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在省博实习的第二周,除了刷论文之外,开始了实地调查。
因为条件有限,这种调查只局限于广州,甚至不是田野调查,而是做现存文物的调查。
其实文物调查,也是考古人员的基础工作。
田野发掘条件有限,但田野调查却容易的多。
当年,梁思永回国,加入史语所之后,作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参与田野调查,当年他得知中东铁路俄籍雇员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就带着助手前往调查发掘昂昂溪遗址。
大部分的遗址发现,都是从田野调查开始的。
比如某某地出土一些文物,大部分都是被当地农民用锄头发出来的瓶瓶罐罐,被发现之后,考古人员才会去作田野调查。
如果条件允许就作考古发掘,如果不合适,就先留着。
就好像梁思永发掘完昂昂溪遗址,还去了西北兜了一圈,在天山上发现了查不干庙遗址,在林西发现林西、双井、陈家营子等遗址,甚至在赤峰东北发现了赤峰遗址。
也因为赤峰遗址的出现,让赤峰学院多了一个文博硕士点。
当年,苏亦文博考研的时候,就遇到不少人拿这个学院来刷学历。
嗯,这是后话。
苏亦广州文物调查的第一站,省博。
没有错,就是在省博里面溜达。
因为,现在的省博馆址还是挺有历史渊源的。
这里当年就是广东贡院,也曾经是kt一大旧址。
其意义有点像嘉兴的南湖红船。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中大的旧址。
而后世的中大南校区,则是原来的岭南大学的校址,就跟北大差不多,燕园也是燕大的校址。
其实,鲁迅纪念馆是建立在红楼之上,也就是当年贡院的明远楼。
除此之外,还有钟楼,这个是1905年建立起来的。
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而这里之所以被修建成鲁迅纪念馆也是有原因的。
当年,鲁迅从厦大到中大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在钟楼居住,后迁至白云路白云楼。
实际上,鲁迅在广州待的时间也不算太长,不到一年,也就只有八个月。
然而,这个时间,却高产似母猪。
后来,大众熟知的《野草》、《朝花夕拾》都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作品,都被放在纪念馆陈列。
这也是为什么,这里会被修缮成为鲁迅纪念馆的缘故。
就算省博建立新馆了,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当然,被评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是沾kt一大旧址的光。
广东贡院的明远楼(红楼)也只是省级文保单位。
有时候,文保单位太多了,就显得有些不值钱了。
苏亦既然作文物调查,也不会是走马观花,更不会像省博的其他职员一样,把周围的环境都习以为常。
他除了作文字记录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手绘。
所以,当他从美院拿着画板架在省博大院之中,开始用铅笔手绘纪念馆大楼的时候,沈明都惊呆了。
根本就没有想到他还有这样一手。
作为美院学生,手绘是基础。
他当年虽然读的是美术史,不需要考素描,水彩,速写之类的。
但作为曾经的美术艺考生,他这些并不差。
只是后来因为不想从事美术创作才读的美术史。
后来,读研了,他也不曾放弃这个基础技能。
再加上,他穿越后的强化,素描功底并没有荒废,越来越技巧娴熟。
对于沈明的惊讶,苏亦谦虚,“没啥,只是考古人员的基本功。”
一开始,沈明也觉得是基本功,毕竟考古人员都是有点手绘基础的,就算是他,也是会一两下。
然而,等他画完纪念馆手稿出来,沈明拿着眼中就不淡定了,“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呢,这哪里是基本功啊,完全就是专业的好不好,要不是知道你的身份,我都以为是美院出来的。”
苏亦笑,“好巧,我家就是在美院的。”
沈明看着手中线条清晰,亮暗分解,造型写实的红楼画作,望着苏亦满是无语。
这个时候,沈明还不知道苏亦口中的基本功是谦虚,就见鬼了。
所以,他好奇,“你画这些有啥用?你又不是搞美术创作,建筑素描,也不需要那么写实吧?”
苏亦说,“我想做作一份广州文物调查报告,现在没有像相机,也只能够手绘了。”
沈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牛。”
说着,“你好好画,有啥需要招呼一声,我先去忙了,之前,发掘过来的资料还没整理完毕。”
沈明离开,苏亦继续自己的创作。
他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里面有大量的手绘图,图文并茂,清晰明了,体验非常好。
然而,他肯定是找不到莫宗江、以及董希文这样大牛给他手绘图稿。
只能自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