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八十六.汉学(2 / 2)

天子居然将这个提议付诸了实施。甚至安排出了成帝国主力陆军两百万。后备陆军三百万地疯狂计划。

“陛下地计划是不会错地。”对于刘宏已经到了盲目迷信程度地枢密院很快便热情高涨地开始根据那份简陋地路线图。制定起二十年内达成帝国总军力五百万地疯狂计划。对于这些少壮派地军官们来说。只要有天子地支持。这不算是什么难事。帝国目前地人口已经超过八千万。二十年内人口达到破亿是迟早地事情。

最重要地是帝国正在走向工业化。虽然这种工业化距离天子曾向他们所描述地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地差距。但是却是在确确实实地进行着。开发中地帝国南北方向地新领土和新农业技术。足够帝国地粮食储备来供养这支数目庞大地军队。

更何况两百万主力陆军是枢密院本就制定的目标,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制定一份新的全国兵役制度,根据帝国的人口开始建立后备陆军,根据皇甫嵩总长的遗志,后备陆军必须等同于帝国以外的地区强国主力甚至精锐部队的水准。

仅仅是一个月,枢密院就将兵役法送到了御书房,帝国两百万主力陆军的计划不变,但是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制,所有十六岁到二十二岁的帝国男子都必须在经过体检之后服役三年,三年后军事考核合格将被挑入后备陆军人员名单,然后遣返原籍,每年参加所在地方的军事考核,同时每年冬季需加入所在郡县的帝**,参加冬季训练,以此保持战斗力,只要帝国需要,就可以立刻成军战斗。

对于这份兵役法,刘宏在浏览之后,便通过了,现在的帝国有这个实力进行义务兵役制度,只是关于后备陆军的计划,就需要在各地增加军事单位,以便管辖后备陆军。

很快这份计划书被转到了内阁,若是放在第一届杨赐这些旧(www.hao8.net)时代的老臣为主的内阁,这份计划书起码会被争论很长时间,或者需要刘宏动用自己的权威才能得以实行,不过现在的内阁本身就是一个少壮派官僚为主的帝党机构,如同杨彪,司马防这些人都是热衷于海外扩张,殖民的,以帝国目前财政的富裕状况,他们在考虑到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后,对计划书里十年建立一百五十万后备陆军的计划,削减到了八十万以后就通过了。帝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义务兵役制,帝国所支付的士兵薪水极少,所要做的是保证粮食供应而已,这对内阁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当这份计划书开始执行的同时,随着刘武返回帝国本土的帝**已经进入了凉州地界,一路上在西域大开眼界的北印度诸侯和南天竺的国王们都对长安之行充满了憧憬,大汉帝国的强大和富庶让他们既敬畏又羡慕。

西域的丝绸之路上,每一处绿洲都有大汉帝国的军事堡垒和集市,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一些绿洲的繁华程度都快赶上他们的都城了,等到了敦煌,这座因为丝绸之路而异常繁华的城市时,那些诸侯国王们几乎被吓住了,他们从没有想过一座城市可以如此繁华,到处都是做买卖的人,在这里你可以来到世界各地的人,可以买到你任何可以想象到的东西,进入凉州以后,虽然没有再比敦煌更繁华的城市,可是一路上的城市数目和宽阔的道路以及良好的水利系统也足以让他们吃惊。

庞大无比的人口,强大的军队,富庶的城市,文明的人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足以让那些先前还担心自己选择的诸侯国王们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只有亲自到过大汉帝国,才会知道它有多么强大。

一路上,这些诸侯和国王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他们也得以参观帝国的农业和水利,居住在帝国的精致庭院内,穿上丝绸衣服,欣赏丝绣管弦,喝茶品酒,享用各种美食,三个月的行程让他们迷失在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中,他们或许是一方之主,平时也能享受到奢华的生活,可是生产力上的落后,注定他们难以抵御帝国贵族们的生活方式。

几乎是在路上,这些诸侯国王们都是纷纷主动地学习起汉语来,一来固然是因为大汉帝国的强大,二来也是在郭嘉刻意的宣传下,他们对汉学产生了兴趣,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开始接受帝国的价值观。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