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图谋深远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图谋深远(2 / 2)

不过宋琥这件事办得确实有些过了,傅琛杀人,他该死,但千不该、万不该由宋琥杀,必须由朝廷下达旨意,领皇命而杀。</p>

杨荣看了看僵硬的场面,劝说:</p>

徐辉祖皱眉,点了点头:</p>

杨荣很是疑惑这一点。</p>

长期以来,朱允炆践行的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安南如此,打海贼如此,打倭寇如此,打帖木儿也是如此。</p>

现在呢,鞑靼打了大明的威虏城,大明折损了一些军士,是多好的开战借口,可偏偏朱允炆出乎意料,一反常态,没有征讨鞑靼的打算。.</p>

铁铉呵了呵手,看向碧空白云:</p>

杨荣看向铁铉,对这个回答有些不太认可。</p>

没错,现在的户部是有些困难,但还不至于到捉襟见肘的地步,要知道建文九年要到头了,户部每年预留二百万两的赈灾钱钞今年只花出去五十万两不到,有这笔钱打底,挤一挤其他的,远征一次鞑靼的费用还是够了。</p>

加上北方粮仓越来越多,仅仅是北平一地的储备粮食,足够支用地方两年,即便是动员三十万大军远征,自北平调粮也足够了。</p>

有钱又不缺粮,远征的条件是充分的,只要朱允炆一力决定出征鞑靼,完全可以打一仗。朱允炆没有下令出征,必有更大的考虑。</p>

杨荣不清楚朱允炆在筹划什么,但很明白,他绝不会放过鞑靼。</p>

朱允炆确实不打算放过鞑靼,但现在远不到算账的时候。鞑靼不是帖木儿,避不可避。朱允炆绝不会像历史上的朱棣一样,一次又一次远征,看似赢得了威名,实际上大部分是无功而返,耗费巨大。</p>

要打,就弄死他,彻底解决草原的威胁,而不是这一年打一次,三年后再打一次。朱允炆清楚,草原不归顺,大明想要长期过安稳日子是不可能的。</p>

战争迟早会有,只不过小打小闹已无法让朱允炆满足,决定性的战争才是帝王的棋局。</p>

两日后,兵部上奏,要求对边镇将士进行整顿,自京军中抽调部分督官,前往边镇巡查,摸底边镇将士作风,严格军纪,枕戈待旦。</p>

朱允炆对铁铉的做派很是不满,叫到武英殿大骂一顿,两天时间你们兵部就搞出这么一个温和的方案来?</p>

要整顿军纪,树立军威,就应该抓纪律,抓作风,抓典型。</p>

纪律、作风你们兵部说了,可典型呢?</p>

傅琛?</p>

就他一个死脑袋怎么够?!</p>

彻</p>

查边镇,找出带头违法乱纪,毫不作为,放纵军纪的将官,一律处置了,并宣告其他地方,让所有将官都明白,朝廷整顿军纪毫不手软!</p>

在朱允炆定下基调之后,铁铉当机立断,拿宋琥开了刀,将这个嘉峪关总兵,甘肃行都司指挥同知一杆子打到底,直接降职到了嘉峪关总旗,连个百户都不如。</p>

对于兵部的安排,朱允炆没有反对,徐辉祖也松了一口气,现在是风头浪尖,处理了宋琥也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交代,让所有人看清楚,哪怕是将门之子,犯了错一样严惩不贷。</p>

但徐辉祖也清楚,别看宋琥被贬成了总旗,但人还是在嘉峪关,谁也欺负不了他,过不了几年,他还是会爬上来的。</p>

这是官场的运作手段。</p>

宋琥有护身符,加上是粗人武将,脾气暴躁,杀了傅琛也是伸张正义,所以没太过严惩。但其他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巡查边镇,只要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一撸到底,调其他卫所充当小兵,过于严重的,报请朝廷,杀头以振军心。</p>

朱允炆下定决心整顿军纪,在思政学府中抽出一百二十名官员充任督官,经京军大督官培训考核之后,送至前线边镇,目标是一边镇三督官。</p>

赋予督官监察权利,同时命令边镇与地方安全局军士一年一次随机对换,切断安全局勾结将官的可能,强化御史巡查,御史不再固留边镇,半年一换,知情不报,不察失职,都将追究责任,轻则免官,重则入狱。 </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