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穿越架空 > 遗孀 > 第151章:权衡利和弊,南北始议和

第151章:权衡利和弊,南北始议和(2 / 2)

外国列强不但在军事和交上,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同时,又扬言说:中国之大局,非袁世凯莫属。

而南京政府的一些旧官僚也趁机向孙中山进言:革命军与袁世凯再打,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样,只等让全天下的劳苦民众陷入更深的水深火热之中,而让外强坐收渔利……。

一时,议和的呼声铺天盖地,议和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军政要员谈议和,官员谈议和,商贾谈议和,学生谈议和,民众谈议和,连街巷里的小孩童也唱起了议和歌:“北项城,南孙文,两军交战伤军民;妻无夫,子无父,白老人丧子哭;快议和,快议和,南北一统大共和……”

面对财政的吃紧,面对民心的恐慌,面对军费的匮乏,面对军心的不稳。面对列强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施压,面对列强的扬言,面对内部人的进劝,面对从大街上传来的儿歌,孙中山动摇,他也想到了自己孙中山在离开美国回国之前,也曾兴致勃勃地前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继续支持中国革命,但英方给他们答复是: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所有外国人都将支持袁世凯出任总统。

怎么办?即使没有财政吃紧,仅仅外国列强这一关,南京临时政府也跨逾不过去呀!何况现在,是内外交困。

面对才刚刚成立地南京临时政府,面对革命军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面对才刚刚就任一个多月的总统职位,孙中山却陷入了山穷山尽、无路、寸步难行、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孙中山先生衡量利弊,如果一定硬打下去的话,南方军未能胜,未必是袁世凯的对手。因为袁世凯是戎武出身,能征善战,以练兵著名,熟懂军事。而且,袁世凯手下的亲信,个个威猛无比,多是沙场能征善战地骁勇之将才,如:徐世昌、王世珍,冯国、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雷震春、田中玉、陆建章、段芝贵、曹、吴佩、段瑞、徐树铮、张作霖、唐继尧、陆荣廷、张勋、赵秉钧、张宗昌、张敬、孙传芳等,这些猛将都是他袁世凯的左膀臂……。

孙中山想到这这里,不禁伤感。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从医,经过多年的在外流亡,现在也只是一个名义上地总统,手里一没有革命实力,二没有雄厚的部队。并且,自己从未带兵打过仗。而同盟会的革命党,除了武汉地革命军,也多是些文商之人。假如与袁世凯一拼到底,那最终的胜利,有可能是袁世凯,而不是革命军,如果这样的话,

军岂不白白做了牺牲品了吗,那武汉起义还有什么义八个省份的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又有什么意义,岂不都作了牺牲品了吗!况且,革命军无论在装备上,或是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相抗衡;再说了,各省地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并以被推出的领导为核心,现在全国的革命势力根本就没有集中在自己手里,像一驾的马车,向四面八方撕扯,力量用不到一个方向……

孙中山想到这里,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可一有这个想法,他的内心深处,立时腾升起一股势不可挡地屈侮。这种屈侮,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不甘心,有来自对袁世凯地憎恨,更有来自把革命成果恭手相让给袁世凯的舍不得。可是,不走议和这条路,又实在无有出路。再说了,自己没回国之前,南北之间,也有议和地迹象。可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南京政府想与袁世凯议和,可怎么与他袁世凯议和呢?像袁世凯这样地人,在大清既有权力,又有实力。而既有权力又有实力的人,身边自然不缺金银。除非把民国这个大总统让给他做。再说了,袁世凯也是汉人,只要推翻满清王朝,由汉人来驾驭大中国,谁做这个总统,不都一样吗!况且,他袁世凯即懂布兵打仗,又懂用人之道,在清政府的朝野主持大局多年,做总统更有经验……。

内外交困的孙中山考虑再三,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决定承让袁世凯做大总统,条件是让他停止对抗南军,驱逐满清退位。

决定之后,孙中山立即付之行动,连夜召开了南京临时政府会议,将与袁世凯议和的事情,正式拿到了桌面上。让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时,一旦将与袁世凯议和的事情拿到会议桌上,与会代表皆纷纷响应:

“如今,袁项城占尽优势,不但拥有威猛如虎的北洋军,还被各国驻华公支持拥戴。

如果他能同意:=退清满,此乃共和之。试想一下,我们革命军多年来呼吁革命,流热血抛头颅,目的不就推翻满清吗?现在,袁项城如果能逼退清满,我们还有什么不同意呢!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快人心之事呀……”

“如果我们真的与袁世凯量,只不过是兵荒马乱,即使我们革命军偶尔胜了一仗,也不知有多少革命军的人头落地呢!有多少家庭留下孤儿寡母和年迈的老人;况且,就这样较量下去,我们革命军也未必能胜……”

“天意难违,我也应该顺应潮流,我们革命军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现在,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这一步,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是在名义,是我们向北方曲服,而实际上,则是我们的胜利……”

“我可是已与北洋军较量过了,其力强盛,训练有素,可不是我们革命军所能及的。我个人自参加革命以来,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不足惜,但不能眼看着共和大计落空,如果我们就这样死抗着,计较一个总统的位置,那他袁世凯就会死保清廷,与我们革命军死抗到底,到时候,两败俱伤,受益的却是满清政府……”

“这权衡利弊,看起来,和乃是唯一的共和之路,这样,我革命军即有了”

……

天地之间,阴阳组合也。放眼看历史,何朝代都是正反两方;放眼看人世,皆好人坏人之混杂。所以,在这个会议之上,有支持与袁世凯议和的,就有反对与袁世凯议和的:

“袁世凯乃口是心非之人,,就是因为他的告密,才有维新六君子被斩……”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他袁世凯算什么,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窃取了我们革命军的成果……”

“就怕他袁世凯是面上赞成议和,背地里对我们革命军下黑手,借以将我们革命军斩尽杀绝……”

“如果万不得已,非走议和这条道路,我们也要有制约他袁世凯的办法,这样,我们才不至于一败涂地,否则的话,到时候后悔莫及……”

“是的,万事皆给自己留条后路,我们不能太轻信他袁世凯了。那人,真是老奸老奸巨滑,连圆滑的大潮朝都被他玩于鼓掌之中,更何况我们这些真诚之志干呢……”

……

本来,孙中山对于与袁世凯议和,还心存愧疚革命,还心存悲伤,还心存屈辱,经过与会代表如此辩解,他心中的屈侮,便不那么强烈了。议和归议和,只是议和,但决不能示弱。再说了,他自己也是考虑再三,才决定与袁世凯议和的。所以,对于反对与袁世凯的议和的一方所提出的“就是与袁世凯议和,也要有制约他的条例”这一项,很赞成。心里也立即有了制约袁世凯的办法,并与各与会代表讲了出来。

与会代表听了孙中山讲出来的这些制约袁世凯的办法,皆表示同意。

于是,有了制约袁世凯任总统之后的办法,会议结束之后,孙中山便给袁世凯写了一封诚恳而又洋溢的信:举国上下,呼吁议和之声不绝入耳;袁公如若能清除,光恢中华,孙文荐袁公为中华民国之总统……

副总统黎元洪,本来就与袁世凯的关系甚好,当然也不甘示弱,在会议结之后,也写信给袁世凯:以项城之威望,果能归来乎,与吾徒共扶大义,将见四百兆之人,皆皈心于项城,将来大功告成,民国之选举总统时,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汉族之华盛顿,惟阁下之是望;如果项城不将满清捣毁,即便和了,公有何威望猎取总统之位……

黄兴也给袁世凯写信:望公以拿破伦、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伦、华盛顿之事功。直捣满清黄龙,灭此朝食……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