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点十五分,“噬人鲨”号抢先开火,到六点四十分,“噬人鲨”号战沉,仅仅二十五分钟,双方就有三艘大型巡洋舰战毁。//.\.显然,大型巡洋舰之间的战斗与战列舰之间的战斗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实,这二十五分钟的战斗足以证明大型巡洋舰不是“主力舰”。
不管是帝国海军,还是美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之初都只要求能够对付敌人的重巡洋舰,而不要求能够对付敌人的大型巡洋舰。另外,从一开始,两支海军都没有想过让大型巡洋舰执行舰队决战的任务。
这也是大型巡洋舰与战列巡洋舰的本质区别。
为了避免舰队指挥官在实际使用中将大型巡洋舰编入作战舰队,拿去执行舰队决战的任务,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不约而同的缩小了大型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使其难以在战斗中对付敌人的战列舰。另外,帝国海军还在具体的编制上做了文章,将大型巡洋舰组成的破交舰队放在了战区司令部的编制之下。
问题是,谁也无法避免遇到极端情况。
虽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型巡洋舰执行舰队作战任务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是每一次有大型巡洋舰参加的舰队作战行动都打得异常的惨烈,其中大型巡洋舰的损失都在战列舰之上。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就参加过好几次舰队作战。
即便在绝大部分时候,舰队指挥官都会尽量避免让大型巡洋舰执行强度过高的作战任务,比如在“夏威夷海战”中,白佑彬就有意让秦孝东指挥的大型巡洋舰在决战战场之外活动,并且严令秦孝东与美军第53舰队决战。在“马克萨斯群岛海战”中,白佑彬也力所能及的让破交舰队避开了美英海军的战列舰,只让其对付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可是最终仍然导致“长尾鲨”号战沉。
当然,导致大型巡洋舰在舰队作战中损失惨重的不仅仅是指挥官的问题。
归根结底。这种主要用来对付商船以及小型护航战舰的大型战舰地火力与防护能力严重失衡。别说承受不了战列舰主炮的轰击,就连自身主炮地穿甲弹都挨不起。因此。在大型巡洋舰之间的相互战斗中,往往都是你死我活。很少能够在遭到重创之后安全离开战场,并且返回后方地港口。
简单的比喻。如果快战列舰是身披重铠。手持利矛地重装骑兵。那么大型巡洋舰就是浑身,却持有同样犀利地长矛地轻装骑兵。
虽然战局有点出乎白佑彬的预料。主要是双方大型巡洋舰地损失度太快了,但是他也没有完全感到意外。因为就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太宗”号战列舰上地雷达探测到了北面三十海里外的几个大型目标。并且初步判定为美军地大型巡洋舰。
二分钟后,白佑彬下令加到二十八节,并且转向到四十五度。
该来的,总算来了。
六点五十二分,“太宗”号的雷达一共探测到了十二个大型目标,且都是大型巡洋舰。因为“阿拉斯加”级与“古巴”级大型巡洋舰的外形很接近,所以无法从雷达上分辨出这两种战舰。只是,十二个目标的雷达反射强度都很接近,所以能够断定里面没有刚刚服役的“圣地亚哥”级大型巡洋舰。
也就是说,美军还有四艘大型巡洋舰没有出现。
对此,白佑彬并不是很在意。
“圣地亚哥”级的战斗力不比“鲨鱼”级强多少,在大型巡洋舰的决斗中,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因此,美军指挥官很有可能让这四艘大型巡洋舰留在了登6场,负责向已经登6中途岛的美军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当然,这四艘大型巡洋舰是否出现,对局势没有太大的影响。
如果能够一口气干掉增援舰队,就算第51舰队立即赶来,第11舰队也可以放手一博。到时候,如果能够击败第51舰队,就能够迫使美军撤回进攻中途岛的作战部队。相反,如果不能战胜第51舰队,即便干掉那四艘“圣地亚哥”级大型巡洋舰,也不大可能阻止美军继续进攻中途岛。
能否击败已经到达的增援舰队,才是最重要的。
六点五十五分,美军增援舰队的航向从一百三十五度转到了九十度,大概准备与南面的那四艘“大型巡洋舰”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
这也在情理之中。
美军有十二艘大型巡洋舰,在兵力上拥有三打一的绝对优势。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不但能够干掉对手,还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如果交战距离过短,恐怕在干掉对手的时候,自己也会损失一到二艘大型巡洋舰吧。
显然,这个战术有点像金凯德的指挥风格。
白佑彬没有急着下令转向,他可不想在较远的距离上浪费炮弹。再说了,他只有四艘战列舰,就算一打一,一次也只能对付四艘大型巡洋舰。因此,缩短交战距离,以最快的度击沉对手,才能赶在美军舰队指挥官反应过来之前干掉更多的敌舰。
七点,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十六海里左右。
此时,东方的海面上空已经翻起了鱼肚白。天色已经渐渐放亮,太阳就要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