富而已。其次又都主张国家不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国家不应该与民争利,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应该让私人来进行,国家的干预只会破坏平衡,降低经济的效率。

这些观点的相似,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xg,是两个社会发展到相同的阶段是必然会产生相似的思想争鸣的表现。思想的相似正说明社会的相似。通过对照西方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不难发现,原来所认为重商重农思想那些分裂和矛盾的地方,比如重商派反而推行对商业进行管理控制的政策,而重农派反而主张国家放弃对工商业的干预,主张放任zi you的发展,原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正因为重商,所以才会强调对商业的管制,正因为重农所以才主张经济的自然发展,国家不与民争利。

其实在杜睿看来,这些都是狗屁,那些儒生高呼重农思想,放松对商业的注意力,为的不过是自己的利益,他们需要朝廷将注意力从商业上挪开,轻视商业的作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制度之下,商业活动的最大受益者,这些人自然不想让自己的利益,被国家分去。

同样的,高呼让国家起到对商业主导作用的桑弘羊,杜睿也一样不认同,商业活动本身需要的就是zi you,将一个原本zi you的活动,强行的控制起来,原本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当然,杜睿也知道,商业活动离不开一个zhèng ,不过这个zhèng 需要的只是在商业活动当中起到一个监管的作用。

这些年,杜睿也做了一些工作,以来完善当初推行的新法,只可惜他的时间太少了,又诸事繁多,回想起来,做的其实也不是很多。

爹爹你看

跟在杜睿身旁的小太平兴奋的指着不远处一片金黄sè的麦浪,她年纪幼小,平ri里武媚娘自然不放心带她出来,这次难得出来游玩,欢快的不得了。

杜睿也面带笑容,朝远处看着,那一片片的麦浪,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长势十分喜人,杜睿也是开怀不已。

田间的百姓们,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这是发自内心的,中国的农民一向都是极其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他们所希望的不过就是能有一个好收成罢了。

乡亲们快看啊是公爷是杜公爷来了

一个眼尖的百姓猛地发现了站在田埂上的杜睿,顿时兴奋的欢呼了起来,随着他的提醒,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杜睿。

是杜公爷

真的是杜公爷来了

紧跟着百姓们纷纷就在田间,对着杜睿的方向躬身为礼,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杜睿也赶紧拱手回礼,紧跟着他突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举动,只见他全然不顾地上是否脏,居然将靴子脱了,将裤腿挽起,又将长衫系在腰间,就要下田。

冯照见状连忙劝阻,道:老爷不可这~~~~~~~

杜睿笑道:有何不可,冯教师,当年你在家时,难道就不曾下田劳作

冯照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他当然也曾躬耕,要不是被仇家追杀的话,恐怕现在和这里的百姓没什么两样。

杜里正也劝道:公爷公爷是做大事的人,这等事岂敢劳烦公爷,公爷还是在田埂上看着就好,面sè小老儿和乡亲们心中不安啊

杜睿笑道杜里正此言差矣,自古以来,文人便有悯农一说,名篇更是多不胜数,可这也不能只是说说,总归都要身体力行才作数。

纵观华夏历史,诗坛之所以人才辈出,佳作层出不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在面临个人伟大抱负与封建黑暗官场现实的矛盾时,良知往往使他们站在了大多数人一边。

的确,诗人的这种回归大众的举动,为中国的诗歌文化注入了太多太多的活力与jg神。而这些在矛盾中做出正确抉择的伟大诗人们,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悯农情怀提升到了人文传统的高度。

悯农,通俗地说,就是关爱同情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下过着贫苦生活的劳动人民。而它的内涵,早已通过凝练优美的诗句烙在了人们的思维意识中了。

在后世的中国,想必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用稚嫩的嗓音背出锄禾ri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稍长,又学会了白居易的观刈麦。诗的最后一句念此私自愧,尽ri不能忘仍清楚地印在杜睿的脑海中。

中国的诗人还特别擅长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病牛中所描写的独卧残阳的老牛,就象征了奉献一生劳动一生的贫苦劳动人民。聪明的作者借这个典型形象,将自己的悯农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读到这首诗时,往往会被诗中流露出的作者对百姓的赞美和同情所深深打动。可以说,诗歌在对悯农情怀的传承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悯农在另一方面,大胆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群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诗人利用诗歌jg巧简炼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用朴素的语言为当时的人们揭露着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这样的诗句太多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些诗句,后世的人们都耳熟能详,有些甚至已经成为ri常用语中的一部分。后世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jg炼而易于传诵。这些悯农诗在传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思想内涵传播给普通民众,从而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和抗争jg神。

杜睿自倡导新法,实行变法以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对新法的每一次完善,都是出同样出于悯农的思想。

他一边要维护大唐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在极力为百姓们争取属于他们的利益,当然在当今的社会制度当中,他的最终理想,很难实现,他能做的只是在保证国家财政的基础之上,让百姓们能在他所推行的新制度当中,生活的更好一些罢了。

杜睿说完,没等杜里正他们反应过来,就已经踩着烂泥,走到了田中,杜承业,杜承学两兄弟,见老师都下去了,自然也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也跟着下去了。

老丈能否借给杜某一把镰刀啊杜睿笑着对一个早就惊呆了老农笑道。

一直等杜睿接连说了三遍,那个老农才反应过来,将手中的镰刀递了过去,这让还在田埂上的冯照,杜平生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那把镰刀在阳光下可都泛着寒光,要是这个老农是刺客的话,那还得了。

杜睿接过镰刀,仔细端详了一番,脸上带着笑意,一旁的杜承业忙道:恩师请看,这就是依照着恩师当年所绘图样打造的

杜睿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对那个老农道:老丈这种镰刀用着可还顺手

老农见杜睿全然没有国公应有的架子,也放松了起来,笑着道:回公爷的话,这镰刀就是比以前的好用,使着不但顺手,还省力气,说起来,还都是公爷的恩惠。

杜睿闻言,笑了笑也不说话,俯身抓住了一把麦梗,挥镰就割,一开始杜承业兄弟两个还有些担心,可是见杜睿手法熟练,就好像个田间老手一般,更是惊讶不已。

按道理说,杜睿出生在莱国公府,虽然自小孤苦,可自打离了莱国公府自立以来,也不曾受过田间劳作的苦,可是怎的就能做起来像模像样的,难道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杜睿收割了一阵,见旁人都呆愣愣的看着他,直起身笑道:怎的你们是打算将这一大片麦田都交给杜某来割了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又cāo劳了起来,杜睿这位当朝国公居然和他们一起劳作,让百姓们好像被打了兴奋剂一样,干劲倍升,干起活来,也不管是不是自家的,只顾着埋头苦干。

偌大的一片麦田,居然不到两个时辰就收割完了,而杜睿也从始至终忙碌到完,做完之后,居然一点儿辛苦的样子都没有。

公爷剩下的活儿就让小人们干吧要是让您累着了,那小人们可就罪过了杜里正哭着一张脸,求道,看他的样子,若是杜睿不答应的话,他就要跪下苦求了。

杜睿一笑,将镰刀归还给那个老农,便走上了田埂,早有人打来了清水给杜睿清洗。

原本是想请公爷来此,主持丰收大祭的,居然让公爷如此辛苦,都是小老儿的过错杜里正见杜睿已经穿好了靴子,在一旁连声请罪。

杜睿笑道:杜里正无需自责,这些小事来累不到杜某,再说莫说是我这个国公,当年便是先帝,也在宫中亲自耕种,皇后娘娘还亲自养蚕编丝,以示天下,农事为国之根本,先帝尚且如此,杜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又有何辛苦的

杜里正可不懂杜睿说得这些大道理,他只知道今ri杜睿这般辛苦,心中着实不安。

紧接着杜睿又在杜里正的带领下,去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地方查看,那些引进的红薯,土豆,花生,还有各种果蔬的长势都十分好,让杜睿看了,也是喜不自胜。

又将农家纷纷找来,详细的询问了一番,今年和去年相比的收成如何,那些农户自然又是一番感激,杜睿这才放下心来,他前世虽然跟随父亲也曾躬耕,可是终究了解的不算太深,生怕自己的吩咐变成了瞎指挥,若是那样的话,他的罪过可就大了,好在结果还算不错。

一ri的忙碌,知道ri落西山之时,杜睿一行人才返回到了杜里正的家中,此时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一样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看得出今年杜陵各个村子的收成都十分不错。

杜睿如今受封三万户,可以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臣子能得到这么大的封赏,便是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北阙匈奴,也不过万户封侯,杜陵的口众也不过三万多户,可以说,杜陵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杜睿的私人领地。

见杜睿到了,各个村的里正纷纷上前见礼,看得出他们脸上洋溢的感激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现如今虽说大唐推行了新法,百姓们的ri子和前朝之时相比,已经好了很多,可在杜睿看来,百姓们的生活,充其量也就是勉强温饱,而在杜陵这一方净土,百姓们却已经过上了堪称小康的ri子了。

这一切都是杜睿带来的,让他们岂能不感激

杜睿也挨个问了今年的收成,自然无一例外都是好消息,大唐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个小小的寒cháo期后,最近这些年都是风调雨顺,老天爷给面子,再加上百姓们的勤恳,杜睿的悉心指导,收成自然也就差不了了。

等到天黑的时候,还有丰收大祭,杜睿让人带着小太平先去休息了,小丫头今天难得出来玩,自然尽情的撒欢了一场,跟着村子里那些统领的孩子,追逐打闹了一整天的功夫,这会儿早就累的不行了。

爹爹太平听二牛说,到了晚上还有大热闹,爹爹到时候可要叫醒太平

小太平困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却还不忘提醒杜睿。

杜睿笑道:好到了晚间,爹爹自会来叫太平一起去参加大祭的

小太平让杜睿反复保证了好几遍,直到满意了,这才放心的睡去。

小太平刚睡着,杜承业便过来了:恩师祭祀仪式都准备好了,师妹这边,还是让拙荆来照料吧

今ri大祭,杜睿乃是主祭,按照乡间的风俗,杜睿换好了衣衫,便出去了,外面的已经搭好了祭台,各个村的里正都已经在侯着了。

虽说杜睿一向不敬天地鬼神,但是这种丰收庆典,杜睿却并不排斥,虽然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总归也寄托了百姓们的一番美好的希望。

百姓们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全是苍天的恩赐或惩罚,非人力所能左右。庄稼全靠天赐,靠天吃饭信天神而不信人力,这种思想根深蒂固的,对天神只能敬而尊之,不可轻而之,一直延续了数千年。

杜睿此前没参加过这样的祭奠,不过对流程却也并不陌生,杜里正有解说了一番,杜睿自然轻车熟路,顺顺利利的完成祭祀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庆典了,杜睿也有了机会第一次接触到大唐年间的庆祝活动。

最新小说: 秦时明月之政 晚年大成圣体,我能穿越洪荒世界 这个明星只想做慈善 火影的春野桃 圣教种田,我看黑山羊母风韵犹存 魔女从石器时代开始 从斗罗开始的全职英灵 别碰我的舰娘 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我以神通证道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