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人头攒动,周乾和工部尚书杨靖的争执清晰的传入众人耳朵,蓝玉他们也听的很清楚。
齐泰捻着胡须心里有些佩服,这个周乾还是有些骨气嘛,居然敢独自挑战工部的提议,和杨靖这个老顽固唱对头戏。
周乾道:“杨尚书,百姓的事情是最大的,我不想与你争口舌,还是先将新建的大水车为百姓灌溉农田吧。
开渠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竣工的,先往农田送水吧。”
水车又名孔明车,是农业灌溉的主要工具,工部也按照朝廷旨意,在沿江加了水车。
地势高处用水车,很方便。
但是只能解决离江近的,要是离江远的就得修水渠,沿山而走,将水送到各村。
“小子,本官也不想与你在此时去与你争论,但今日本官要教你做人。”
水车将水送到附近的田地,百姓纷纷欢呼,有几个把头闷在水里,又立刻出来,欣喜异常。
周乾站在江边,战国时的郑国渠用了不少的水工,修一条民的水渠,只要水渠修的好,修的合适,是可以用许多年的,甚至流传数朝。
他学习郑国渠的经验,根据南直隶的地势,山水走势,顺江势而为,引导江水送至更远的地方。
当年的郑国渠引泾水入洛水,是顺势而导,引水灌溉,同时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物质,改善土壤。
虽然江南不缺水,但数月不下雨这种情况也会遇到,尤其今后大明的几百年里,会有些灾害应对。
最典型的便是明末小冰河期,广东下暴雪,钱塘江封冻,山东蝗灾,中原各府黄河水患,南直隶也有过罕有的旱灾。
如今先为南直隶修水渠,随后慢慢的连接南北,战国,秦朝都可以做到的事,明朝也可以。
这是他的规划,既然做了大明的国子监生,那便为大明出一份力,为百姓解一份忧。
天灾人祸,没有人可以避免,但可以报团取暖,汉家共同应对。
杨靖和赵勉道:“修水渠真是白白费功夫,北旱南涝才是常有的事,今年这天气怪,便要修水渠。陛下竟然也答应了,这群武将还跟着凑热闹,真是不解。”
周乾不卑不亢道:“若是将这条渠从南直隶修起,几十年后,它便可以贯穿南北,成为各府灌溉的命渠,若是只看眼前,岂不是见识低了些。这里只是而已。运河惠及之地终究有限。”
“说的好!”齐泰高声道,身边的百姓也跟着欢呼道:“说的对!说的对!”
杨靖听见周乾的话里有句见识低的话,已经憋了一肚子气。
这会儿又被沿江的这些百姓指指点点,怪异怀疑的眼神看着杨靖,他恨不得找个地缝给钻进去。
这个齐泰凑什么热闹。
自从朱允炆明确表示不喜欢周乾之后,黄子澄也就放弃了拉拢的心思,今日看到这一幕,只有心里对周乾点个赞赏。
杨靖是谁?六部里挺难啃的老骨头了,谁能把杨靖心思扳回来,他黄字倒着写。
看了眼周乾,杨靖得知离江近的农田已经灌溉,便命众水工和武将去按照工部赶制的图纸开河渠。
周乾朗声道:“杨尚书,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那南直隶的山水走势图是五年前的。这几日我和国子监生已经新制了一份。
上江湾确实有大石头,况且不是人力可以撼动,若是用火药强炸,只会引起江水回灌,形成水淹田。
况且那里离百姓房屋还很近,只有绕道而开渠。”
杨靖刚才被百姓指指点点,这会儿早就听不进去。做了多年官,工部也被管的井井有条。
今日却要被一个毛头小子指挥,杨靖虽然隐忍,但挖渠这件事,决定不听周乾的。
先是烧香敬江神。
这个是规矩。
杨靖看到工部召集来的工匠和水工都已经站到规划的地方,那些武将却迟迟不下来,他道:“凉国公,你还不安排将士开挖。”
朱元璋把将士的调令留给了蓝玉。
徐辉祖这事也得听蓝玉的。
谁知蓝玉装作听不见,刚才这个杨靖和周乾的对话,他可是全听到了。
再说周乾说的不错,上江湾确实有硕大的岩石在沙土下一丈处。
周乾心里清楚,依据郑国渠当年高两丈多,宽六丈多,灌溉十八万公顷的面积,换算成亩,可是造福不少百姓的事。
杨靖不听,他也没办法。
蓝玉也不下令,众将不听杨靖的。
这个凉国公居然公报私仇,竟然用这么低级的报复手段,杨靖心里气愤的很。
赵勉也道:“武将粗鄙,杨尚书不必与这群没脑子的计较。”
江上今天站了不少武将,听见这赵勉的话,不满意了:“你他娘的说谁粗鄙武将呢?狗屁倒灶的家伙。”
赵勉道:“低声些,众目睽睽之下朝廷脸面都要被丢光了。”
武将才不管有面子没面子,尤其是定远侯王弼道:“我们粗鄙之人,从不在意,此事倒要看看你们如何出丑。”
旁边的徐辉祖看着蓝玉道:“今日是动工水渠的重要日子,连江神都已经祭了,这有些不妥。”
蓝玉道:“并不是,只是按照杨靖的规划,上江湾必会遇到问题,若是杨靖肯绕道,按照周乾的来,我自然不会如此对他杨靖。”
“你们竟然如此待本官!我去你大爷的!”杨靖急切之下,破口大骂。
“你们这群粗鄙,王八犊子。”杨靖喊道。
霎时间,旁边的赵勉也惊呆了。
杨尚书竟然骂人!!!
眼前齐泰和黄子澄,刘三吾,钱唐等为首的百名官员和千万百姓纷纷交头接耳,对着杨靖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