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老夫与你势不两立。”
“李纲,亏我还对笑脸相迎,不知好歹的东西,等老子官复原职,一定把尔等撕成碎片。”蔡攸这时候心里多么希望皇帝能够出来看看他,只要赵桓出来,蔡攸就有把握让赵桓改变主意,可是现在,根本不可能。
李纲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冷笑道:“那本官就等着那一天。”
宫门口。
高俅和蔡攸跪在地上,街道两旁的百姓不明所以,这是在干什么。
李纲从袖口里拿出一个告示,命人贴在墙上。
这告示上写着蔡攸、高俅、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以及六贼的行行大罪,特别点名,面前跪着的就是蔡攸和高俅,而且,这告示的最后,写了一句明天午时问斩。
这下还了得,平常两个人高官得坐、骏马得骑,老百姓想找他们也找不到。
这下好了,老百姓最恨的几个人,其中有两个跪在这里,这就够了,有两个出气的总比没有好。
一时间什么白菜帮子、萝卜缨子、土块、石子,反正近手边的东西,拿起来也不看,直接往两个人身上招呼。
两位养尊处优的大官人,哪能受得了这样的折磨,还想出口威胁,李纲早料到这一点,早早命人拿着裹脚布等着,只要开口,就给他塞进去。
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塞进嘴里会是什么感觉。
反正高俅和蔡攸两个人恶心到不行,嘴里呜哩哇啦,瞪着猩红的眼睛,使劲挣扎着身上的绳索,殿前武士都是赵桓的心腹,赵桓铁心要办他们,殿前武士也不客气,拿着君威棍一通乱打,直到两个人趴在地上蠕动。
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两个人,现在似一条待宰的丧家之犬。
老百姓出够了气,宗泽走出来,拿着刚写好的罪己诏和抗金旨。
罪己诏这玩意,说白了,一般都是帝王用于笼络民心的,但也真有真心自我检讨的。
传说中:商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汉文帝的罪己诏,是有正史记载,而且也是第一个帝王用来自我检讨的。
往后汉武帝、魏文帝、唐太宗等等,都用过罪己诏,而且,唐太宗李世民的罪己诏就多达二十八份。
再往后,什么宋徽宗、明思宗、慈禧替光绪下得罪己诏,这都是临时抱佛脚,其实作用根本不大。
罪己诏一般在君臣错位、天灾人祸等,一些无可避免的时候,皇帝才会下罪己诏。
赵桓现在急需笼络民心,如果万民不能跟皇帝一条心,那这国家早晚得换人。
赵桓的罪己诏一出,老百姓欢声雀舞,因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心思很单纯,只要皇帝心中有他们,给他一点好处,老百姓就会为他肝脑涂地,说白了,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
一个好的皇帝可以给老百姓最基本丰衣足食,一个昏庸的皇帝带给老百姓的是无尽的剥削,比如宋徽宗。
这罪己诏里,宗泽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就有一条,引用魏文帝的罪己诏,魏文帝的罪己诏是绝食。
但是,赵桓不能用,赵桓让宗泽把自己的龙袍带了出来,命令两个殿前武士展开,让老百姓打龙袍
老百姓维诺,不敢上前打,天底下皇帝最大,谁敢打皇帝,宗泽见老百姓不打,就命人用君威棍打,在老百姓眼里,打了龙袍就等于打皇上。
赵桓突然来了这么一手,让老百姓看到了敢于认错的帝王,这一下把老百姓都感动的痛哭流涕。
总得来说,罪己诏的效果出奇的好,接着,便是抗金旨。
抗金旨。
前面列举了很多宋徽宗的罪行,已导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说完宋徽宗的罪行,又说金人南下,再一次来到汴梁城下,这次朝廷不会妥协,誓要与金人决战到地,最后,动员全城的老百姓参加汴梁城的保卫战。
这老百姓能不答应吗,老百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别看宋朝是一帮文人治国,在外人眼里懦弱不堪,但是外人却不知道,在读书人眼里还有气节二字。
武将有熊胆,文人有傲骨。
武将自不必说,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然而,文人的傲骨却在刑场,敌酋可以砍下文人的头颅,但是想让文人低头,那是万万不能。
所以说,宋朝的文化能在历朝历代到达巅峰,是有原因的。
自秦始皇称帝到清朝末年,在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只有汉朝和宋朝的寿命,超过三百年。
当然,文人的傲骨只出现在那些忧国忧民的忠臣身上。武将也有叛徒,不能一概而论。
就在老百姓欢声笑语之时,一个相貌平庸的青年人,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慢慢的退出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