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一十七章 工业

第七百一十七章 工业(2 / 2)

杨改革高兴了一阵,也写了一阵,已经对这种“钢笔”验证完毕,确实是一款不错的蘸水钢笔,笔尖也不硬,不容易划破纸,写得字迹也算清晰,蘸一次墨,也能写好写个字,就是笔尖稍稍的有点软,杨改革不敢太用力,稍稍的一用力,这笔尖的下墨就过多,字迹立刻就无法看,但又比竹子笔尖好得多。杨改革确定,这是一款比较成熟的“钢笔”了。

“有点软了,若是还有硬一点的,则更好”杨改革道。

“陛下,还有这个,这个是用钢铁做的笔尖,比较硬,陛下试试…”王承恩连忙又递上来一款钢笔,见皇帝颇为有兴致,也乐得高兴。

杨改革又接过这支钢笔,自己在墨水里沾了沾,开始写起来,一入手的感觉就是,这个钢铁笔尖,笔黄金笔尖硬了许多,写字要用到的力度,比黄金笔尖大得多,刚开始写,也因为力度控制的原因,墨水有时候下得多,有时候干脆没墨,等稍悄的适应了一下,杨改革已经能熟练的适应这款钢笔了。

越写,杨改革的脸上的笑容也就越多。

杨改革自称改革,以改变明朝,推动明朝变革和进步为己任,那就必定要改变很多事,改变很多习惯。注定是要掀起明朝的变革的。

杨改革自从做了皇帝,以改革自称,以改革自名,也没少对如何对明末进行变革进行思考,对社会进行大的变革,特别是明末这么一个复杂的局面,杨改革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首先,大的变革,大的改革这个,肯定是要有的,就明末的这个局面而言,没有这个,一味的“糊墙”是改变不了明朝灭亡的局面的。

大的方面要进行变革,这个毋庸置疑,可实际,就整个社会的变革而言,各种细微处的变革更是重要,大动作还得配合无数的小变动、1】、

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变革,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这个意思。

一味的用大手段,大力度进行大变革,所遭遇的反弹和压力必定会越来越大,杨改革还不想自己一个人和天下人战牛。

而这些从细微之处的改变,则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榫用,可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细微的变革可以逐渐的让人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变革不会产生太大的逆反心理,对于变革而言,更加的有利。

就明末这个局面而言,是必须变革才可以活下去的,而社会的变革,必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震动,而无疑,无数的小改动,小震动要比一次次巨大的震动要更加的适合这个时代。

谁也不想天天发生大地震,天天看到自家家里的房子摇。若是“地震”的强度很低,低到感觉不出来,想即便是天天都有“地震”也没人会对他有什么感觉,更不会对地震感到可怕。

这个书写工具的改动,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变革,比起轰轰烈烈的大变革来说,他算不得什么,虽然这件事当初也没少被群臣攻击。虽然当时是不了了之,杨改革也没下个圣旨说不准用毛笔写字,也没下圣旨说一定要写小字如何如何。

但也却给这书写工具的变革开了一个小口子,这个一个口子,如今就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经意间,从竹子笔变成了“钢笔”一个细微之处的变革,就这么有了新的进展。细微的变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里细微的改动,那里细微的变动,或许此时不被人太注意,但随着年长日久,必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待到数年,乃至十数年,数十年后,人们会发现,原来自己改变了这么多。这种种细微的变革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偌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又正是彻底改变整个社会所需要的能量,改革,才会真正的实现。

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很畅快,很惬意,可也更加的艰难,所遭遇到的压力和反弹,也必定更加的大,人亡政消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个应该是钢做的吧?”杨改革书写了一阵,就问道这个钢笔,和后世的钢笔还有有些区别的,没有后世那般明晃晃,倒是有些黑不溜秋的感觉。

“回陛下,这个正是钢做的据刘吉善说,他历经两年,用天下数种材料来做笔尖,比较好的也就是这些,金,钢铁,铜……”王承恩连忙说道,这种给皇帝进献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都能到皇帝的手的,处于安全等等考虑这种东西,一般也就是个意思,更多的是告诉送的人,皇帝收到了了事,或者干脆没下文,一般并不会把什么东西都往皇帝面前搁,万一出了什么事,没人兜得起,要给皇帝过目的东西,一般都会经过层层的把关,层层的检查,一些特殊用途的东西,更会自己先弄明白,绝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往皇帝面前凑,那样的话,皇帝还真的是一个高危职业,王承恩对这套东西一清二楚,也就是这个原因。

“有点意思”杨集革笑了起来。这个东西,自己也没强求,没想到,如今却有了这么大的进展,确实有点意思,看来这帝党的人倒是还tǐng懂自己的心的。

“……………,他又是怎么想起来用这些的?”杨改革笑着同道,对刘吉善能搞出“钢笔”很感兴趣。

“陛下,据说,好像是孙元化帮了不小的忙”王承恩立刻解释道。

“孙元化?”杨改革倒是意外了,没想到,这事还能和孙元化有关,再一想,又觉得正常了,孙元化那里用穷举法炼钢,倒是炼出了很多特殊用途的钢,虽然特殊钢材的产量和质量不太稳定,但要说弄一些特殊钢材来制造这个钢笔尖,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再想到,那孙元化可是正儿八经的帝党,这刘吉善更是帝党的“老前辈”刘吉善制造出“钢笔”也就好理解了,想来焦头烂额的刘吉善没少求孙元化帮忙。

“呵呵呵,有点意思…”杨改革更是笑到,虽然这钢笔还属于蘸水钢笔,顶多算是储水钢笔,和后世的钢笔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也不得不说,有着巨大的进步,对书写习惯和历史,有着不小的改进。更值得杨改革高兴的其实是:钢铁产业果然是社会进步的一大驱动力。自己不过是用蛮力,用穷举法炼钢,立马就得到了回报,钢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写工具进步那么简单,更是说明,钢铁产业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一点来看,这件事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其意义绝对算得上重大。

钢铁产业在逐渐的壮大,发展,在不断的稳固。

细微之处变革的威力,杨改革算是深有体会。

杨改革很满意,微笑着看着这些“钢笔”想得是如何进一步的进行工业化生产这些“钢笔、”看到这些钢笔不是金银包裹,就是玉石名贵木材包裹,显然不符合工业化生产的特征。

“这些东西好是好,不过,却过于奢侈,这些东西,应该尽量用最便宜的价格造出来,让后卖给天下人,这么好的东西,当给天下人分享,而不是呆在皇宫大内,供朕一人享用,大伴说是吗?”杨改革想了想,很快就有了主意了,准备立刻上马“钢笔”生产线,准备工业化生产钢笔。

“陛下说得是?”王承恩对于皇帝做生意,那是一点意见没有,很自然的就如此答道。

“大伴,立刻让孙元化找人,想办法把这个东西大批量的生产出来,这个东西,除了笔尖一定要用钢铁制作,其他的能便宜就便宜,当然,也不能不影响使用效果”杨改革简单的说道,这件事,准备交给孙元化去负责。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杨改革想了想,这件事,还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下个旨,自己最好还是亲自写信过问一下,把事情交代清楚,也免得孙元化瞎忙活,除了交代孙元化,还得好好的给刘吉善写封回信。

“算了,此事还是朕亲自交代,有些事,一时也说不清楚,待朕仔细想想再说”杨改革想了想又说道。杨改革寻思着,孙元化那里如今在按照自己的交代,mō索和制造制造工具的工具,比如钳子,这个算是制造工具的工具之一。工业化,简单点说,实际就是以制造工具制造工具。钢笔就是人来制造出来的工具,是用来书写的工具,而钢笔工业化,简单点来说,就是制造出制造钢笔的工具,杨改革现在并不是需要几个能工巧匠锤锤打打的打出几个钢笔尖,也不需要几个能工巧匠做出几只漂亮的钢笔,而是需要有能制造钢笔这个工具的工具,是要大批量的生产,手工业和工业化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这个,确实必须得跟孙元化说清楚,自己不是搞手工业,而是搞工业。

“奴婢明白!”王承恩又答道。!。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