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鬼(1 / 2)

 《璇玑》书中夹附有一张奇怪的符,简约的笔形勾勒出三垣宫的形象,三垣宫即(紫微、太微、天市),《步天歌》对三垣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并且把星象学弄得十分复杂,每一星宿都对应着不同的人间灾异,让人无所适从,莫测高深。其实天象变异,本与人事无关,但许多天象变异往往预示着重大灾患的降临,,专诸刺杀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杀韩傀也,白虹贯日...,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汉代董仲舒论证的一个重要观点,天人感应,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天象的吉凶祸福并非任意出现的,而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人本身的行为,人对天有感触,天对人有应答,对天象灾异的恐惧和敏感,时时潜藏在人的灵魂中,形成某种气场,只要触动,立刻就会诱发,人的精气上通于天,所以说天象多灾,实际上是人间多的反映。\\\\\

董仲舒不知道,他的这些观点早在千年前有已被远古先民提了出来,并记载反映在《璇玑》中,池田中一研究《璇玑》的最初目的,就是想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对日本的扩张决策施加影响,只是他人微言轻,在封建等级制度异常严格的日本,天皇的幕僚们怎会把一个神道教的神主放在眼里?池田中一心灰意懒之际,放弃了对星象学的研究,想不到他随军来到中国后,通过研究《岁天歌》。却发现了另一个更引人注意的问题。

据池田中一的考证,《璇玑》将天人感应地观念在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到极致。天即人,人即天,既然天能通过生旺死绝循环发展,人为什么不能随日月变化而长生不老?《璇玑》并因此在星象感悟上提出了长生之法,天人既能感应。只须把自己的气场做强,强到足可屏蔽主死北斗。即可作到长生不死。只是池田中一心中清楚,自己连最下乘地丹术修炼都难窥门径,怎能修到元神强大到可以屏蔽星占的程度?

自己做不到的东西,可以去掠夺别人,池田中一的本能非常自然地想到了这一点。 非常巧合的是。那张奇怪地符给了池田中一奋斗的机会。陆秀夫以文人领丞相职,与文天祥惺惺相惜。而文天祥本人是知名的星相学大师,和许多星象术士都有密切来往。文天祥领军在内地抗元,陆秀夫在海上陪侍皇帝左右,两人并没有什么私交,但陆秀夫身上的这张符却的确是文天祥托人捎给他地,作符之人题名“妙宝先生”,是和文天祥私交甚好的一名茅山道士。他送给文天祥此符地目的,是想让文天祥脱离政事,成仙了道,但文天祥最后却把符送给了陆秀夫。陆秀夫虽不通星象。但南宋“海上行朝”的杨太后那里却保存着上古奇书《璇玑》。以陆秀夫的大智之质,纵然不能挽救小朝廷的灭亡。大难来临时携带幼主逃亡尚能勉力为之,到时以《璇玑》为本,符为用,避居乡村修道成真,能为赵家保留一点血脉也算是尽忠了。只可惜人算终究不如天算,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海而死,赵家已无人君可立,南宋灭亡早成定局。正如一本鼓书书所唱:“文天祥脚不着地全没用,陆秀夫死葬鱼腹当了什么。”

陆秀夫没有死葬鱼腹,但也没能如文天祥所盼,辅佐幼主修成真仙。这本《璇玑》几经颠沛流离,最后到了池田家族手中。池田中一到中国后结合《步天歌》,领悟到符所记正是《璇玑》成仙理论的的运用法门。池田中一为人城府极深,他从国内纠集许多神宫的教士,一方面是为掩人耳目,另一方面也怀有其他的不良目的。至于他念念不忘地深水潭边地灵物,正是符中记载的仙引。

最新小说: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