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个时辰,山腰上便是一片尸海,寇平也在搏杀中被流失射中,正欲逃回山寨,被赶上的刀兵一刀了结。</p>
剩下的残兵丢盔弃甲逃回山寨,经过清点,一场混战下来,刘琮这边损失了三百蛮夷,两百刀兵,还有四五百号人受了轻伤,可见寇平部落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不过还在承受的范围内,而寇平部落却是壮丁死伤大半。今后就散刘琮不剿灭他们在这武陵西部也只能算是中小部落了。</p>
</p>
刘琮也秉承了穷寇某追的原则,而是继续在山下扎营,随后便遣使上山招安。</p>
说要血战到底的人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妇孺,想要作乱真是很难。面对刘琮的一万两千大军,他们几乎是别无选择。要么归顺朝廷,接受安置,要么被屠寨!</p>
寇平这边的战事一停歇,马上就有其他部落闻风而动,当他们得知寇平部落精壮损失大半,寇平也一战被杀时,几乎全部都在第一时间放弃了继续抵抗的念头。而这一次刘琮也再次给了各部落商量的时间。</p>
三日之后纷纷遣使前来,沅陵县西部剩下数得出名字二十几个的蛮夷部落表示愿意归顺,只是不希望整体搬迁,而是在沅陵县附近就近安置一部分,并由武陵郡负责帮助修建民居。这其实也是寇平最后坚持的底线,不过寇平都没有坚持到底,何况其他小部落呢。</p>
“对于提供田地和帮助修建民居,我们答应,至于整体搬迁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个县能容纳这么多人,而且田地也不够分。所以具体搬迁必须按照我们的方案来、”刘琮当然想补户,但绝对不能让一个六千人的部落整体搬迁到一起,那样这个部落有了田地,政府帮助其修建住房,要不了十年,他们就能整出一万人来,而且还是清一色。</p>
这可不是刘琮希望看到的。还有就是,招降的目的不仅仅是削弱武陵蛮夷的整体力量,还需要带路*党和敢死队。只是刘琮没有明说,但必须执行的,既然是最大的部落,就必须借此机会让他们与其他部落结仇并大幅减少壮丁数量才行。</p>
很快大部分的部落便由头领带着几名长老再次来到沅陵县亲自与刘琮谈判,刘琮也是来者不拒,不过适当的展示威压还是必须的,八千人的军队列阵欢迎,这大部分头领和长老是抖索着进入沅陵县的。</p>
“将军大人明鉴,我等实在是因为山中缺地少粮而不得已才偶尔下山……”</p>
“我不管你们是偶尔为之,还是一直如此,我要的是边疆稳定,百姓安宁。你们部落既然人数多,自然也是祸害最大,如果不归顺朝廷,我便要个个击破。到时候就没有寇平部落那么轻松,你们面临的可能是屠寨,因为我不想我的部下再有无谓的牺牲!”</p>
“将军天威,我等愿意归顺,只是这安置之事……”</p>
“既然归顺,安置之事自然要听从朝廷安排,相信金大人会秉持公道,你们是最先归顺的,在待遇方面肯定会优于其他人。”</p>
“这个……”头领们面露难色,其实他也只是在试探,他们部落之所以能够壮大,却是得了临近沅陵县的便宜,每次收获之后他们劫掠的粮食也是最多。</p>
不过久而久之,他们也是离县城最近,目标也大的部落。这次听闻官府要平蛮,还想着侥幸,有些人主张往外迁,但部落内大部分人习惯了这种半耕种半劫掠的日子,如果继续外迁,食物便得不到保证。思来想去,归顺朝廷也是一个好办法。</p>
“这个不容商量!”刘琮当然不能开这个先例,武陵蛮夷大小几十个部落,如果每个部落都提要求,都要在县城附近安置,那不是养虎为患,将几十只老虎养活在这武陵郡内?</p>
见刘琮坚持,又有鲁鉴部和寇平部截然相反的例子在前,没有多少人反抗便接受了刘琮的招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