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不出兵是个问题

第二百三十三章 出不出兵是个问题(2 / 2)

朱允炆赞赏地看了一眼黄子澄,他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自从领了户部之后,却十分负责,且有大才。</p>

他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动用二十万大军,绝对不是二十万军士的事。</p>

很多人认为古代打仗跟玩似的,张嘴闭嘴就是带领几十万大军出征,还恨不得几千里路,几天就能飞过去。</p>

事实上在古代,打仗是一件极为劳民伤财的事,轻易打不得,更轻易大打不得。</p>

《孙子兵法》中有云:</p>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p>

意思就是,动用十万兵马,行走千里,每日耗费便达“千金”,而为了保障这十万人打仗,需要七十万家庭提供后勤保障。</p>

就算是一个家庭出一个人,那</p>

也是七十万人的后勤去保障十万人的队伍。</p>

一个兵,就需要七个人来提供后勤。</p>

《孙子兵法》毕竟是春秋时期的,随着历史发展,后勤效率有所提高,但也需要动用极大国力。</p>

以历史上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征来看,其后勤堪称恐怖。</p>

历史记载:</p>

前后运用驴三十四万,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并出塞分贮。</p>

当然,朱棣的“五十万”大军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数,或者把后勤人数一并算了进去。</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因为按照后世很多史料研究,五十万大军加上漫长的供应线,以这点后勤,最多只能供应十五万至二十万兵马北征。</p>

由此可见,出兵打仗,绝不是在军营里面点了兵马,呼啦啦就可以出征了,他波及到了数十万家庭与人口,需要数十万的民工来保障后勤。</p>

而眼下秋收在即,若动员大军,必少不了征用数十万劳力,而这些人,往往又是家庭支柱,没了他们,秋收很可能会减产,而减产的结果,便是民穷。</p>

朱允炆又询问了其他人的意见,朱棣很明显是支持对安南用兵的,姚广孝也希望通过一次战争,来解决安南问题,同时给西南麓川等潜在势力一个威慑,以保西南太平。</p>

“杨荣,你如何看?”</p>

朱允炆轻声问道。</p>

徐辉祖、朱棣、解缙等人有些惊讶,杨荣不过是翰林院编修,而且进入翰林院还没几个月,这就参与军国大事了?</p>

杨荣也有些错愕,原以为自己与杨溥、金幼孜等人不过是旁听,带耳朵来的,周围都是大佬,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说话才是。</p>

朱允炆期待地看着杨荣,史书给他的评价是“挥斤游刃,遇事立断”,极擅军务,不知道初入仕途的他,有没有这份决断力。</p>

杨荣定了定心神,走了出来,目光笃定,神情严峻。</p>

虽然对于自己而言,这个舞台来得太早一些,但既然登台了,就不能错过机会。</p>

杨荣行礼,而后浩然道:“皇上,臣以为,不仅要发兵安南,还应将安南收至我大明版图,让其成为我大明的一个郡!”</p>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p>

茹瑺直接反驳:“安南乃是大明藩属国,是不征讨之国,若动用大军,不过是处罚胡季犛,让其还政于陈氏,若占领安南,让其成为大明郡县,我大明岂不是成了侵略他国?于礼不合,于情不合!若用兵不义,大明如何立足,其他藩属国如何看待大明?”</p>

徐辉祖也皱眉道:“安南立国已久,想要将其领地收入大明,未必容易,而且当地蛮夷众多,极难管控,若是强硬控制安南,势必会引起战乱,时间久了,会拖我大明于泥沼之中,不利,太不利。”</p>

姚广孝看着杨荣,目光中透着几分异样。</p>

在别人反对的时候,姚广孝已在盘算收回安南利弊。</p>

那地方,原本就是中原郡县,若是收回来,貌似也不是不可以……</p>

只是这些朝臣,都将“正义”看得太重,若不是正义之师,违背儒家礼法,他们恐怕是不会同意出兵的。</p>

杨荣面对质疑,毫不畏惧,只坦然地看着朱允炆,说出了收回安南的理由。</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