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六十六章 荧惑守心

第六十六章 荧惑守心(2 / 2)

于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皱眉地说道:“甄夫人是小太公正妻,可她命中富贵,却无孕育潜龙之命,莫非,小太公身边真有篡命之人?倘若真如此,我等还需警示小太公才是。”</p>

扬起笑容,左慈微笑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小太公也不会信你我所言,道破天机只会令小太公疑神疑鬼,毫无益处,道法自然,且看日后天命所归,究竟何人能主宰乾坤,君临天下。”</p>

回到成都后郭嘉开始着手准备来年春试,这是他推行科举制的第二次科考,会有多少人来应试,他不是很乐观,不过准备工作容不得马虎大意。</p>

</p>

秋收之后,收缴税粮后经过统计,虽然郭嘉降低了税赋,可实际上这一年收上来的粮税比去年还高了一成,原因是以前私藏的农户编入在籍人口,不再被地方豪族剥削,劳动成果也并没有被地方豪族收缴,而且追随郭嘉太平军南下益州的百姓们也令这一年的农户增多,收入自然要比以前丰实。</p>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百姓比以前收入成倍增多,官府的收入也并没有一落千丈,能与以往持平并且略有增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今益州在籍人口超过五百万,而且还不断有外来人口来益州避难,不但提供了生产力,还有北方先进的技术与人才。</p>

在变法改革的初期,能有一个不错的开局,郭嘉深感欣喜,强兵足食才能令他的统治更加稳固,也是对外扩张的基础所在。</p>

百家学堂已经建成,秋收之后,百姓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增多,不但自给自足,还有余粮,一些生活压力不重,能够轻松面对未来的百姓们则喜得乐见家中孩子前去百家学堂求学,谋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因为在益州想做官,靠的就是才学,不需要有人举荐,每年春试就是最好的舞台。</p>

蔡邕作为百家学堂中名气最大的人物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一些流亡北士不愿给郭嘉效力,但也不愿下地劳作,眼见蔡邕在百家学堂传道授业,于是也去应征学堂讲师,才学合格者,都能得到益州府支付的俸禄,尽管名义上他们不是官员。</p>

百家学堂只是一个起点,郭嘉不指望数年之内能够从中收到回报,教育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非一朝一夕能够有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日积月累的工作才能渐渐有成效。</p>

自从去年冬天郭嘉肃清太平军内部后接连镇压各地叛乱,新的一年里可谓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相较去年冬天派官员去上任时引起益州官场地震后,一月内有四十余起叛乱发生,这一年中,只有不到五次的小规模叛乱发生,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有限,而现在,郭嘉不会对任何原先的益州士族豪族手下留情,因为他已经是百姓拥戴,名副其实的益州统治者,百姓再愚昧,再没文化,劳苦一年后,手中粮食是多是少,官吏有没有欺压他们,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不需要大是大非来论断,人心都是肉长的,冷暖好坏,心知肚明。</p>

春天的脚步临近时,益州府再一次迎来了各地士子的光临。</p>

上一次的科考是在前年冬天,那时郭嘉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需要迅速提拔一批官吏撤换益州士族官员,第二次科考在时隔一年多以后的春天,将来也都会在这个季节进行,一年之计在于春嘛。</p>

因为有了上一次科考的效应,各地才士也都明白了郭嘉的用意,不是想用才学羞辱士子,而是用科考的方式选拔官吏,这种方式犹如大浪淘沙,淹没在泥沙中的金子能不能发光发亮,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p>

同时进行的还有一场武举,郭嘉从亲卫中派出十名武艺中上的子弟为一组考官,共派出百组考官,能够胜一场者,直接任命伍长,能够连胜三场者,直接任命什长,连胜五场者,任命百夫长,连胜七场者,任命为小都统,连胜九场者,任命大都统,若是能完胜十场,郭嘉再考考兵法,若能过关,则可为军中正偏将,统领三千士兵。</p>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郭嘉在府中看着儿子郭烨练字,自己却端着茶悠然品茗。</p>

今年参加科考的才士比上一次少了些,但也不少,有近七百人,阅卷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郭嘉在等着戏志才他们的回复。</p>

秦宓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入堂中,给郭嘉行了一礼后说道:“主公,今年科考才华特别出众者并不多,不过有两人倒是文采斐然,才华横溢。”</p>

郭嘉放下茶杯,笑道:“能让子勑用才华横溢形容的人,恐怕并不多,他们叫什么?”</p>

“法正,黄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