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六十章 詹事府的远见(二更)

第七百六十章 詹事府的远见(二更)(2 / 2)

杨溥滋了滋茶水,笑道:“如此之事,不应少了我的名字。”</p>

姚广孝见几人表明了立场,不由点了点头:“迁都虽有诸多难处,但此举利天下,既如此,我当具名。”</p>

至此,只有金幼孜没有表态,众人将目光看了过去。</p>

金幼孜沉思权衡,虽然杨荣等人支持迁都,但其中真的没有风险吗?一旦上书支持朱允炆,就意味着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很容易被人记仇的,尤其是现在内阁的态度是反对迁都……</p>

不过话说过来,怕什么呢?自己是詹事府的官员,是太子的人,朝臣再怎么厉害,也很难将手伸到詹事府,何况自己支持的太子他爹。</p>

“我也支持迁都。”</p>

金幼孜思虑再三,下定决心。</p>

中山王府。</p>

徐辉祖一脸凝重地看着徐膺绪,叮嘱道:“你今晚上就写出奏折,明日一上朝就递上去。”</p>

徐膺绪有些不情愿,担忧地说:“大哥,现在满朝反对迁都之声,我们站出来支持迁都,会不会惹来麻烦?要知道那帮文人骂起人来可凶了。”</p>

“怎么,你怕他们?”</p>

徐辉祖怒目。</p>

徐膺绪不干了,挺着胸膛:“我会怕他们?这不是怕给大哥惹麻烦。清江造船厂牵涉到中军都督府,这些事虽然被皇上压了下去,可文臣也是知晓的,已经借此弹劾大哥几次,若我们再与其为敌,谁知道他们会搞出什么花样来。”</p>

徐辉祖冷笑一声:“清江造船厂的事已经结束了,皇上亲自处理的,再有官员用这件事弹劾我也无济于事。再说了,现在满朝反对迁都之声,我们站出来支持皇上,不正显得弥足珍贵?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啊。”</p>

徐膺绪想了想,便答应下来:“好,那就听大哥的。”</p>

京军是不会反对迁都的,毕竟无论迁到哪里,皇上肯定是需要带走京军的,连同京军的家眷也会安置妥当,这是必然的事。迁都不会少军士一文饷银,有什么反对可言?再说了,军队就是要听指挥,听皇上的命令,皇上想迁都,武将就应该支持,迟迟不表态是不行的,偷偷写奏折也是不合适的,要表态就应该在朝会上,公开说出来。</p>

翌日,奉天殿外。</p>

解缙拖着“病恹恹”的身体来了,看到文武官员竟超出了三百,也不免担忧朝廷风波。文臣交头接耳,蓄势待发,武将瞻前顾后,交流频频。</p>

大殿门开,官员伴随礼乐入殿。</p>

朱允炆临朝,坐在宝座之上,对行礼的大臣虚抬右手,喊了一声:“众爱卿,平身。”</p>

百官谢恩,朝堂肃静。</p>

朱允炆威严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几分笑意说:“朕北巡归来,身体不适,休养了几日,就有官员说朕懈怠朝政了,呵呵,说出这样话的官员不妨沿着朕走过的路走一遭试试,四千余里的路途,足够去一趟甘肃了吧。”</p>

百官凛然。</p>

甘肃……</p>

那不是流放的地方吗?</p>

皇上这是在示威与威胁吗?</p>

朱允炆没有再旁顾其他,而是直入主题:“朕于北平提出迁都北平的设想,返回京师后,连日来收到反对迁都奏折不下二百封,甚至有些官员三日上了五封奏折,这一片为国赤子之心,当真是炽热啊。监察御史孙荣,在不在啊?”</p>

后排中孙荣见点了名,连忙出班下跪:“臣在!”</p>

内侍将托盘送至朱允炆面前,朱允炆拿起最上面的奏折,翻开看了一眼,念道:“穷极民力,享一人楼阁之盛。竭渊之鱼,成万民仓廪之枯,文笔不错啊……”</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