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用扩招解决南北榜争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用扩招解决南北榜争(2 / 2)

出来一次百分之百南方人中第,在概率学上并不突兀。</p>

然而南北榜争虽然是偶发引起的冤狱,但朱元璋绝不能允许这样的偶发出现,就如朱允炆现在,不能允许国子监与州府县学对立。</p>

朱元璋不能不处置,是因为他必须考虑南北对立、地域矛盾的问题,哪怕是没有理由,也必须给北方人一个交代,同时借机打压江南抬头的地主势力。</p>

否则人心的分裂,远比地域的分裂更可怕。</p>

但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朱元璋虽然解决了南北榜争案,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他没有考虑,也没力气考虑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是好。</p>

历史上,解决南北榜争矛盾的是杨士奇,他在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当皇帝的时候,提出“南北分卷”。</p>

朱允炆不打算搞什么南北分卷,这个政策虽然看似不错,却会带来更厉害的“老乡关系”,朝臣拉帮结派的后遗症太厉害。</p>

对于朱允炆而言,并不存</p>

在什么南北之争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就两个字:</p>

扩招。</p>

洪武朝一次科举才招几十个人,出点极端情况也算不得意外,可朱允炆一招就是三百余人,北方举子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没一个人。</p>

朱允炆不担心南北对立与南北之争,却担心教育革新能否联动,朝廷百官反对者众,虽也有他们的道理,但立足长远,教育革新势在必行。</p>

“皇上,钦天监传来消息,北地寒风将至,不出两日,京师温度将骤降。”</p>

双喜禀告道。</p>

马恩慧秀眉微蹙,埋怨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禀告天气之事?”</p>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皇后,是朕让他留意的,天要冷了,这对皇后来说是一件好事啊。”</p>

“好事?”</p>

马恩慧有些不解地看着朱允炆。</p>

眼下九月中旬虽未过去,却已是寒意如丛,尤是夜间,温度更低,一旦到了十月,北地怕要冰封,京师也不好过,湿冷的令人骨头疼。</p>

不说个人冷暖,便是这后宫花销也会大增,仅购置煤炭一项支出,便足够让人心疼。</p>

煤炭?</p>

马恩慧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问道:“皇上,到时候发卖新式炉子了?”</p>

朱允炆坐了起来,活动了下脖颈,道:“没错,新式炉子将会成为京师冬季最热销之物,皇后便等着数钱吧。”</p>

“可是皇上,百姓不知道新式炉子,如何买卖?”</p>

马恩慧有些发愁。</p>

虽然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御用监少监赵贵在京师中花费大代价,盘下了八个商铺,分散于京师各处,然而,这些商铺并没有开门营业过,就是突然开了业,怕也是无人问津,购者寥寥。</p>

朱允炆一扫阴郁的心情,自信道:“若是百官使用,京城的富绅商户能不使用?若富绅商户使用,那手头稍有宽裕的百姓便会使用,到时,何愁卖不出去?”</p>

马恩慧眨了眨眼,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可如何让百官使用?”</p>

朱允炆神秘地说道:“朕自有妙计。”</p>

“皇上,安全局刚传来话,说曹国公李景隆等人已过了采石,明后日便会抵达京师。”</p>

双喜汇报道。</p>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告诉光禄寺,曹国公归来日朕要备宴犒赏。”</p>

双喜笑着答应,退了出去。</p>

马恩慧疑惑地问道:“皇上怎又改了主意?”</p>

李景隆、李增枝擅自为广州商人开后门,想引广州商人随郑和水师下南洋,此事郑和在离港之前已发来秘报。</p>

当时朱允炆可是怒斥李景隆等人贪腐之心、犹如顽石,无法撼改,怎突然又改了主意,要犒赏以正其功?</p>

朱允炆收起了笑意,严肃地说道:“皇后,李景隆虽有过,但掩不了其功劳,南海靖平,百姓安泰,阳江船厂,巨舟出海,协助郑和,破除海贼,这都是其功,若不赏、不夸、不荣,那日后如何驱使此人?人心,可寒不得。”</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