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一十二章 洪武贪官--刘观

第七百一十二章 洪武贪官--刘观(2 / 2)

解缙凑了过来,眼神一亮:“是他!”

朱允炆看向解缙。

解缙解释道:“皇上,此人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后被委任为太谷县县丞,一年后调回京师担任监察御史。”

“等等,一年?”

朱允炆很是惊讶。

朝廷规制三年一考核,刘观作为一个进士新人,凭什么在短短一年之中从一个县丞回到京师,而且还成为了监察御史。

夏元吉想了起来,说:“此事臣知道一些。传闻刘观在太谷县当县丞时,曾以各种手段在常家拿了不少银两,疏通京师关系,这才在短短一年内回到京师。”

“常家?你是说当年刘观还打劫过晋商常千里?”

朱允炆有些意外。

夏元吉不认可朱允炆用“打劫”两个字,常千里能成为山西有名的晋商,一个原因是边商,另一个原因就是走私。而走私这种东西一旦抓住定罪,那可是要人命的,刘观借此威胁常千里,索要好处与封口费,只能说是勒索,打劫是不合适的。

“后来呢?”

朱允炆问。

解缙平和地说:“后来刘观回京,担任监察御史长达十年,在这十年之中,其表现可圈可点,俨然一副忠臣面目。太祖念其进言有功,在洪武二十九年提拔其为左佥都御史。”

朱允炆安静地听着。

十一年时间,刘观从籍籍无名的正八品县丞,升到正四品左佥都御史,都察院的高级干部,升迁速度谈不上快,但已经超出了许多官员。

“洪武二十九年升任左佥都御史?可为何我没什么印象?”

朱允炆很是疑惑,虽说自己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夏天登基,但洪武二十九年的事多少还应该记得,可对刘观这个人并没什么印象。

夏元吉解开了朱允炆的疑惑:“因为在其升任左佥都御史之后就开始贪污,没过两个月就被下狱,后来一些大臣为其说情,被太祖贬官到了嘉兴当知府。”

朱允炆皱眉,这个刘观的能量还真不小,犯在太祖手里不仅活了下来,还保住了官位。要知道多少大人物都风吹雨打而去,他竟然还逍遥着。

解缙补充道:“刘观在嘉兴知府任上三个月,其父去世,不得不丁忧回家守孝,至今已有五年。按理说,在其三年孝期满后便可回吏部报到,重新委派官职,可让人出乎意料,他并没有回京师。”

低头看着刘詹的账本,朱允炆叹了一口气:“从账本来看,刘詹一直都与刘观有着紧密的关系,利益输送巨大,想必是有求于人。刘观虽不是官,但能量还在,查吧,此人现在在哪里,家产几何,所得钱财用在哪里,都查清楚。”

解缙与夏元吉连连点头。

无论如何,刘观十分不干净,既然如此,那就调查到底,看看此人到底是凭什么让刘詹心甘情愿送钱的,一个不是官员的人为何会有如此能量。

夏元吉看向一堆账册,有些难以置信:“从户部来看,两淮盐政并没有多少问题,可谁能想到,这其中的问题会如此之大,盐政事关百姓民生,若任由其如此下去,迟早会生出大乱子。”

朱允炆将一本账册丢到旁边,有些疲倦地说:“两淮盐政暴露出来的问题,未必只存在于两淮,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只看表面是无法看到其里面的问题。官场贪污,操纵盐价,这些事是严重,但最严重的还是开中法的缺陷。”

“开中法的缺陷?”

解缙与夏元吉有些惊讶。

朱允炆严肃地点了点头,逐条分析:“开中法运作流程你们是清楚的,边商执仓钞换引,通过盐引售卖给内商以取得利益。但边商兑出盐引之后,未必会在短时间内售卖给内商,像是这一次,有人从中盘削,恶意操控,边商留在扬州三个月都售卖不出盐引,甚至到了要亏本售卖的地步。”

“这是开中法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所以务必解决该问题,比如朝廷负责回购边商盐引,让内商直接在朝廷手中购置盐引,减少边商等待时间。”

夏元吉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多数边商并没有安家扬州,总还是要回家的,在扬州吃住三个月,花销出去的都是成本,若边商能到扬州的当天便可售出盐引,确实可以节省其不少花销。

可问题是,一旦完全由朝廷控制收入盐引,那内商就必须与朝廷官员打交道,这又容易滋生腐败,甚至会出现第二个不老松人物。

面对夏元吉的担忧,朱允炆思索良久,说:“这确实也是问题,你们说,若是将盐引纳入中央钱庄的话,可不可行?”

“钱庄?”

夏元吉迷茫了,这算什么操作,让钱庄去卖盐引?

解缙陷入沉思,不明所以。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