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募兵制,简化科举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募兵制,简化科举(2 / 2)

徐辉祖将圣旨递给梅殷,严肃地说:“你自己看吧。”</p>

梅殷展开圣旨,扫了一眼,顿时起身:“这,这是何意,为何京军也要学游泳?”</p>

徐辉祖沉默不言,建文皇帝的想法令人无法琢磨。</p>

京军主要打的是陆地战,战场在平原、草原与山地,哪怕是戈壁滩、沙漠也行,可不在水里、水上啊,干嘛要学游泳,这不是折腾人,挤占军士的训练时间,打乱正常的军士训练计划吗?</p>

什么兵种干什么事,水上的事有水师来负责,没必要全军都有水上功夫。</p>

梅殷将圣旨放在徐辉祖身旁的桌案上,低声问:“此事该不会与东征日本国有关系吧?”</p>

徐辉祖端起茶碗,发现茶已冷,又放了下去:“荣国公,你认为东海水师、东南水师联手,不能灭绝日本国吗?”</p>

梅殷坐了下来,一脸疑惑。</p>

东南水师将士三万九千余,宝船十五,大中福船三百。</p>

东海水师在划分的时候,宝船有十,大中福船一百七十二,但随着郑和水师归来,其修缮的船只,主要军士都划归给了东海水师,军士数量突破三万!</p>

两部水师加起来已有七万规模,船队规模极是庞大,如此浩荡的船队,收拾日本国的小渔船自然不再话下,打下日本国似乎也并不难。</p>

怎么看,打日本国都不需要动用京军,在这个时候建文皇帝提出让京军也学游泳,上船适应航行,图什么?</p>

徐辉祖提起笔,写了一份文书,喊来徐膺绪:“你将这份文书送至兵部,给铁尚书说,京军将轮番外调,适应航海,学习游泳等,让兵部与水师都督府对接调令,每次调动为一卫之兵。”</p>

徐膺绪领命离去。</p>

徐辉祖看向梅殷:“皇上的安排自有考量,我们配合去做就好,眼下最棘手的还是户籍制,我担心卫所制瓦解太快,导致兵源跟不上。”</p>

梅殷笑着说:“依我看,募兵制是完全可行的,魏国公,你可莫要低估了新军之策的吸引力,何况各地都在大造英烈碑,尊崇英烈,杀敌报国,留名不朽,已成为无数人的信念,只要朝廷一句话,莫要说十万兵,怕是百万兵也能顷刻之间拉起!”</p>

“若真如此,军籍可破。”</p>

徐辉祖肃然道。</p>

梅殷从桌案上抽出了一份名单,看了看递给徐辉祖:“今年武举考试人数有些多啊,竟超出了六百,远超往年。”</p>

徐辉祖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要知道科举考试,动辄就是两千、三千,甚至更多,武举这点人还是太少了。</p>

不过武举人数量的增加,也说明了朝廷这些年来尚武教育并没有因为大兴文教而落下,加上武举人出路增多,从上至下都推崇英烈,习武的基数也开始扩大。</p>

现在武举一旦中式,往往需要前往边疆历练。</p>

路远一点,没什么可畏惧的。</p>

大明强大,何处不可为家?</p>

梅殷与徐辉祖又开始商议武举事宜,礼部则忙碌着会试事宜。</p>

与往年不同的是,建文十一年的会试题不再是礼部出,而是国子监博士各出部分题,组合成的考题。</p>

考试的时间也作了改变,不再是九天时间,而是改为四天。</p>

第一日,主考儒学经义,历史典籍。</p>

第二日,主考数学计算,实用计算。</p>

第三日,主考杂学一科与策论。</p>

第四日,主考杂学一科与策论。</p>

杂学科目由举人自选两科。</p>

随着科考的简化,举人再也不需要带蜡烛进入贡院,也不需要在里面过夜,日出进考场,日落出考场,带两个窝窝就能熬过去。</p>

新改制的科举得到了众多举人的欢迎,尤其是老举人,进贡院就感觉自己跟进囚牢一样,晚上还得听人磨牙打呼噜,休息都休息不好,第二天还得继续煎熬。</p>

现在多好,考完回去还能好好吃顿,调整好状态明日再战,哪怕是没考上,至少没受罪。</p>

在科举、武举有条不紊的筹备过程中,前往朝鲜市舶司的安全局薛夏终返回京师,带来了震惊朝野的消息……</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