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仗剑诀 > 去留左右难取舍(五零七章)

去留左右难取舍(五零七章)(2 / 2)

行云和秦百程听了郭定府之言,也都明白了焉清涵顾忌什么,当下亦是出言相慰。

焉清涵此时心障一去,当下便是言到:“那清涵便试着推测一番。”

看了看行云,焉清涵突然问到:“听宗主所述。那萧寿臣曾是言过他为何要这么逢迎宗主?”

行云闻言,回忆方才在那大殿之外所听。点头到:“萧寿臣当时确实是这么说过,他说要处处逢迎于我,好让所有朝剑门下都知道他对我忠诚无比。如此一来,我要是出个意外,才没人来怀疑到他们!”

行云说完,眉头立刻便是皱了在一起。言到:“萧寿臣说我会有什么意外,莫非与我此去安乐谷有关?”

焉清涵点头到:“大有可能。清涵当时听宗主所述,心下便是在想,萧寿臣为什么不阻止宗主去安乐谷?萧寿臣此人不会做对他没利的事,也就是说,宗主此去安乐谷,对萧寿臣一定是大有好处。”

说到这里,焉清涵沉吟片刻,慎重到:“依清涵来看,这第一个好处。就是方才所说的,给朝剑门下一个交代!

想那安乐谷中的残派不会自相残杀而亡。如此一来,令人信服的便只有外力。

可安乐谷易守难攻,外人要想进谷,难若登天,这时,宗主去了,宗主又是人所皆知的最接近通天级地人物,那残派千余人横死,能做出这事地,一定不能是个普通人,这一点宗主符合。如此一来,宗主便成了凶手,这交代便有了。”

行云闻言大是不信到:“我为什么要去杀残派?事后我要与他对证,萧寿臣又如何解释?朝剑门下怎会就全信了他?”

焉清涵却是摇头到:“宗主那时怕是对不了证了。”

行云一楞,随即摇头到:“萧寿臣要杀那千余残派,便已是吃力,怎么可能还杀的了我?”

行云如今对自己地武功已大有信心,除非是通天高手亲至,否则就算是伏魔大阵来了,行云也能在大阵未合之前遁走。

“再说,他一旦失手,杀不了我,便就等于是全败了,这赌注太大。”行云怎也不信萧寿臣会有这想法。

秦百程此时却是开口到:“宗主且想想,萧寿臣要是怕冒险,他就不会只带二十来人便敢夜袭少林了,甚至还想将少林屠戮干净!

想那安乐谷是一绝地,虽是易守难攻,可也无处可逃!

再者,要杀人,可不非要用武功,那夜袭少林,萧寿臣便是用炎雾天香令三千少林门人尽皆束手,由此可见一斑。”

焉清涵当下接口到:“秦老所言正是,以萧寿臣的智计,只要他决定了去做,那便说明已有了把握和借口,只要那结果合了他的心意便成。”

行云闻言,眉头皱了起来,他对自己的武功有信心,可却不等于就狂妄自大起来,对萧寿臣的计算,行云一直是大有顾忌。

“只是清涵如何证明萧寿臣要这么做呢?”

见行云问来,焉清涵当下答到:“宗主且来看看萧寿臣这么做会有什么好处,便可反证他是否会这么做了。”

说着,伸了出一支手指,焉清涵数到:“如果将宗主和那些残派一同击杀于安乐谷,这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灭了所有不为己助的残派,清理残派,这也是萧寿臣亲口所说,毫无疑问。”

再伸出一支手指,焉清涵继续是言道:“这第二个好处,就是可将这祸事栽了在宗主的身上,撇清与自己地干系,宗主一死,便无对证,还不任他来说?而事前,他一直大力逢迎宗主,朝剑门下自不会怀疑他对宗主心有不轨。”

伸出第三支手指,焉清涵又道:“这第三个好处,则就是他的宗主之位了。将宗主除去,宗主之位便是空了下来。但万剑宗此时已经出山,不可能再如安乐谷中那般没有宗主,继位大典又是在即,到时他自可名正言顺地做了宗主。毕竟那时郭老的寿数将近,秦老孤掌难鸣,有朝剑门在他的掌握之下,这万剑宗的宗主之位再无人能与他相争。”

晃了晃这三支手指,焉清涵沉声道:“这一石三鸟之计,如此巨大的好处,萧寿臣怎么可能没有动作?

宗主已是听到萧寿臣亲口说要清理那些残派,又亲口说要让宗主去那安乐谷,这都是千真万确之事,就如郭老和秦老之言,是萧寿臣的圈套。”

顿了一顿,焉清涵言到:“就算清涵猜错其中一二,可这圈套已是明显,宗主为什么还要踏进去?”

焉清涵地话,听的行云心下寒气直冒!可焉清涵却是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到:“如今宗主连展神威,先解八派之围,又破伏魔大阵,再为万剑宗谋得山西之地,这都已得了朝剑门下的敬畏,身旁又有天剑神剑两门的高手相助,又有少门主水仙夜魔等高手在侧,急的应是萧寿臣,而非是宗主。

那千余残派将被屠戮,虽是可怜,但宗主还要想想这万剑宗的将来,宗主师门的将来,一旦宗主有失,这些人又将如何?”

秦百程闻言点头到:“这话确实不错,如今可虑的反是那萧寿臣用言语挤兑宗主去那安乐谷,我们怎么才可推辞!”

焉清涵将青城推了出来,行云的心下登时为难起来,不禁暗到:“去还是不去?”

最新小说: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早夭的边缘路人成仙了 白天侯门主母,夜里却被权臣亲哭 仙子别回头,我来助你修行 综武,开局崩坏师娘宁中则 前夫在线看我被兽人族长宠成宝 芙蓉帐暖,清冷小叔不经撩 仙官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