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把张先生家眷接来,可以负责寄宿的事?”听季青燕突然说起张先生家的情况,云林恍然,觉得这样安排不错。
张先生的情况他自然是听说过的,村里请先生时都了解过了。
“嗯,我相信张先生不会让唯一的儿子就在家里务农,他儿子肯定也在苦读,不然他也不会跑这么远到咱们村来当先生,以他的秀才身份在镇上很好找工作。”
“但咱们村的月俸是十两银子,除了四季衣裳鞋子,还提供住宿、口粮,他自己吃饭可以慢慢省些口粮出来,沐休时拿回家。”
“而且还有学童入学的一点束修,都可以拿回家,这么好的待遇应是他涉远而来远离家人的原因。”
“咱们再往上加五两银子,让他家人过来帮着洗衣、做饭、收拾屋子,而且他儿子也能过来父亲身边读书,有秀才爹指导,不是更方便?”
“他闺女还小,也不用避讳太多,只要不往少年们屋子去,做些小活还是可以的,何况还有她哥哥呢。”
“如果到时确实是忙不过来了,咱们村安排妇人轮班,分三个组,一组二十人,每两人负责一天,也不耽搁谁家的事,不用给工钱。”
季青燕很快就思路清晰地把人事工作都给琢磨好了,听得云林直笑,可不是吗,最合适的人选是张先生的家人。
既给安排了活计赚钱,又能让人一家人团聚,还不是东拼西凑来的人手,安全上也靠谱一点,不过……
“到时人多起来,还要多找几个先生,张先生一家得安排个小院子才行,不能和大家一起住了。”云林蹙眉,忽然又舒展开来。
“燕儿,你当初让村塾多建几个小角院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有些多余,小院子多怕丢小孩子,那时你就考虑到今天的情况了吧?”
“那时虽然也想过会有借读的,但没想过有寄宿的,我考虑的是可以让先生带家眷过来生活上方便一点。”季青燕却是歪头一笑。
她又不是教育工作者,哪能想到这么周全,只是从道义上出发,多给先生一些照顾,让他们安心教学,将来有利的还是自家村里学童。
当然这么优渥的待遇,也是为了寻找到更有学识的先生,而不是来混钱却无心授业的书生。
没想到当时一念,却成了如今应对生源的有利资源。
云林又折回院子里和王村长说起刚才季青燕的提议,听得王村长也是点头,见张先生正要离开,连忙喊住,就请了他到堂屋坐下再谈这事。
张先生听了根本没有犹豫,立刻就一脸喜色答应下来了。
他本是农门学子,如今住在这村塾里环境很好、生活上也不愁吃穿,就是思念家中父母妻儿有些心思沉重。
他刚来此地时就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和善待,在熟悉村塾情况也忙着课业,他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只有一天时间就是在家吃了一餐中饭,和家人说会儿话立刻又要赶过来。
因为他是靠两只脚走回家去的,往返走路得一天,想要在家吃顿饭多说几句话,就要在天亮前出发、天黑后回到村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