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中国文明:北方文明的衰落与南方文明的崛起
近几百年,北方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首先表现为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我们从三千年来的陕西和山西的植被状况的演变可以窥见一斑。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灌草丛、草原。从植被类型来看,这个局域的多数地区很早就从野生植被变为了人工植被。野生植被适应性强,生长稳定,生态功能强,能够增强森林的自肥能力和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为野生动物提供优质量的食源。人工植被因为单一的植物和简单的动物类型,导致生态动力降低,食物链畸变,生物学稳定性也很差。
从植被覆盖度来看,近2800年来生态环境整体向恶性发展,其中植被覆盖率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其中森林覆盖率下降最快,早在南北朝期就已经下降到30左右草丛覆盖率因为暴雨,干旱,水土流失,人为作业的因素也早早下降到50。从植被覆盖结构上考察,问题也很严峻。
因为综合植被、大气环境、气候、河流输沙量以及人为灾害等多方面要素影响,农业收成和绝收面积均恶化严重。
看到植被覆盖率对气候,水文,生态的重要性,一千年以前,政府也曾经下大力气整治。于数百年内确有改善。但气候变暖是地区及全球的趋势。因为尤其有黄土高原作为动力源,荒漠化不断的向周围地区侵蚀,绵绵不绝,人类的努力最后被付诸东流。
这种情况在河北也同样的发生着,从内蒙古的草原演化的沙漠形成的动力源,源源不断地侵蚀着河北和河南地区。人类不断的退居到城市群,同时不断向环境获取资源,并且变本加厉。北方大部分地区逐渐荒漠化,黑土地变成黄土地,荒山野岭成为黄土高原。陆上的政府也数次迁都,从北方往南,越来越往南。从沈阳到天津,从徐州到杭州。
除了气候变暖,工业化社会对北方的环境影响也是致命的。因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p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对环境生态的威胁逐步加剧,同时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植被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复杂群居结构的生物群落,它在水土保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通过蒸腾作用过程,从地上提升水分并释放到大气中去,由于大气水分的凝聚作用而产生雨,并如此循环不断。因工业活动导致形成对植被链的危害,对气候的影响、植被对污染物的吸收和空气污染对植被的影响,形成植被和环境空气的相互恶化关系趋势。
人类对资源的使用方式和获取的方式极度不合理导致着环境恶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成为综合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遗憾的是,人类的劣性导致他们无法理性的处理好这些问题,他们无法相信这会让他们自取灭亡。
基于这些复杂的要素的影响,亚洲大陆的文明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毫无疑问,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曾给人类的生存予改善,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完美理性的,历史的关键时刻左右时局的人的决策也并不都是最佳的。
尤如近二十年来的中日的大规模核战。
考察近几千年的人类活动和政治事件。你会发现,聪明的人都擅长内耗和权力斗争,并且乐此不彼。他们豪不内敛,咄咄逼人,最后有的人成功获取资源,也有的引火烧身。就像东土岛--一千年前的台湾,现在名叫东土岛,相传大唐和尚玄奘从这里西渡至大陆,到西方去取经而得名东土岛。聪明人领导的东土岛台湾人本可以将他们的前景变得更好,最后变成引火烧身。
人类的智慧也许有些太微不足道,相对于大自然的力量。其实无论当时的东土人如何的费尽心机,也不会想到一千后太平洋地质版块和东亚洲地质版块相互挤压变得如此剧烈。从美联(古菲律宾),到东土岛,到日本诸岛,东南亚南部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古印尼居民区和古马来西亚地区),火山和地震变为如此之频繁。尤其是东土岛,频繁的多处的火山爆发使岛上的居住人口减少到仅剩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