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六十四章 革商:浮动税率(三更)

第七百六十四章 革商:浮动税率(三更)(2 / 2)

朱允炆清楚朱棣与姚广孝的动静,常百业与沈一元需要借助这两人规避商业重返洪武“抑商、贬商”,确保商业能喘息着发展起来,而朱允炆也需要这两人来试探商人对浮动税率的接受程度,确保浮动税率不会引起遍地哀鸿,商铺大量关门。</p>

经过朱棣、姚广孝与常百业、沈一元多次较量,内阁与户部微调了浮动利率,给出了最终的方案,报送给朱允炆,朱允炆批准浮动税率,并确定于建文五年六月一日起施行全国。</p>

浮动税率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固定商税。</p>

朝廷为了促使小商人活力,在设计浮动税率时下调了粮食、布匹等税率,从十五税一调整为二十税一,以确保粮商、布商这些主体不受影响,以免波及民生。</p>

翌日朝会。</p>

御史弹劾商人干涉朝政,朱允炆大怒,下旨查抄三人之家,严惩僭越干政商人,同时下达了近乎“惨无人道”的浮动税率,以约束商人。</p>

朱允炆并没有要曹有山、周大匠、梁文星三人及其家人的命,而是想拿走他们的财产,毕竟这三人已经没办法再立足商业圈了,浮动税率的推出,直接导火线就是这三家引发的,商人们不可能将怒火撒在朱允炆与朝廷身上,只能找这三家算账,不把他们搞得家破人亡不会罢手。</p>

既然如此,拿走他们的钱财与产业,发至安南种地,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保护。朱允炆感觉自己现在有些罪恶,拿走了人家的一切,还以为自己是个好人……</p>

反对迁都的声音并没有消失,但商人干涉朝政被抄家流放的举动,浮动税率的推出,彻底震惊了大明商人,原本支持官员反对迁都的商人,也收回了手,生怕被安全局发现,落得个如三人一样的下场。</p>

随着朝廷关于迁都议论越发激烈,反对与支持的双方撕裂了朝堂,俨然形成了反对派与支持派,朱允炆察觉到了这一点,决定结束这一场争论。</p>

四月一日,国子监举办迁都大辩论。</p>

文臣中礼部尚书黄观,吏部右侍郎毛泰亨,都察院右都御史练子宁,监生许文反对迁都。</p>

国子监祭酒杨士奇,左春坊大学士杨荣,右春坊大学士杨溥,监生黄恺支持迁都。</p>

如此阵仗,吸引了京师所有官员的注意,尤其是杨士奇亲自登台,旗帜鲜明地支持迁都,这让许多人震惊。</p>

要知道杨士奇不同其他官员,他是国子监祭酒,从国子监出去为官的监生,见到他都得喊一声老师,有着广博的师生关系网,加上此人治理国子监极有成效,深得监生敬重,他表明立场,许多监生已下意识地站在了他的这一面。</p>

黄观是礼部尚书,虽然官位高于杨士奇,又是连中三元的高材生,但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杨士奇的对手,毕竟杨士奇是朱允炆重点栽培对象,北巡中伴君左右的人物,为人谦逊又极有能力。</p>

杨荣也不好对付啊,此人善兵法,看他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的样子,就知道是想把兵法运用到辩论之中了。杨溥也是个棘手的存在,茹瑺对此人评价很高。</p>

“三杨啊,难对付!”</p>

黄观只是郁闷,毛泰亨却是隐隐畏惧。</p>

坐在国子监辩论台上,毛泰亨可算是老人了,早在杂学入国子监的时候,毛泰亨就曾坐在这里,而当时辩论的对手之一就有杨士奇。</p>

朱允炆亲自到场,解缙、茹瑺等内阁大臣陪在一旁,官员落座,众监生只能围在外侧听着。</p>

辩论开局,黄观便以“劳民力,竭国孥”为由,反对迁都,论点清晰,情绪饱满,不少官员为其喝彩。</p>

轮到杨士奇时,杨士奇却不慌不忙,从桌子底下取出了一份大的图纸,张开之后是一幅多彩的柱状图,其声如钟:“都说迁都劳民伤财,臣这里统算了三组数据,即有金川门外粮仓工程的,也有京师至苏州混凝土工程的,还有会通河工程的。”</p>

“看粮仓,户部花费三十万两,除了木料等采购外,至少有二十七万两流入合计一万民工与匠人手中,而这些匠人与民工在一年内,又通过各种花销,花出十二万两,户部通过税的方式,直接收回八千两,间接税收收回两万三千两……”</p>

用数据说话,是国子监的新技能,一众官员听着如此新颖的解读,第一次了解到了花钱搞基建、搞工程能增值财富,似乎大兴土木还是件好事……</p>

</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