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三百二十章 不争气的意大利

第三百二十章 不争气的意大利(1 / 2)

 第三百二十章不争气的意大利

因此,1940年3月,法英司令部决定采用一个以“D计划”著称的计划,又叫迪勒河计划,就是,等到德国侵犯荷兰或比利时,或同时侵犯两国的中立时,英法就立即迅速进军,先到埃斯科河下游,再到它右岸的支流迪勒河。(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作为“D计划”的扩展,甘末林将军设想了一个“布雷达计划”,以法国第七集团军继续挺进,深入荷兰领土,与荷兰军队会师。然而甘末林的这些从准备就绪的防线出击的计划,没有一项得到他的直属部下、指挥东北战线并将负责执行这些计划的乔治将军的同意。

德军在5月9-10日的午夜以后不久,对荷兰和比利时发动了闪电战。在黎明之前,伞兵和滑翔部队先后在荷兰降落,占领了所有重要的机场,以及累克河、伐耳河和马斯河(默兹河)上在战略上极为重要的桥梁。荷兰的空军象波兰的空军一样,在自己的机场上就被搞得失去了战斗力,整个指挥系统由于所有的司令部都受到密集的轰炸而瓦解。荷兰人试图勇敢地抵挡住这一个接连一个的打击,但是德国装甲部队在盖那佩与文洛之间渡过马斯河,迅速粉碎了全部抵抗,到5月14日,整个荷兰都遭到了蹂躏。据说仅在鹿特丹一处,在5月14日的一次野蛮空袭中,就有大约三万平民死亡,第二天荷兰军队就投降了。

对比利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战术。5月11日,德国滑翔部队以特殊大胆的行动,使得埃本?埃马尔要塞失去了战斗力,这个要塞在艾伯特运河与马斯河汇合处附近,是比利时防御工事的枢纽。同一天,德军成功地渡过了艾伯特运河,开过去一个装甲师,这个师打到汤格雷斯,迂回比利时的主要防线。比利时军队不得不退至迪勒河一线,英国第二军这时正守着这条战线上卢万至瓦弗的一段。在北方,法国第七集团军正从安特卫普朝北向荷兰进军,但因德军向南继续深入而受阻。在英国远征军的南面是第一集团军,由法国骑兵部队掩护,骑兵部队正受到默兹河东面的冯?克莱斯特强大的装甲部队的攻击。

5月13日和14日,发生了最大的灾难。克莱斯特的两个装甲军,在迫使法国骑兵部队在色当与那慕尔之间沿着整个默兹河战线后撤以后,以对桥梁密集俯冲轰炸为掩护,在色当南面渡过默兹河建立起桥头堡,完全冲垮了法国第九集团军。南方的装甲军(古德里安),由三个装甲师组成,继续向默兹河以西深入,冲进了法国境内。

5月16日,正在协调英、法、比军行动步骤的比约特将军,命令部队从迪勒河一线撤至埃斯科河一线,因为德军在深入那慕尔以南之后,正迂回迪勒河。这次调动到5月19日完成,没有受到敌军的严重干扰。

到5月17日,法国防线的缺口长度总共达到六十英里,德国装甲部队正在逼近圣康坦,从而威胁法国第一、第七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的后方交通。指挥第七集团军的吉罗将军于18日被俘。

5月19日,保罗?雷诺(3月中旬起任总理)令七十三岁的魏刚将军接替了甘末林将军。然而这时法国的军队组织已经十分混乱,后备军既不能调动去填补由于第九集团军被打垮而出现的缺口,也不能调动去侧击长驱直入松姆河流域和英吉利海峡沿岸的克莱斯特的五个装甲师。5月20日,德军已经到达阿布维尔,在那里筑了一个防御性的桥头堡;布洛涅于5月25日,加来于26-第一集团军群的比约特将军因车祸受伤,两天后去世。

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在摩托师的紧密支援下,5月23日已经到达英吉利海峡,切断了英国远征军以及与英军协同作战的法、比部队向南的交通。盟军在北方的几支军队就这样整个被隔绝在英吉利海峡沿岸格拉夫林和纽波特之间以敦刻尔克为中心的日益缩小的三角地带上。

为了防止这一合围造成的灾难,魏刚计划了一次反攻,由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在阿拉斯-杜埃防区向南突击,以配合松姆河以南的法英部队向北的进攻。这一计划的确是挽救局势的最后希望,但是,德军对在佛兰德被隔绝的盟军和对崩溃了的松姆河防线继续施加压力,使这一计划无法实施。5月24日和25日,比利时军队在德军的一再攻击下继续后撤,终于在加来投降后二十四小时,于5月27-28日午夜投降。担任比军总司令的利奥波德国王,认为继续战斗已无希望,在27日早晨就已作出了这个决定,可是遗憾的是,未曾及时通知法英盟军,致使盟军左翼失去掩护。

到了这个时候,魏刚的联合反攻计划显然已经行不通了,5月26日,戈特勋爵和布兰查德将军决定撤退到沿海的利斯河这道反坦克的屏障后面。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行准备,从英吉利海峡沿岸撤退所有能从包围圈中营救出来的盟军。比利时军队投降后,在东北翼留下一个宽广的缺口,迫使盟军进一步缩小防卫圈。

多亏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竭尽全力,从5月29日到6月4日,有三十三万八千多名盟军从敦刻尔克的海滩上撤退到英国,——所有的港口设施早就失去了效用。德国统帅部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情况。仅以炮击和空袭加强其攻势。

盟军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除了愚蠢的战略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事先没有和各有关方面取得一致——这种不利因素之外,可能要归咎于装甲部队和反坦克武器力量的薄弱。即使在甘末林决定向比利时、荷兰进军之前,也没有足够的总后备军力集中在盟军战线上明显的薄弱环节——马其诺防线西北英、法两军接合点的后方。尽管大量德国装甲部队集中在阿登防区的对面已有六个月之久,但是法国总参谋部却坚持己见,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还认为默兹河流域丛林茂密而且陡峭的地形,抵挡得住装甲部队的进攻。可是,德国装甲部队在困难的处境下能够灵活应付,以及他们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冷酷无情手段,堪称典范。

当时,在松姆河的南面,法军拼命想堵住德军入侵的浪潮,然而徒劳无益。魏刚将军给他的部队发出一连串的命令,激励他们战斗到底,寸土不让。但是没有及时制订出协调一致的计划,把部队有组织地撤退到一道可以防守得住的战线上去,也没有集中调动任何部队,以便发动有效的反攻。在默兹河畔被打垮了的第九集团军的残余人员,匆匆地重编成新的第十集团军,其中并入了留在松姆河南面的少数英国部队和一些负责交通的梯队。这支军队运用不当,第七装甲师打先锋的德国第十五装甲军,从亚眠向鲁昂狠打猛冲,就把这支军队杀得晕头转向,把它驱赶到塞纳河后边去了。法国的第九军,包括英国的第五十一师(苏格兰高地师),被牵制在勒阿弗尔以北沿海,最后不得不于6月12月在圣瓦莱里投降。更东面一些,发生了新的灾难。有两支德国装甲军在6月9日突破了在雷代耳和苏瓦松之间的法国第四和第六集团军扼守的埃纳河防线。6月11日,兰斯陷落,同日,德军到达马恩河畔的蒂埃里堡。

6月10日法国政府从巴黎撤到图尔,6月14日又撤退到波尔多。魏刚将军设想出最后一个战略计划,就是以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据守卢瓦尔河,形成主要防线,而命令被切断联系的第十集团军和支援的英国部队向西撤至布列塔尼半岛——所谓“布列塔尼阵地”。然而,这个计划显然是行不通的。

德军于6月14日兵不血刃开进巴黎;马其诺防线已经被迂回过去,而且部分已被突破;第六集团军在特鲁瓦和桑之间突破法国第六集团军的阵线,第二天渡过卢瓦尔河上游。17日,迪戎市陷落。

法军在德军的无情压力之下继续向南和向西撤退,6月16日,雷诺辞职,由贝当元帅接替。第二天,留在法国的英军从瑟堡和圣纳泽尔撤退。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