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高丽皇宫,热情的山上王立马在一间正方形的大屋中,开设了国宴,招待使节团上下。</p>
当然,都城尚且如此,国宴也不难想象,我就不细了。但是要去高丽吃饭,最好还是去普通人家,至少我觉得应该比国宴要强。</p>
暖暖的屋子中,大家席地而坐。大地桌上摆放起朝族的各色泡菜――桔梗、糖蒜、根蒜、豆腐丝、豆腐皮、海蜇丝、海带丝、辣白菜、土豆中间放上一石锅又香又热的狗肉汤,一大盘烤的焦香冒油的五花肉,每人面前再放上一叠“群英荟萃”(萝卜开会,向赵丽蓉老师致敬!),喝着不像酒的朝族烧酒,那就叫一个“舒坦”。待到微醺,主人家漂亮的朝族姑娘,一边唱着“倒垃圾歌”(《桔梗谣》,朝语中的“桔梗”用汉语发音就是“倒垃圾”。)一边端上热乎乎的炒年糕,每人面前再给添上一碗正宗的朝族冷面。吃着劲道烫嘴的年糕,就着清凉可口的冷面汤,换谁都会似刘禅一般“乐不思蜀”的!(朝族餐馆如果因为这段话火了,我希望以后他们能免费招待我!)</p>
到丸都城的时候,已临近傍晚。吃罢国宴,天已经黑了下来。知道我们一路旅途劳顿,山上王没再安排什么节目,只是给我和蹇硕一人安排了一间又大又舒适的房间休息。万岁!由于高丽还没形成给主人的卧室外面加一个下人值班室的规矩(那守夜的下人在哪里呆着啊?门外站着啊!怎么这么残忍?所以高丽是个讲礼数讲的有变态的国家!),所以我终于又自己住了。可惜由于和蹇硕住的是隔壁,外加木制房间不太隔音的缘故。寂静的夜里,我仍能清晰的听见蹇硕的呼噜声!</p>
清晨洗漱吃饭喝茶休过后,直接步入了本次出使的正题――和谈。</p>
在一间长方形的大房中,两国代表分列于一张大石桌的两侧,我、蹇硕、山上王和高丽翻译官坐在桌子旁。两国的答礼官先是搞了一堆乌七八糟的仪式,而后两国的书记官分别递给蹇硕、山上王、我和高丽翻译官一人一块白绸。我以为和谈仪式还要先吃饭,所以一人发了我们一块餐巾。但当我看到白绸上写有文字时,突然反应过来,这是和谈文书(我感觉此时肯定有人要骂我“吃货”!)。</p>
结盟的条件,也就是和谈文书上的内容其实早在高丽使节团赴京的时候,就已经拟定好了。因为高丽方面有受庇于汉朝的意思,所以大部分条件是倾向于汉朝的,蹇硕和我来这里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蹇硕的那份文书是中文写的,我这份是朝文写的;想来山上王的那份和我一样,而高丽翻译官的那份则和蹇硕的一样,以便我们互做参照。毕竟和谈要让两国以不同的文字,在表达上产生一个意思。此外,前者我过,朝语是我选修的语种,不如英语学的好,所以很多生词我都不认识。不过还好脑袋不笨,大概的意思我是看懂了。</p>
“东汉和高丽自古为邻,虽有隙,但仍不失兄弟之谊。北方鲜卑,部族凶蛮,时常滋扰我两国边境,而今更是猖狂至极,欲有南侵之意。故此,体及两国国情,愿结永世之盟,待有外敌入侵,务须共抗贼顽!”(其实,高丽要是不和辽东打那场无聊的战争,辽东、鲜卑、高丽已成多年的鼎足之势。但是有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后辽东高丽实力大大受损,平衡之势不再,鲜卑便又开始蠢蠢欲动。辽东高丽又逼不得己,借东汉之手联盟抗敌,真是天大的讽刺!)</p>
看完这冠冕堂皇的和谈文书,我瞅瞅蹇硕,心中不无迷茫的问道:“这和谈文书上的都是共同防御鲜卑的问题,高丽离我们中原腹地十万八千里,结盟以后,主要还是辽东的公孙度和他们高丽互为呼应,怎么这次和谈,我们没把公孙度一起找来啊?”</p>
蹇硕闻言,也不无迷茫的看着我问道:“你世居辽东,去年公孙度刚刚和高丽打过一场大仗,你不知道?”</p>
我一听,不无尴尬的急忙解释道:“我们的村子位于深山之中,除了出来采买必需之物,或者和鲜卑高丽的边民做些生意外,很少与外人接触,所以并不知晓此事!”</p>
蹇硕因与我多日的相处,对我早没了戒心,听我顺口急智编出来的瞎话,信以为真,道:“哦,原来如此,这也难怪!”</p>
为了让蹇硕不再细想,我连忙又继续岔开话头的道:“既然他们两家刚打了仗,那更应该把公孙度叫来,也好为他们解解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