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百七十七章 农业增产的问题

第九百七十七章 农业增产的问题(2 / 2)

七千多重伤,死了三百多,比例只有百分之五,这个结果相对于过去重伤病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数据已得到了极大改善。</p>

如果没有这些年来医学院的诸多成果,外伤医治、麻醉药物、缝合技术、包扎技术、正骨技术,包括高效率的运作方式,七千重伤军士里面恐怕要死去一两千人。</p>

王宾摸着发白的胡须:“医学院能有今日,全是皇上的功劳。”</p>

盛寅连连点头。</p>

太医院也好,医学院也好,医学研究都过于集中在经络、气血、五行,关注人体自身恢复,效果虽好,但确实不适合外伤医治。</p>

但随着朱允炆新医学理念的提出,医学院被打开了一扇大门,人体的秘密一点点被揭露出来,外科与手术,微观病症的研究逐渐深入,并走向实用。</p>

现在的中医,即可治内伤,也可医外伤。</p>

朱允炆摆了摆手:“医学院的功劳,属于医学院所有人,属于每一次投身医学的人,把功劳都归给朕可是错误的,每一份成就背后,都是你们的付出,你们的荣耀没有人可以抢走,朕也不例外。”</p>

王宾、盛寅等人笑得很是舒心。</p>

有这么一个明事理,不争功,又卓有见识,全力支持医学院研究的皇帝,是医学院的福气。</p>

盛寅犹豫了下,对朱允炆说:“皇上,医学研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但皇上所说的静脉、动脉,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臣听闻此番俘虏众多,是否可以给医学院一些俘虏作相应研究。”</p>

朱允炆清楚盛寅所谓的研究,就是活体解剖,而这是王宾等人一直都反对的,认为这种事有伤天和。</p>

“战俘是不可能给医学院的,他们中许多人都需要拿去换取银两,以补贴国库。”</p>

朱允炆拒绝了盛寅。</p>

征安南,让火器一战成名,西征再一次展示出了火器无与伦比的威力,全火器军队将会成为大明未来军队革新的方向,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先决资源:</p>

铁!</p>

以大明目前的铁矿业规模,很难支撑起庞大的耗费。</p>

虽然朱允炆准许在一些矿山中使用火药开矿,但这种方式的开矿只局限于藩王控制的“国营”铁矿场中,商人、民间铁矿场并没有办法采取火药开矿的方式,开矿依旧是落后的敲敲打打、烧石头等方式。</p>

无论什么方式,扩大铁矿产量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矿工。而这一批俘虏,正是朱允炆需要的矿工。</p>

没矿工,没铁矿,没铁矿,怎么炼铁,怎么制造火器,怎么打造铁甲战船,怎么将蒸汽机发扬光大……</p>

这批俘虏精贵的很,不能随便拉到小黑屋里给绑在板子上给解剖了。大明的资本化与初级工业化,需要一批免费劳力付出……</p>

盛寅有些失望。</p>

朱允炆想起什么,说:“水师那里还有几个俘虏,你们去找陈挥索要过来,拿去研究吧。”</p>

“水师?”</p>

盛寅有些奇怪,水师怎么会有俘虏?</p>

去年水师去了对马岛,听说打了大胜仗,但也没听说带来俘虏啊。</p>

朱允炆没有解释,王绥他们带来了一些俘虏,证明在倭国有银矿、金矿,希望说服朱允炆早点筹划倭国。</p>

倭国的事,朱允炆暂时搁置了,但俘虏还活着,现在轮到他们发挥作用了,为了大明的医疗事业,他们需要拿出自己的命。</p>

想起后世的非人道实验,朱允炆不介意为了大明医学,多抓一些鬼子来。</p>

盛寅兴奋了,现在的医学诸多研究都是对死人的,活体研究不推动,就无法解决根本的医学问题,难以深入了解人体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更无法找到输液、止血的依据。</p>

虽说这个过程是不人道的,但为了伟大的医学事业,总需要一些罪大恶极的人用他们的命来赎罪。</p>

朱允炆在国子监连续考察了三日,到访了每一个分学院,对其发展方向、侧重点作了引导,表扬了诸多先生的无私付出,鼓励监生努力进修。</p>

王宾、古朴、董伦等一干院长请求朱允炆对国子监作一次演说,以激励人心。</p>

朱允炆答应下来,决定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给大明夯下实干兴邦、重视实践的发展基调……</p>

</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