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城头,一个身形孤独地站立着,黯淡的月光将他的身形拉得细长起来,夏夜的热风吹过,仿佛能将那影子吹散。此人正是兖州一时之主,平卢节度使王师范麾下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刘鄩。</p>
“大人久立不语,可是在思索破敌良策?”在刘鄩背后,不知何时出现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悄声问道。他既称刘鄩为“大人”,自然是刘鄩之子。</p>
“破敌良策?呵,此番若能破敌,却是无须为父有何良策。”刘鄩淡淡地说道,面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总觉得他的目光有些幽远,似乎盯着某处漆黑的夜幕,仿佛要从夜幕中发现些什么。</p>
“孩儿愚钝,请大人指点。”那青年面露疑惑。</p>
“今早,城中有人暗中送信于我,遂凝,你可知道这信是何人所写,所写何事?”</p>
刘遂凝摇摇头:“孩儿不知。”</p>
“信上落款是……李正阳。”刘鄩看着目瞪口呆地儿子,一字一顿地道:“他说,破葛便在今夜。”</p>
刘遂凝又惊又喜:“右相真个来了?好极,妙极!”他用力猛一击掌,欢喜道:“传闻右相神算,天下无双,他老人家既然来了,葛从周败绩难逃!大人,这消息果然是好!”</p>
刘鄩却面色平静,淡淡地道:“你说的右相‘他老人家’,比你也大不了几岁。”</p>
</p>
刘遂凝顿时一滞,尴尬道:“孩儿愚钝不堪,教大人失望了。”</p>
知子莫若父,刘鄩自然清楚自己这名长子能力其实并不算差,只是却如何能跟那位在区区数年间,从一商贾庶子平步青云而坐拥关中河中、叱咤天下的右相比拟?莫说是刘遂凝,就算他自己,也无此资格,这句话不过是父亲对儿子的习惯性敲打罢了。</p>
刘遂凝见父亲没有继续怪罪之意,便试探着问:“大人是要看右相如何破敌么?”</p>
“原是如此。”刘鄩忽然一叹:“如今却失了兴趣。”</p>
刘遂凝不知父亲之意,只能顺着话头问:“今夜城外,料来必有一场大战,大人眉间郁结,却说意不在此,却不知是为何发愁?”</p>
刘鄩抬头看了看浩瀚夜空,幽幽道:“为父在想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霸业。”</p>
战国秦汉时期,东西关系问题比较突出。自战国中期始,秦的东进成为东方诸侯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那时起,历秦的兼并战争、诸侯反秦战争、楚汉战争及汉初中央政权处理与东方诸侯王国的关系,数百年间,东西关系问题一直是当时政治舞台上显著的一幕。在东西关系中,山东地位举足轻重。</p>
“齐国的霸业?”刘遂凝一时还未反应过来。</p>
“春秋战国之时,整个天下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那些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变法自强的诸侯国常能称霸诸侯。”刘鄩说着,看了刘遂凝一眼,续道:“那些能从诸侯之中脱颖而出的强国,除政治上变法自强外,还须有地理上条件。‘春秋五霸’中,齐据山东,晋据山西,秦据关中,楚据江汉,都有地利上的凭恃。‘战国七雄’中,东齐西秦,南楚北燕,分立四方。山东之地,有低山丘陵,有东部平原,足以作为凭恃,所以,历春秋、战国之世,齐一直是东方强国。”</p>
刘遂凝一时不知父亲这话意有何指,只能点头听训。</p>
刘鄩的确有指点儿子的意思,细细分析道:“山东在春秋时为齐、鲁之地。大抵泰山、沂山以北属齐,西南属鲁。召陵之盟上,管仲对楚使说:‘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这便指出了齐国四境,也暗示出了齐国的地利。齐桓公时,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戎夷蛮狄侵入中原。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改革。齐国兵强卒练,国威大振。齐桓公遂以实力为后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会盟诸侯,北服戎狄,南威荆楚,尊奉周室,称霸渚侯。齐桓公的霸业开‘春秋五霸’之先,也奠定了齐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基础。</p>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更趋激烈。田氏篡齐后,也积极谋求向外发展。周显王十二年,齐威王以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武备,齐渐成东方强国。差不多与此同时,西方的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进行深刻的变革,渐成西方强国。</p>
战国初年,魏为中原霸主。齐秦两强崛起,对魏国的霸业构成挑战。齐国迫使原来向魏国朝贡的泗上小诸侯向齐朝贡;秦则争魏河西之地。魏国在齐秦两强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下,自安邑迁都大梁,将目光转向东方,又与齐发生矛盾。魏因攻赵、攻韩而两度与齐发生战争。齐军在田忌、孙膑率领之下,先后于周显王十五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七年的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西方的秦国也连年对魏展开进攻,魏军连连败绩。魏之霸业从此衰落。</p>
魏国衰落后,齐、秦两强东西对峙。齐国滨诲,有鱼盐之利,故其经济实力雄厚;其山川形势足可为其军事上的凭恃。苏秦策划合纵时对齐王说:‘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漳水),北有渤海,所谓四塞之国也。’道出了齐作为一个强国的地利之基。</p>
这时期,中原局势更加复杂,各国之间展开了合纵连横的斗争。地处中原的韩、赵、魏夹在齐、秦两强之间,有地缘上的弱点,只好采取合纵的策略,北连燕、南联楚,而后,或东联齐而西抗秦,或西联秦而东抗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