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我的超级异能 > 第五百四十六章 神秘一条街

第五百四十六章 神秘一条街(1 / 2)

 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赶到了传说中的古董一条街,闻名中外的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从历史上来说,远在辽代时,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这里叫“海王村”,是一个荒瘠的村落。到了元朝开始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才开始有了琉璃厂的称呼。

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清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所以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都是在这里,“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并没与随着被迁走,逐渐享誉世界,流传至今,形成了北京最有名的特色之地之一。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清初,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的师大附中的前身。在原厂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园,成为了琉璃厂集市的中心,也是后来厂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

1927年,又建了和平门,修了新华街。从此,琉璃厂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

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琉璃厂能拥有着这么大的名头,是与它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开的,已经有着数不清的名人、文学大豪和高官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几乎每一个来北京的人,都想来这里看看,来北京不来琉璃厂转转,就像白来了一趟一样。

中午的时候,我们站在了琉璃厂大街上。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多是一些文人骚客模样的人,还有很多的外国人夹杂在其中,饶有兴致的观赏者。

我因为是第一次来,也觉得十分的兴奋,仰望起头四处管看着,只见琉璃厂大街的两旁,有着一些极为古典的建筑,古香古色的店铺星罗棋布,极为古雅的金字大招牌,还有那些名人雕刻的匾额,无不散发着悠远的气息,给人一种好似梦中的感觉,好像已经来到了遥远的古代。

最新小说: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