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唐太宗曾多次称赞他,认为他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史称: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勣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李世绩的成功,还得益于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在翟让起义之初,离狐徐世勣家于卫南,年十七,有勇略,说让曰:东郡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让然之,引众人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聚徒至万余人。为后来的瓦岗义军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李密上瓦岗寨以后,李世绩见李密才识皆过翟让,又与王伯当等人劝翟让让位于李密。617年夏,河南山东大水,饿殍满野,炀帝诏开黎阳仓赈之,吏不时给,死者ri数万人。徐世勣言于李密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密遣世勣帅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会元宝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贼帅张升清河贼帅赵君德共袭破黎阳仓,据之,开仓恣民就食,浃旬间,得胜兵二十余万。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相继降密。窦建德朱粲之徒亦遣使附密。为瓦岗寨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归唐后,他镇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宾服,号为称职。太宗深有感触地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绩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李世绩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人善用,举贤荐能。正是他善于用人,所以,他率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李世绩的知人善用不仅表现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还表现在平时对人才的发现关心照顾提携推荐任用上。

早在瓦岗寨起义之始,他发现魏征高季辅杜正伦等是才俊之士,便与这些人物深交:即加礼敬,引入卧内,谈谑忘倦。

后来,李世绩位居高位,凡经他引荐的,后多位至通显,当时人称其有知人之鉴。譬如在他镇守并州时,李世绩发现张文瓘是一个人才,便安排他在并州任职,并称赞他为今之管萧。

李世绩的知人善用还表现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注意帮助人才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引导人才发挥自己的长处。譬如,在镇守并州时,一次李世绩入朝,张文瓘等三人为他饯行,李世绩分别赠给那二个人佩刀与玉带,而对张文瓘却一无所赠。

张文瓘不解其意,李世绩解释说:子无为嫌。若某,冗豫少决,故赠以刀,yu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遂极力引荐,乃至高宗朝张文瓘位至宰相。

李世绩善于用兵,史称他临敌应变,动合时机。他与人一起筹划时,凡有可取者,立即采纳;告捷之时,归功于下。因此部下都乐于效力,所向克捷。后世论唐代名将,必称英卫。

旧唐书称: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迹,自拔草莽,常能以义藩身,与物无忤,遂得功名始终。贤哉,垂命之诫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卫公将家子,绰有渭阳之风。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铭之鼎钟,何惭耿邓。美哉赞曰:功以懋赏,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

新唐书称:唐兴,其名将曰英卫,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若靖阖门称疾,畏远权逼,功大而主不疑,虽古哲人,何以尚兹勣之节,见于黎阳,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诚有为也。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听。勣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jg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诡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设施如此。

在历史上,李世绩是个可以和大唐战神李靖相媲美的绝世统帅,军事天才,可是如今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杜睿横空出世,这才让李世绩身上的光彩暗淡了许多。

不过如今李靖辞世,杜睿被贬,朝中那些贞观朝的老将已经大多老迈,不堪驱驰,唯独李世绩能当大任,李承乾现在也就只能来求李世绩,让他拿个办法,以解眼前的危局了。

见李承乾道明来意,李世绩还是满脸的平淡,道:圣上老臣老迈,且已经生病了很长时间了,对朝中的事也不大清楚,又怎能拿主意

李承乾忙说道:爱卿受先皇托孤之重,如今西域局势危如累卵,难道爱情当真就不管了这可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西域对我大唐至关重要,若是让给了大食人,对我朝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李世绩见李承乾苦求,心中也是一阵无奈,真可谓早知今ri,何必当初:圣上早先宋国公和褚大人都曾劝阻圣上,圣上~~~~~~~~

李承乾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解决眼下的危局才是最关键的:先前都是朕的不是,事到如今,爱卿还应以国事为重啊

李世绩见李承乾身为皇帝,居然向他致歉,忙道:圣上严重了

可是眼下这个局面,李世绩又能有什么办法,他已经多年不领军了,况且对西域和大食的情况有不甚了解,便是他亲自挂帅,也是无能为力。

李承乾见李世绩不说话,心中更是失望,道:难道爱卿不愿为国出力

李世绩忙道:为国效命,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只是这危局,老臣实在是解不了

李承乾闻言,大失所望,道:难道就当真让大食人欺凌我天朝不成

李世绩沉吟了一阵,才道:不是还有宋国公吗

李承乾闻言一愣,吞吞吐吐的说:可是~~~~~~可是~~~~~~~

李世绩见李承乾到了这个时候,还在犹豫,心中也有些不满,杜睿这么多年以来,为国效力,不辞牢固,其功之大,远迈古今,可是杜睿的忠诚,却让李承乾生起了猜疑,这着实让李世绩心寒。

圣上臣老了,又体弱多病,怕是不能为圣上分忧了,此次西征之战,关乎国运,圣上若是有心,便还请相询宋国公。

李承乾为难道:杜睿如今不过而立之年,便已位极人臣,以后他做的大事还有许多,将来以何封,请爱卿教朕。

李承乾的这个担心和当年的太宗一样,论爵位杜睿已经是国公了,论封邑,三万户的封邑,怕是纵观历史也不多见,论职务,在朝中除了尚书令之外,貌似没有可以奖赏给杜睿的了,这次要是再次启用杜睿,而杜睿接了西域之危,怕是也没什么可赏赐的了,那么以后怎么办总不能将整个天下都封给杜睿吧。

李世绩叹道:圣上,宋国公心如止水,若不是因圣上的缘故,怕是都不愿入朝为官,圣上又何必相疑

李承乾听了也默然,当初杜睿确实无心于功名,只想着逍遥一世,都是因为他那摇摇yu坠的储位,这才身涉朝堂,cāo劳了二十载。

李世绩又说道:圣上虽与宋国公相从ri久,其实圣上还不了解宋国公的为人,他对金钱官位视若粪土,可以说他这朝中百官中xg格最疏散的人,只不过深受先帝与圣上大恩,他想为华夏苍生做一些事情,使大唐变得强大富裕起来,使天下黎民百姓有一个好ri子过,其实宋国公并不是要圣上给他多高的官职,而是圣上对他的信任,让他安心地为大唐做事啊。

听了李世绩的话,李世绩这时也恍然大悟,仔细的回想一下,才猛然惊醒,杜睿当真是个贪婪权位的人吗

若杜睿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怕是尚书令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若杜睿贪恋权位,如何会突然告假,要去倭州探望亲妹,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把权位放在眼里,自己又何必相疑。

一想明白这些,李承乾不禁又回忆起来当年杜睿的好处,可以说,要是没有杜睿的话,这个皇帝的位子根本就不可能属于他,当初太宗皇帝何尝不是一种妥协,用对杜睿妥协,保住他的太子之位,换取杜睿对大唐的忠心,杜睿那般效忠与他,他却猜忌杜睿,李承乾不禁心生愧疚之感。

可是事已至此,真怕他心中还有愤懑,不肯来长安吧

李承乾也知道和一次他将杜睿伤的很深,恐怕再想请杜睿出山,没那么简单,可是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有怪得了谁

李世绩道:圣上但请宽心,宋国公一向公忠体国,便是心中不愿,可为了那十多万大唐将士,为了大唐的西域,他定然会奉召的

李承乾闻言,顿时一阵兴奋,如果杜睿肯出山的话,那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他虽然忌惮杜睿的能力,可是当真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一样会止不住从心底里对杜睿生出一种盲目的信任来。

爱卿当真会如此

李世绩没说话,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李承乾忙高声道:好好爱卿今ri便请爱卿代朕草拟一份诏书,命杜睿为征西大总管,提调全国兵马,前往西域,救援苏定方

李世绩也没有退让,挥笔而就,李承乾接过看了一遍,很是满意,可是接下来问题又来了,谁去颁布这道旨意呢

如果派一个内监去的话,身份不够,本来就没把握能将杜睿请出山,要是在这上面再恼了杜睿的话,那可就糟糕了。

李承乾可没想到,当了皇帝之后,自己还会有这么窘迫的一天,可是自己挖坑自己填,当初要不是他忌惮杜睿的能力,将人家赶出了朝堂的话,何至于有今天。

现在用着人家的时候了,却又不得不去请,李承乾都觉得自己现在有点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chun的感觉了。

李世绩见李承乾满眼求助的看着自己,咳嗽了一声道:圣上老臣觉得太子殿下如今已然长成,也改到了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了

太子李弘

李承乾顿时眼睛一亮,说起来,李弘如今也已经八岁的年纪了,他当初还不是在这个年纪就跟随长孙皇后登上长安城头,鼓舞大唐将士的士气,为了稳住罗艺,还亲赴幽州,做了两个月的人质。

李承乾沉吟了一阵,道:如此也好,就让太子去走一遭,也算是历练一番了只不过~~~~~~~

李承乾还是有些不放心,李弘的身份是够了,可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小毛孩子,能有什么本事,当年他被软禁在罗艺军中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惶惶不可终ri,如今虽然不似当初那样凶险,可要说动杜睿,可是要副好口才的,杜睿身为天下第一聪明人,李弘当真能办成事。

李世绩见状,心中一声长叹,道:圣上老臣当年与先莱国公也是挚友,老友过世多年,老臣居然一直未去其坟前祭拜,说来也是惭愧,便趁着这次机会走一遭吧说来也是可叹,想先莱国公当年为大唐定鼎天下,多立功勋,如今却连个继承其爵位的人都没有真是天意弄人啊

杜如晦死后,本来爵位是由杜构继承的,只可惜杜构身陷李恪谋反一案,被发配到了黔中,杜荷也因晋王李治谋反案被软禁在了公主府内,本来这个爵位也可以由杜睿继承,只是杜睿的宋国公可是一等公爵,比杜如晦的莱国公还高出一等。

李承乾闻言,登时会意,道:老爱卿此次前往杜陵,便代朕传旨,着令杜睿十八子杜学良继承莱国公的爵位

李世绩闻言一笑,躬身应道:皇上圣明

杜学良乃是武媚娘的所生,大唐皇后武京娘的亲外甥,自然有资格继承这个爵位,李承乾此举不单单拉拢了杜睿,还卖给了武京娘一个好,何乐而不为。

李承乾见状,道:老爱卿,西域事紧,还望老爱卿不辞劳苦,明ri便出发前往杜陵可好

李世绩自然也知道救兵如救火的道理,如今西域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不知道苏定方那边还能不能坚持的住,一旦出了问题的话,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烦。

老臣遵旨定不负圣上重托

最新小说: 秦时明月之政 晚年大成圣体,我能穿越洪荒世界 这个明星只想做慈善 火影的春野桃 圣教种田,我看黑山羊母风韵犹存 魔女从石器时代开始 从斗罗开始的全职英灵 别碰我的舰娘 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我以神通证道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