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零八章 徐光启(六)

第一百零八章 徐光启(六)(2 / 2)

孙、徐两位更是摸不着头脑,见皇帝吃了,也跟着吃,吸吸嗦嗦,东暖阁里,一阵吃米粉的声音,好似路边早点摊。

吃完,杨改革笑着道:“两位师傅,如何?”

两人对望了一眼,一同开口道:“美味。”

“呵呵,两位师傅,朕不光是让二位吃这米粉,而是朕想到了这番薯的去处了。”杨改革说完,拿目光撇了撇吃空了的的米粉碗。

孙、徐二位见皇帝示意刚才吃过的米粉,心想莫非这米粉里有古怪?

“番薯的去处?皇上?莫非?……”显然,对于这番薯,徐光启下的心思比较多,立刻回过神来。

孙承宗也不慢,道:“莫非就是把这番薯做成粉丝?”

杨改革“啪啪啪”的鼓掌,道:“不错,两位师傅果然聪明,这番薯可以做成番薯粉丝,这销路必不用愁,朕想过了,可以全额用番薯抵税赋,朕将这收上来的番薯,做成番薯粉丝,再销售回去,这一进一出之间,就赚大了,这番薯的推广,必将十分迅。”

……

“这番薯做成粉丝,也许是可以的,不过陛下就这样肯定,这红薯粉丝就好卖?”徐光启很怀疑这红薯粉丝的销路问题,如果卖不掉,那岂不是要皇帝当裤子?

“呵呵,徐师傅不用着急,这件事,朕有把握,必定叫天下的人都爱吃这番薯粉丝的。”徐光启显然那没有见过后世买红薯粉丝过年的场景,如果见过,就不会怀疑它的销量了。

一家人买五斤过年,这大明朝过亿的人口,就算一千万的家庭,这也有几千万斤的销量,当然,实际销量肯定达不到这个数。但这还只是过年的消耗,如果算上全年,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番薯制品的消耗,这北方几省的赋税,其实,完全可以全额用番薯来抵。

“陛下慎重,此事,一旦全额抵赋税,这番薯的种植面积,必将迅的扩大,陛下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孙承宗连忙出言劝崇祯帝,不要太冒进了,这不是过家家,一旦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可没后悔药吃。

“呵呵,孙师傅,此事朕已有对策,不光是靠番薯粉丝一样。”说完,杨改革将写了番薯的诸多用途的那叠纸,递给了孙承宗和徐光启。

“烤番薯……”

“蒸番薯……”

“炸番薯……”

“番薯糖……”

“红薯粉丝……”

“番薯干……”

“红薯粉(粉末)……”

“红薯酒……”

最后还列了一个“喂猪……”

孙承宗和徐光启看到番薯的这样多的用途,看得目瞪口呆。再看看皇帝,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出这样多东西的,天生圣人?皇帝实在太强悍了,一个晚上就列出这样许多的用途。

……

孙承宗和徐光启吃惊了半响,才回过神来。

徐光启实在是好奇,问道:“敢问陛下,陛下是如何知道如此之多的用途的?”能写出这样多用途的人,不是一般人。非神人不能也。当然要好奇的问一问皇帝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难道皇帝还有其他的高人指点?

“呵呵呵……”杨改革很得意的笑起来,这当然得益于自己二十一世纪的经历,得益于自己梦回百度搜索的,这个,当然不可能和他们说。随口扯了一理由,准备搪塞。

“此事,其实也极简单,朕见这番薯也是吃食,所以,按照烹饪的方法,蒸、煮、煎、烤、炸、闷、烫细细的想了一遍,写下了觉得可能的烹饪方式,也就有了这些,至于后面的酒,朕见这番薯类似果子,也可生吃,传闻猴子可以用果子酿猴儿酒,那这番薯为何就酿不得番薯酒?至于番薯糖,朕觉得,既然这番薯食之味甘,也许能制成糖……”

杨改革一通胡天胡地的胡扯,扯得孙承宗和徐光启二人两眼冒光,好似看到了宝贝一样。如果都如皇帝所说的那样,那么,这番薯全额抵赋税也不见得不行,当然,前提是皇帝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如果都如陛下所言,番薯有如此之多的功效,那以番薯抵赋税的比例,也可以极大的提高了,关键是如何证明这些可行?”徐光启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呵呵,徐师傅,此事不急,徐师傅回去之后,可派人用番薯逐步摸索,想必能摸索出相当多的用途来,毕竟,这是一个能填饱肚子粮食,不是地里的杂草。徐师傅不是说过吗?南洋皆以此物为食,可得长寿?”杨改革顺水推舟,将一揽子番薯产品的试制工作,交给了徐光启。

“这,遵命,陛下。”徐光启无言以对,只好答应下来。

徐光启又道:“如此说来,陛下是打算用这些番薯制品的出息来补赋税?”

杨改革原本的想法是用番薯的制成品赚来的银子抵该交的赋税,按杨改革的理解,这北方的一些省,交的赋税,及其有限,甚至不如南方一个府,一个州,所以,料想,这要的银子要的也不是很多。

“确实,朕是想用这番薯的制成品赚的钱去抵赋税的,比如开个番薯粉丝的加工工厂,只要大致能抵消赋税就行了,朕也不指望这番薯能赚多少钱,目的就是番薯能大规模的推广开就好。”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如此,番薯抵赋税的比例,宜为五五开,或者是三七开,较为妥当。”

“臣也赞同徐少保的意见,陛下可渐进,如果用番薯的出息能够补足该交的赋税,则逐步推广开,如果入不敷出,则可缩小所占比例。”

杨改革思索了一下这两位师傅的话,觉得有道理,一次性全额抵赋税,规模有点大,自己把情况想得太理想了,那就看情况,一步步的来把这个抵消的比例提高吧。两位师傅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两位师傅说的,从五五开开始吧,如果情况良好,就三七开,甚至全额抵赋税。”

“陛下圣明。”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

“哦,对了,朕已经选定了几个试种番薯的地方,徐师傅试种番薯的时候,可以把这几个地方包括进去,……一处就是陕西的榆林地区,特别是米脂县,据说这个地方是贫困异常,所以,番薯应该尽快在这些地方推广,顺天府,也至少列入一个,其他的地方,徐师傅就自己安排吧……”

皇帝指定了两个种番薯的地方?徐光启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不过既然指定了,那就在那里栽种吧。至于为什么,只有杨改革一个人知道,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可就在米脂起义的啊!如何不防范他?

这番薯的推广,大的计策是出炉了。连一些细节问题,都考虑进去了,杨改革这个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相当重视的,视为金手指对抗北方干旱的种番薯,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了,接下来,就看徐光启的实际操作能力了。

历史,必将不同!

【头脑有点混乱,另外,没仔细查看明末北方各省的赋税情况。】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