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二百二十三章 绝妙的移民技巧

第二百二十三章 绝妙的移民技巧(2 / 2)

通过徐光启不断的分析、讲解,一副大明朝,百万人口迁徙数千里的移民工程。就这样逐渐的清晰起来。杨改革不住的用桌面正在深思。

过了好一阵。杨改革才从这深思当中回过神来。

“嗯,很好,联对这移民工作,也算是有了些了解了,不过。联还想问问,这钱财工作。徐师傅打算如何布置?”杨改草又问道。

徐光启思索了半天,道:“启禀陛下。钱财方面,臣打算呢。移民到指定地点,分给三成,待围湖筑堤完成。分到田地,再给剩下如此,方能保证移民造田成功之后,有钱购买农具。种子,还可以生活下去。”徐光启解释道。

杨改革盘算着,虽然徐光启自己是信得过,不过,不代表自己信得过别人。这个。也该自己使用自己的“惯例”派出会计组。专门负责银钱的核对和监管。

“徐师傅,这银钱的放和监管问题。可有对策?”杨改草再问。

“这个”陛下,臣打算请从户部抽调一批书吏,会计,专管钱财。”徐光启说这问题。也是心里一紧,这可是上千万银子的进出啊!虽然自己说从户部调一些人过来,可是。也不见得就够用,这钱实在太多了点。

“这样吧,联派遣一批算学厉害,懂会计的中官,协助徐师傅核对和监管钱财,当然,钱财怎么使用,依旧徐师傅说了算,联派出的中官,是不会干涉徐师傅办事的,他们只是负责核对账目,管理账目。”对自己钱财的使用,让太监监管账目,杨改革这不是第一次这样干,少的只派出一两个太监。多的,就排除一群太监,反正,这钱财的监管。自己是无论如何,不会放手的,自己赚点钱,不容啊!

徐光启也没说什么,答应下来:“遵命。陛下。”皇帝对这笔银子的使用关心,那是肯定的,毕竟,上千万两银子。

说完一个问题,杨改革依旧用着桌子,继续深思,这移民这个问题。不得不慎重。

“徐师傅,购买,调集粮食这方面,是如何操作和准备的?运粮这又是如何操作的?”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调集粮食方面小除了购买一部分,大部分,还是依靠江南各地调集,先前商议的加税,直接加收粮食收上来,和原来的漕粮一道存储在江南各大仓。起运粮食,直接从各大仓起运。运输粮食。臣打算雇佣一批商船,臣再造一部分船,尔后大量使用移民以工代赈自行协助运粮。在河道艰险地段沿河驻扎。助船能快的通过,运至河南,陕西等受灾地,尔后将这些移民的赈济,集结出地,多设在临河之地,如此,即便是有些灾民不知道该往何处就食,不知道该往何处求生,只需要沿河而下。总能找到朝体设立的救济点,而一旦找到救济点,则可就地就食,接受赈济,或是立刻运往南方,,臣的打算是全程使用水路,水路来粮食。水路去移民,如此,方便移民快的迁移,也方便粮食的就近运输。臣不打算长途跋涉把粮食运至各个州县分。或者只运少部分,如此。可最大程度的节约粮食,”徐光启解释道。

“啪啪啪”杨改革听了徐光启详细的方案,才觉得,这徐光启相当的有才,居然把这救济点地点设立在河流边上,不上6路,这样,全程水路,这运粮,运人,可最大程度的节约,更绝的这灾民只需要沿河而下。总能找到救济点,这个设计,不得不说,非常的高明,这样,可最大程度的解决移民动员难的问题,既然你来了移民点了,就说明你“同意”移民了,这个”比强制移民可强得多,如果是平时年景

人移民那恐怕有难度可是如果是在大灾年,朝挂,怀负责给你田种,你只要沿河而下,就能不挨饿,就能有田种,这个。不得不说。是非常高明的技巧。这个,绝对比那个动用军队强制移民要巧妙得多,等人没饭吃,活不下去的时候。有一条活路可走,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沿河而下的。

更绝的是,大明朝是农耕文明,老百姓都是种地的,种地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水,而有水,就必定有沟渠,沟渠必定连着溪流,溪流必定连着河流,而河流。必定连着大河,如此。陕西河南分散到各地。各个沟沟坎坎,山角落里的老百姓,农民们。通过河流,和朝廷的赈济点连在了一起,这个设计,不得不说,非常的绝,非常的巧妙。最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物力。

“好,好,好,联明白了,这个好。按照徐师傅的这个思路。就是说。所有的移民。只需要沿着河流而下。总能找到一个救济的地方?而一旦达到赈济点,这移民就简单得多了,对不对?徐师傅”呵呵呵,这个方法你怎么不早说呢?要早说,联怕也不会如此的担心和郁闷了,呵呵呵,”

杨改革一直纠结和思考这赈灾和移民这个问题,把自己搞得十分的沉闷,整天都是苦着脸,心情不畅。现在被徐光启这个巧妙的移民方案一闹。这人,整个都开朗不少,也笑起来了。顿时,心情也就跟着舒畅起来。原来看似麻烦和繁琐的赈灾移民,也是可以如此简单和巧妙的。要是按照徐光启的设计。这移民。怕要省不少事啊!

徐光启则是一脸平静的站在那里,并没有沾沾自喜,好似这个巧妙的主意根本不值得一提一样。其实。徐光启心中也是有点得意的。故意把这个问题留到后面说,就是起到杀手钢的作用,如果自己搞了这样长时间的赈灾方案。还没有一点亮点的话。自己干脆回老家抱孙子得了。

孙承宗听了徐光启的计划,也被这个计划的巧妙和高明给倾倒了,这个主意,确实高明。忍不住当即就称赞道:“启禀陛下,不是臣称赞子先。这个主意,确实高明,确实巧妙,即最大程度的赈灾了,又可利用船只。迅的接走难民。顺河而下到达南方。这。简直是一举多得啊!如此赈灾,简直闻所未闻啊!”孙承宗可不轻易的称赞别人,但是,今天徐光启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惊艳了点。不称赞几声,那都对不起自己。

徐光启这个绝妙的主意一出。这文华殿里的光线,都变得明亮起来了,这压抑的氛围。也一扫而空,君臣几个的情绪,也变得快乐许多,刚才的沉闷被一扫而空。

毕自严也是心中不住的佩服,果然,姜是老的辣,这徐光启被皇帝称为师傅,看来,名符其实啊!这徐光启,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啊!也出言称赞几句。

“启桌陛下,徐少保这个主意,实在是没法说,绝妙了,据臣所知,这沿河运粮,消耗最粮食从南方运到开封,五石中,消耗不过一石多,运至西安,则消耗两石多,如果还走6路运至陕西边关。则只剩下一石多,甚至几斗的地方都有。如果赈济全部都在沿河,那么。这消耗的粮食,则小得多,远比运至每一个县来的轻松,老百姓如果没有吃的,必定会沿河而下,简单易懂也易行,如此,移民也会变得简单了。远比强制百姓移民要好得多,徐少保大才,臣不如也”毕自严高调的称赞了徐光启。

徐光启的这个主意出来之后,这文华殿里。也就充满了轻松和欢快。移民这座压在君臣身上的重担。轻松了不少。

“确实,徐师傅大才。大才啊!这个。联得奖励徐师傅。这个得升官,”杨改革准备升官了。这样大的事如果不奖励一下,实在说不过去,不过一时间想不起。该升个什么官

“使不得。使不得,陛下。这都是份内之事。如何还再敢奢求升官”,徐光启一个劲的推辞。

杨改革很无奈,到明朝这样久了,对这明朝的事,还是只知道一些皮毛。远谈不上知根知底,大多都是凭着电视或者里面的情节拼凑,现在到了要加官的地步了,可惜,对这官制、级别、规则什么的都不懂。只能把王承恩抓来救急。

王承恩见到皇帝对他招手。立刻靠近皇帝身前,杨改革再招招手,王承恩再靠近一些。杨改革小声的问道:“大伴,你看,现在该给个什么官比较好。”杨改草只能求助王承恩了。

王承恩那个汗,这种事皇帝也问自己。也太难为自己了吧。轻声的道:“陛下,这叮,事,奴婢真的不好开口啊!奴婢是太监,这样大的卓。奴婢如何敢说?”王承恩是哀求了。

“没事,你小声的说,别人不知道就是。”杨改革小声的说……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