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许彬和明军武将的分歧,现在还没解决好,薛青松反对接济蒙古饥民,而许彬却在忙着招募蒙古饥民做前锋攻击也先,都到这节骨眼儿上了,还将帅不和,真他妈的扯淡。”</p>
“这样看来,武将们还是信任孙镗多点,感觉孙镗的战略更靠谱,所以才有反对许彬的情绪,这不是好兆头啊!”</p>
听了杨秋迟的话,叶三也感觉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只有沉吟道:“我是不是该把这里发生的事上报皇上?”</p>
杨秋迟连忙阻止:“大人是不是想激起众怒?本来这事不该大人过问,可奏折一经上奏皇上,必先经过通政司,大人知道通政司里有谁的人?司礼监也会知道,很容易走漏风声,让朝中大臣知道。大人的奏疏有弹劾的性质,恐怕会激起众怒。况且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保证都能全胜?万一事有变异,大人必将受到朝中大臣的攻讦,那时谁也不会站出来替大人说话。”杨秋迟的一番话,完全是站在叶三仕途的立场上,没有顾全大局,叶三感觉杨秋迟这样做不成大事,可细细一想,杨秋迟还真说的有道理,连乌纱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大局?到时候事没办成,倒把自己陪进去了,光顾全大局,有什么用呢?叶三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还是等等再说,还没开战,自己先乱了套,那不是让也先看笑话吗?”叶三总感觉自己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妙策,尤其在大局观上更是没有可取之处,事情的发展总脱离自己的轨道,无法想出有用的办法解决。比如现在,自己想和也先决战,可手里没有兵权,只能旁观干着急不淌汗,就算凭借御史的身份,对边事了解的事无巨细,看出孰优孰劣,又有什么用?干脆瞎子放驴随他去吧,叶三妥协了。</p>
随着天气的转暖,边关的军事布防,军队的频繁调动,都好像再和叶三无关。可事情总是这样,你越想躲越躲不开。千总徐玉英就天天来找叶三的事,让叶三头疼无比,怎么这样一员女将,就像臭皮糖一样粘着他,挖苦戏弄,没有她做不出来的,说话也没大没小,把他这个上官说的一无是处。</p>
“文官就是文官,没事做就瞎哼哼,在战场上不是进京科考,讲那么多理论有屁用。”叶三正和周围的人谈诗论道,又让徐玉英听见了,不管在什么场合,徐玉英从来不给叶三面子,这也是叶三最讨厌徐玉英的地方。</p>
叶三看到徐玉英,气就不打一处来,说话就说话,哪有在马上指着上官说话的道理?一点礼仪都不讲。叶三心里骂着徐玉英没家教,嘴上却不能说出来。</p>
“武夫娘们儿之见,大明的军队,马步炮协同作战,岂是你这种喊打喊杀的女流就可以调动协调的?头发长见识短,不读书不明理的女人,嫁都嫁不出去,还谈什么战事布局?也不伸着手指头数数,凡是能带兵作战的,哪个不是科甲进士出身?”</p>
徐玉英见叶三恶意反驳,不怒反笑:“现在大人就漏了一人,薛将军就不是进士出身,照样带兵打败蒙古人。”</p>
“薛青松不是不识字不明理的人,只不过不是进士罢了,哪像某些人不识像,不懂规矩。”叶三不想和徐玉英牵扯任何关系,总感觉这女人特麻烦,说罢,也不再理她,转身和身边的几个老兵走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