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辽东的明军也没能从这场战争得到任何的好处。
所以这场战争注定就是一场双输的局面。
可能唯一的得益者就只有林丹汗,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可是林丹汗活下来,并没有对大明有任何的益处。
因为在皇太极选择撤兵之后,林丹汗直接选择远遁千里,一直逃到了如今的青海。
这样的话,林丹汗就基本失去了对后金的威慑作用。
活着和死了的区别其实不大。
如果局面如此僵持下去。
到时候宁远城肯定会被攻破,宁远的明军不想饿死,就只能选择投降。
而皇太极到时候无利可图,也会选择退兵。
可是谁也没想到,王之臣和刘应坤这时候会昏招频出。
两人竟然带着山海关的明军主力赶往了锦州。
在朱辰看到奏章的同时,皇太极也得到了消息。
皇太极顿时大喜过望。
这对皇太极来说,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单纯攻打锦州,费时费力不说,打下了意义也不大,因为守不住。
而且就算守住了,也没办法去攻打山海关。
锦州和山海关之间那绵延数百里的狭长山路,绝对能将后金大军给坑死。
就算没有宁远和锦州,关内的明军随时都可以从海路绕道截断后金大军的退路。
到时候后金大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除过等死,别无其他的选择。
山海关,那绝对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天堑。
可是就算是再强大的堡垒,那也是要人来收的。
现在王之臣和刘应坤将山海关的守军主力全部带到了锦州。
也就是说,皇太极只要能攻破锦州。
那整个辽东到山海关,将是一片坦途。
就算大明朝廷能及时反应过来,从其他地方紧急调兵。
可是这一来一去所耗费的时间,再加上所调军队之间的配合问题。
到时候的山海关绝对会乱成一锅粥。
对皇太极来说,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甚至比后金大军绕道蒙古还要安全方便的多。
虽然现在蒙古各部基本已经投靠了皇太极,但是还有林丹汗这个隐患在,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到时候反水。
如果皇太极跨国长城,结果后路被人截断。
那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虽然有时候冒险会出现奇迹,但是有更稳妥的办法,傻子才会去冒险。
王之臣和刘应坤调集大军前往锦州的时候耍了个小聪明。直接调集水军船只运送,走海路。
理由很简单,因为后金没有水军。
走海路,那绝对是最安全的选择。
可是这也让朱辰根本没办法中途阻拦。
而且大船都被王之臣征用,剩下的小船也根本没办法出海。
这让朱辰想要将王之臣弄死的心都有了。
面对朱辰的怒火,朝中所有官员都是犹如泥胎木雕一般,一言不发。
这些人非常懂得自保。如果王之臣惨败,那这时候为王之臣说话,肯定会被秋后算账。
在背后捅王之臣一刀,那就更不可能了。
王之臣为何如此行险,朝中上下无不心知肚明。
只要宁远城陷落,肯定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王之臣这个辽东督师怎么也跑不了。
而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是因为朝中官员连同辽东将门抵制军票引发的。
王之臣如此疯狂,就是想赌一把。
赌赢了,王之臣安全上岸。
赌输了,王之臣的结果不会更差。
唯一苦的就是辽东底层的兵将。
朝中的这些官员虽然没去捅王之臣刀子。
但是也没人愿意替王之臣背锅。
面对可能出现的危局,所有人全都选择了沉默。
这让朱辰差点气炸了肺。
有那么一刻,朱辰甚至都想到了要启用袁崇焕。
虽然袁崇焕确实有些肆意妄为,但是却是敢于任事,而不是像现在王之臣这样瞎搞。
不过最终朱辰还是压下了自己心底的狂躁。
“既然如此,着令孙承宗带蓟镇督师孙承宗移师山海关。”
孙承宗在天启初年担任过几年的辽东督师,对辽东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孙承宗的能力也是有的,让孙承宗去守山海关,应该问题不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孙承宗年纪有些大了,很多事情可能会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