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2:假山真鹿走。</p>
公孙策落子:死水活鱼游。</p>
书生3:什么鱼不能吃?</p>
公孙策:木鱼。</p>
书生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
公孙策落第二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
书生3:什么鱼不能死?</p>
公孙策:生鱼,死了也叫生鱼,落第三子,叫吃。</p>
群众:输了,三步就破了这个珍珑棋局。</p>
3,外景,庐州街道,白天。</p>
卖油条的老伯丢了钱,指认牵猪的老伯偷了他的钱。</p>
油条老伯:你偷了我的钱。</p>
牵猪老伯:你血口喷人,我刚从这里走过,从来没见过你这个老头。</p>
油条老伯:就是你偷得。</p>
牵猪老伯:我的猪也从这里走过,难道是猪偷得不成?</p>
人群后:我也怀疑正是这头猪偷得。</p>
人群散开,一个书生打扮皮肤黝黑的男子进入画面。</p>
包拯:看你老兄相貌堂堂,怎么会是小偷呢?</p>
牵猪老伯大笑:那当然。</p>
包拯:可是老伯的钱确实是丢了。</p>
油条老伯锤手:对啊!</p>
牵猪老伯:那怎么办?</p>
包拯对牵猪老伯:我大宋自有王法,决不允许偷钱犯法之事,我很同意你老兄的说法,这头猪的嫌疑最大。</p>
牵猪老伯:你的意思是?</p>
包拯:我要审问这头配种大肥猪!</p>
4,外景,春风满月楼二楼,白天。</p>
书生4拿出一幅家传的字,请教公孙策诗句中所藏含义。</p>
书生4: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支横,恐泄天机莫漏口,一点累累大如豆,掩却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当年面目君知否。</p>
书生4:公子猜不出来也不足为奇,我家里三代一百六十三人,除了看过家谱的,其他人也猜不出来。</p>
公孙策:有了,六字下面加一横,再加一个十字,就是辛苦的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就是一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字再加一点,就是状元的状字,完字挂冠就是元宵的元字,原来你的太祖爷就是辛未年的状元,佩服佩服!</p>
</p>
书生4:公子果然才思敏捷,在下佩服。</p>
群众喝彩。</p>
又一群众跑上楼:快看,下面有人在审猪呢,快来看啊。</p>
人群涌上护栏。</p>
楼下包拯:大家不要笑,看我来审猪。</p>
公孙策:果然是这个黑炭头。</p>
……</p>
王海看李浔在那儿噼里啪啦地打字,心里直摇头。</p>
写剧本可不能凭着一股莽劲打开word就是干,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任何准备你都不做,只图省事,等写上个一两千字就该知道厉害了。</p>
现在觉得自己脑海灵机一闪的故事有亮点有泪点有感动点,那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自动把你没有构思的部分,给虚化和脑补合理化了,但故事要写出来,已经虚化了的,已经脑补合理化的部分又必然要落到实处,到时候作者就会猛然发现,自己那些所谓有泪点有笑点有亮的故事,原来统统都是狗屁不通。</p>
再之后就该是把先前激情澎湃写出来的东西通通推到作废了!</p>
王海看着李浔打的飞快的键盘,心里琢磨着:“最多不超过两天,这孩子就会被现实教做人。”</p>
不过他和李浔刚认识才一天,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提醒李浔。</p>
一来提醒他也不见得能听的进去,因为没人愿意听别人说自己不行;二来他明明是一番好意,如果对方误解了,反而可能落下埋怨,以为是提醒的人瞧不起人,这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p>
王海并不擅长悬疑题材,所以古装悬疑这个项目他没有参与,他比较擅长写家长里短的婆媳剧,于是也打开文档,噼里啪啦地继续敲手里的那部现代都市剧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