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粮北调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粮北调(2 / 2)

现在,轮到杨改革纠结了。这到底要不要加税?杨改革心动了,每年四五百万两的银子的收入,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那位卿家有话要说?”杨改革再次问,心里一直纠结这这田税加不加。

众人沉默了一阵。

徐光启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增加南方田税,可行,只要限定数额,想来,问题也不大,陛下梦中那位神人不是告知,只是北方数年的干旱灾荒吗?那既然如此,岂不是说,南方比较安宁?那样的话,其实只要南粮北调就成了?”

这个?南粮北调?貌似只听过南水北调……

杨改革还在迟疑,就有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转运粮食,极为困难,运一石粮食,路上吃掉大部分,要大规模赈灾,有力为逮啊!”

来了个反对的。

徐光启争辩道:“启禀陛下,那京师每年从南方调粮数百万石,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那个人也不甘示弱,道:“启禀陛下,虽然京师每年调粮数百万石,但是那靠的是运河之利,但运河之运力,已经穷竭,时常枯水,要增加几百万石的运量,恐怕……”

徐关起很快就抢答道:“既然河运不行,那陛下为何不海运呢?海运船大,运得多,运费也便宜,消耗更少。”

刚才和徐光启争论的那个人迟疑了一下,想了想,道:“陛下,海上风浪大,容易翻船……”

海运漕粮?杨改革心中一亮,确实可行。海运远比河运便宜得多,而且运输量巨大,至于海运会翻船,那个,杨改革认为,火车有时候还会翻呢,飞机有时候还会掉下来呢,如果百分百的安全,那干脆什么事也别做了。

“嗯,徐师傅说得有理,这海运漕粮,似乎也是经济可行的。这个,得考虑一下。”海运一旦开展,就要造海船,有了海船,就会有海军,这可是一举夺得的好事,杨改革下了决心,这粮食,还就要从海上走了。

“启禀陛下,漕运改海运不可啊!想运河边上,有百万人口依靠这漕运过活,陛下一旦改了海运,这批依靠漕运过活的人,如何生活得下去?”一个大臣出来,说了不能搞海运,搞海运,这百万人就要下岗,到时候,造反的人会更多。其实,这漕运里,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多,很多人都靠着漕运揩点油,要是漕运断了,这得断了多少人的财路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漕运改海运如何进行得下去?

杨改革听了这事,头疼,这漕运已经把这国家的运粮命脉给劫持了,要改可以,百万人的生存看你咋办?只能看着一步步的走向更糟,直到彻底崩盘。

徐光启出来给杨改革分忧了,道:“启禀陛下,非是要改漕运为海运,只是北方必将干旱遭灾,非是陕西一地,南粮北调已成定局,北方粮食需求必定会扩大,而漕运运力已至极限,所以,臣以为,部分漕粮,赈灾粮可走海运,原来的漕粮,依旧走河运,和百万漕工何干?”

呃~~~杨改革觉得这徐光启还真的有几把刷子,立刻把这件事刷得服服帖帖。

不过显然,杨改革高兴的太早了点,那位大臣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干旱在陕西生,赈灾粮运到京师了那又如何?难道再转运千里?运到陕西去吗?”

呃~~这貌似又是一个问题啊!杨改革又犯难了。又看看徐光启。

徐光启又道:“启禀陛下,臣只是说部分赈灾粮走海运,想北方遭灾,北方粮食需求肯定会加大,既然漕运已到极限,那么,必定只能走海运了。陕西赈灾,可经运河,逆黄河而上,经开封,到西安,虽然开封以上,行船逐渐困难,但是,每年还是有一段时间能够行船的,只要加紧时间运粮,想一二百万石,是没问题的,其他,则可考虑陆路运输了。”徐光启对这些貌似很娴熟。轻轻松松就把杨改革看着头疼无比的东西给搞定了。

“好计划!”杨改革很高兴,这对付明末的灾荒,终于有一点眉目了。

……

不过出来挑刺的人可不在少数。

“启禀陛下,这转运赈灾粮,就算是走海运,走黄河水道,那运转所需也不菲啊!陛下,这……”难题来了。虽然可以用黄河水道运输,但是这运输费也是很昂贵的。物资的消耗更是恐怖。当然,对比起陆路运输来说,好得多。如果完全是陆路的话,那转运粮食则更加的恐怖,运一石粮食,人工在路上要消耗**成。要救济几百万人,那是不可能的。

“这钱,朕出了。”杨改革很豪气的慷慨了一把,想到可以救济成千上万的人,杨改革觉得,自己拿点银子出来,没事,银子没了,可以再赚。想到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杨改革觉得,自己穿越过来,应该给他们做一点什么。

“圣上英明,圣上仁慈……”一溜的大臣见皇帝掏银子补贴运费,立刻称赞皇帝的好了。

【写田税问题,头晕眼花。】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