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烩菜就要手法粗犷,重油、大火、大锅,长时间炖煮才显得香醇浓郁,能将烩菜做得精致的不多,也就是冀省的李鸿章烩菜能够单此殊荣。
白洋指着搪瓷碗里用来解馋的烩菜说道“:这是白家寨大烩菜,做得不够精细,白家寨还有小烩菜,那才叫一个讲究,而且味道更上一层楼,平时的没法做,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做。”
这还不叫讲究?李春华有点儿瞠目结舌,就看厨子叔带领着一帮徒弟在那里煎炒烹炸,各种技巧都用上一遍之后,才将各种美味融为一炉,炖出鲜美敦厚的味道,最后盛在搪瓷碗中的是一团香气,在他的印象里也就冀省的李鸿章烩菜才能与之媲美。
李春华心头萌生了一个想法,这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吗?
可是他忘了,一个物产丰富的山村,无法富裕起来主要是与外界交流的比较少而已,他们能够足不出户获得自己需要的食物,而不是前往集市,用金钱或者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白家寨现在部分人还用火镰点火,而不是用火柴或者打火机。
吃得好,不代表他们不贫穷。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延续千年的耕读传家,白家寨上上下下算得上半个儒门子弟,开蒙的不仅仅是圣贤书,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得讲究起来。
白洋给李春华也盛了一碗,塞给他一盘刚出锅的馒头,“李大哥,尝尝,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李春华望了望村口的路上,陆陆续续赶回来的身影形成了一条长龙。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才夹了一块豆腐,储存起来的丰富味道在口腔里一下子就迸发出来,巍峨的就像一座高山那样厚重,浓郁的香气顺着鼻子向外喷发,豪爽的就如北方的昂藏大汉一般。
口味略咸,他不由自主地抓起一个馒头,和着腾腾的热气咬了一口,天然的麦香碰撞之下又是一番景象,李春华不是美食评论家,他无法表达口腔里碰撞的滋味是如何的敦厚鲜香,只知道这热情腾腾的馒头配着眼前的烩菜让人欲罢不能。
“李大哥,味道怎么样?”白洋笑眯眯地问道。看着李春华的表情,他已经得到了答案。
“好吃,比冀省的李鸿章烩菜味道还棒。”李春华努力地嚼着嘴里劲道的馒头,含混地回答道。
这馒头也不一般啊。
内部起窝足够丰富,咬上一口蓬松绵软,却嚼劲十足,每每咀嚼一下,香味、回甘十足,高筋小麦粉的弹、嚼劲,低筋小麦的软糯表现得淋漓尽致,天然的麦香与麦芽糖产生的甘甜却是荡气回肠、不绝如缕,即使口中的馒头已经进入胃里,味道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白洋,你这面粉,自家磨的?”李春华虽然不是美食评论家,但还是一个合格的老饕,敏锐的发现这面粉与众不同。
白洋大气地说道“:当然是自家磨的,李大哥别和我客气,走的时候带上一些,让嫂子他们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