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范仲淹听着他的训斥,只是淡淡的开口道。</p>
“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p>
说的很不错。</p>
所以随后,他就被贬了。</p>
贬去了一个小地方,当一个简单的通判,第二年,又换了个位置,还是通判。</p>
但正如范仲淹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p>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p>
他多次上奏折,陈述自己的想法。</p>
然而可惜,太后当权,自然不会搭理他。</p>
于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p>
三年之后。</p>
好消息终于来了。</p>
太后死了。</p>
仁宗亲政。</p>
仁宗对于范仲淹,他一直记着这个人。</p>
但要说现在就非常看重,却也未必。</p>
他只是给了范仲淹一个右司鉴,这个职位,无非就是对朝廷的政策进行挑刺和进言。</p>
职位一般。</p>
这个时候,就是清算的时候了,当年太后把持了那么久的朝政,要是不清算,还像话吗?</p>
但范仲淹这个时候又站了出来表示。</p>
太后当年,尽管把持朝政,但对于天下,也算是功过相当,至于清算,大可不必。</p>
</p>
没有人理解,那些官场上的老油子甚至不是很明白。</p>
范仲淹为什么要替太后说话呢?</p>
太后不是,当时就贬了他吗?</p>
而对于范仲淹来说,无所谓谁贬谁,也无所谓双方之间所谓的仇恨和立场。</p>
如果非要说立场,那么对于范仲淹来说,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国家。</p>
仁宗的个性是不用多说的,不然也不会谥号仁字。</p>
范仲淹的说法,他采纳了。</p>
于是太后这件事情,直接翻篇。</p>
随后而来的,便是江淮的大旱,仁宗也是在范仲淹的进言之下,方才开始治理。</p>
事情一下子仿佛扎堆一样的来了。</p>
因为随后仁宗又发生了一件事儿,他想要废后。</p>
这件事情不管怎么看,都和礼法不符。</p>
宋仁宗都知道范仲淹要说什么,于是抢先一步,让范仲淹去别的地方当一个太守。</p>
意思是,去其他地方,也别来烦我了。</p>
但范仲淹不这样认为,该进言的,一样进言。</p>
如此一来,刚正不阿的范仲淹,自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一道标杆。</p>
至于废后这件事情。</p>
自然无疾而终。</p>
在任上,范仲淹开始做着他应该做的事情。</p>
多的实际上不需要太过于评价。</p>
因为他干的很不错。</p>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p>
这一番话,就是在当时范仲淹所写下来的。</p>
很精简,但却意外的,很不错。</p>
半年,就在这儿呆了半年。</p>
范仲淹随后就去了苏州治水。</p>
治水有功,第二年,范仲淹再次回到京城。</p>
有功加为开封府知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