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百五十五章 扫盲年:识写退税

第九百五十五章 扫盲年:识写退税(2 / 2)

使臣朝贺结束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京师,同时带走了丰厚的贸易品,与大明再一次的和平保证。</p>

正月十六日,朝廷开印。</p>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看着一旁屏风上挂着的巨大舆图,眼神中透着雄心勃勃。</p>

这是自己执政的第七个年头。</p>

朝廷运作已步入正轨,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已经不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道路本身的坎坷与曲折。</p>

革新一步步走到深水区,潜在的问题也将更多的暴露出来。这世上没有万年不变的成法,只有随时随地改变的现实,自己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p>

值得让人注意的还是商人,随着几年的疯狂发展,在京师、苏州、杭州等地,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雇佣场所,这种人才市场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商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激增,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尝试掀开土壤,准备萌芽。</p>

如何在封建社会发展资本经济又不冲击君主统治,是朱允炆必须考虑的问题,虽说现在资本力量不堪一击,掐死只是一念之间,可它毕竟是资本。</p>

资本它不是一个静雅的姑娘,而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带着血腥味的庞然大物,它是可怕的,但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的力量,无论是物质配置,资源流动,还是商品生产、各色交易,都需要资本来推动、完成。</p>

历史发展证明,纯碎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计划经济也是不可行的,现在所能采取的举措,只能是加强朝廷对商人的管理与控制,从制度、规章、行业标准上来加以约束。</p>

朱允炆不知道大明商业会发展到哪一步,眼下所能做的,只能是约束、引导,并加强民间的思想教育,让忠君爱国、精忠报国成为主流思想。</p>

官场治理六年,出现了不少大案,不少贪官被处理,总体上来说,政治上相对清明,地方上相对稳定……</p>

就在朱允炆回忆六年来的执政之路时,刘长阁匆匆求见。</p>

“朝廷的文书都没送上来,你倒先跑了过来,说吧,有什么事。”</p>

朱允炆被人打扰了思绪,有些不乐。</p>

刘长阁并不担心,反而是带着几分欣喜说:“皇上,工程机械院在龙江船厂发来了文书,邀请皇上亲至船厂。”</p>

朱允炆眼神一亮,连忙起身接过文书,见上面有公输巧、陶增光、赵源、万海平四个人的签字,激动地说:“他们成功了?”</p>

刘长阁也止不住兴奋,答道:“具体如何他们并没有说,现在送来文书,想必是有了大的进展。”</p>

朱允炆重重点头,放下文书,传令摆驾龙江船厂。</p>

龙江船厂。</p>

公输巧、陶增光、万海平等人迎候朱允炆,见车架来了,纷纷上前行礼。</p>

朱允炆摆了摆手:“这些都免了吧,这个时间请朕过来,可是成了?”</p>

公输巧呵呵地摸着胡须,陶增光看向万海平,万海平作为龙江船厂的负责人,又是此番项目的主负责人。</p>

万海平凝重地对朱允炆说:“皇上,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在国子监、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蒸汽机三次简化与优化,燃烧效率得到提升,现如今终于搬至船上,实现了蒸汽机动力行船!请皇上检阅!”</p>

朱允炆紧握着双手,止不住激动:“走!”</p>

船坞直接连接长江,一艘大福船安稳地停靠在岸边,从外面看不出与其他大福船有什么区别,但从内部看,却有着天壤之别。</p>

龙江船厂并没有直接使用钢铁船作为蒸汽驱动的对象,原因是铁船制造困难,调试起来太过麻烦,索性暂时以木质船为实验平台,先行摸索与试验。</p>

为了解决船只耐热问题,只部分改造了钢铁结构。</p>

朱允炆想要登船,却被万海平等人给拦住了。</p>

公输巧解释道:“皇上,蒸汽机驱动船只已经解决,但在控制船只的行进速度上还有些问题,还是在岸边观看为上……”</p>

朱允炆摇头拒绝:“蒸汽驱动船只,这是改变历史的大事件,朕岂能远观?上船!”</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