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复试,如果见了皇帝,恐怕会更加紧张了。</p>
在这一点上,久经考验的后世考场战士,许仙拥有着极大的优势。不仅不慌,甚至有心考虑出题人的本意。落笔极为流畅。</p>
做完卷子,众士子鱼贯而出。复试毕,阴历四月二十一日正式殿试。继续排队点名,然后发卷,不同的是接下来却不是直接考题,而是赞拜、行礼等一应礼节。因为不同的是今天皇帝会坐在上面看。</p>
为了这些礼节应对,这些士子又受了—番礼部的调教,特别是许仙,会元打头,更是出不得纰漏。领头人若是出错,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绝对是一错一大片。</p>
礼部关心礼节,许仙却知道幸好老朱认自己为御弟,否则朱元璋受不受得起这一拜,还真是两可之间。</p>
人道关注之人拜一凡人,什么理由?帝王吗?还真是够呛。人道受人族主流意识影响,而帝王意志到了明朝,却恰恰是非主流。</p>
拜完,这才发下题目,很简单,也很难。</p>
论藩土屏障。</p>
一目明了,这是简单。可难就难在这史实上。</p>
历史上说的很清楚,燕王朱棣以藩王抢了中央,坐上那个位子,这就使得许仙即便在知道朱元璋是藩王制度的有力支持者,也不好落笔。实话实说?不说许仙与太子朱标有这么厚的交情吗?单是他自己也实在是无心参与他们老朱家的抢位子运动。</p>
于是许仙想了一下,做了—首四平八稳的八股文策论,华丽的辞藻下,全是废话。</p>
虽说是废话,可也是位后世的状元文章。</p>
朱元璋在看到许仙这篇策问后,便找许仙单独谈话,问道:“你这策问,是支持是反对?”</p>
皇帝直接询问,这本就是殿试规章,许仙想了下,说:“此事有利有弊。”</p>
朱元璋想了一下,问道:“若你为王,是利是弊?”</p>
许仙说:“利大于弊。”</p>
朱元璋笑了,很高兴,对身边太监招招手,那太监立即呈上一本书。</p>
朱元璋取过书,拍了拍书面,问道:“这书是卿所著。”</p>
许仙眼尖,百米识字,根本不是问题。“这是我所著。”他没有想到这书竟然都传到皇宫中来了。</p>
朱元璋问道:“武王伐纣“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之举吗?”</p>
这可不是个好问题,只看老朱是怎么看待自己了,如果他把自己作为独夫,代入进去……</p>
嘶-许仙倒抽了口冷气。这点儿他还真没有注意到。但是许仙还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心虚来,这时候,心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朱元璋的疑心。</p>
许仙表现得不慌不忙,边说边想道:“陛下从书中只看到了这个吗?”</p>
“哦?那应当看什么?”朱元璋问道。</p>
“陛下,此书不为历史(许仙心说:他圈圈个叉叉,把小说当历史书、政治书看,i服了u),乃是神仙往事。”许仙说。</p>
朱元璋说:“你是说这是神人记事?但是这神人便是允许这以下犯下,以臣伐君,以子欺父之举的吗?”</p>
这老朱是吃了呛药了,这么火大?</p>
苏妲己对许仙说:“汉文,他现在为君。虽说他是位有心为民(百姓非士绅)之君,但是君就是君。权力到了手,是不允许有人轻夺的。”</p>
许仙听了,不仅不再担心,反倒是笑了。</p>
可怜天下父母心。</p>
-------------------------------------</p>
鸣谢“李栋(远古)”打赏</p>
鸣谢“李栋(远古)”投了张评价票</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