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二十一章 辽东大开发

第七百二十一章 辽东大开发(2 / 2)

“这个么,实际分海路和道路两种,海路有港口建设,有运输船只,港口建设是由韩卿家负责的,船只方面一直也有补贴,这两个朕就不多说了,朕倒是要说说另外一个方面,这海上『交』通线,应该尽快的开通海上邮路和班线……”杨改革说道。

“感恩陛下,何谓班线?”韩爌又问道,邮路倒是好懂,但是班线就难了。

“……这个班线,实际就和如今的客运马车一般,定期的于两地之间运送人员往来,不过是把陆地上换成了海上……”杨改革道。

“海上的客运班线?”韩爌有些惊讶了,要说路上如今各地都逐渐铺开那种邮政班线,甚至客运班线,可海上班线,这个可有些意外了。

“正是,不错,海上的客运班线……”杨改革道。

“可,陛下,这海上风『浪』大,若是一旦翻船,则后果不堪设想……”韩爌急道。

“不,辽东开发,海上运输必定要兴起,不可因咽废食,既然害怕船只倾覆,那就该研究制造更加能抗风『浪』,更加安全的船来,应该学习和研究航海的安全『性』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躲避风『浪』……”杨改革道。

“……驿递系统,归兵部负责,袁卿家可要有所准备……”杨改革道,实际这个事真正的还得归那个刘懋负责。

“臣明白。”袁崇焕赶紧回答道。

“至于陆上道路,除了京师到天津的油渣路,日后辽东开发,道路的修筑也在此之内,日后辽东会大规模的使用四轮马车,所以,道路倒是要好好的规划一下,虽然不至于要修油渣路,可必要的修葺,也是必要的,此事,归韩卿家负责……”杨改革把目光对向了韩爌。

“臣明白……”韩爌答应道,不管如何,修路总是一件好事,他总是要支持的,因为这个都归他管了。

“……说到这个马车的问题,再就再多说一句,天下马车补贴不超过两成,但辽东,朕可以再给予优惠,再提高一成补贴,马车的补贴,可以到三成……”杨改革又说道,为了尽快的拿下辽东,开发辽东,杨改革打算下血本。

几个人倒是被小小的惊讶了一把,这个补贴,有点狠了,皇帝可真的是大出血了。

毕自严又咂咂嘴,这马车是补贴得多,可是谁造马车的?马车场?马车场是谁的?皇帝的,皇帝的这买卖可真的是做得『精』!再想想,这造马车所用到的铁,貌似也是用孙元化那里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皇帝倒是把这句话发扬光大了。不仅这造马车的铁是用的孙元化那里的,就连造船,如今很多铁,都是用的孙元化那里的,如果再加上农具等用铁,皇帝真的是把『肥』水不落外人田做到了极致了,想到这里,毕自严觉得,自己应该多研究一下皇帝的行事方式,或许对自己有很大的裨益。

“……说道了道路,朕就说说教育吧……”杨改革道。

“……我朝之子民,不管到哪里,都不能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哪里人,不能让他们忘了自己的根,所以,教育这个问题,朕觉得,必须随着扩张而跟进,朕目前的打算是,新聚落成一个乡镇,城镇,朝廷就立刻派出教员,负责当地的教育,若是财力不够的,则有当地的举人秀才出任临时教员,总之,不管我大明的子民到哪里,这教育都不能捺下,否则,这人没了根,我朝也就白忙活了,……除此之外,每聚落成一个新的城镇,朕就捐一座图书馆给当地,供当地人借阅之用,算是为圣人的事业,为我华夏的传承尽一份力……”杨改革说道。杨改革一直就觉得,在计算机大规模应用以前,图书馆无疑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重要的一个环节,那种开放的,可供所有人借阅的图书馆是文化事业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问题上,杨改革还得鄙视一下中国古代,貌似没有大规模的图书馆的建设,这一点,和西方有着不小的差距,中国即便是有图书馆,也是『私』人收藏『性』质的,这对于文化的传播,知识的传播是很不利的,知识被隔阂,而知识和权力又是想通的,也就是说,实质还是权力的垄断。

“陛下圣明!”几个人听了皇帝的话,一致的如此说道,先不管皇帝的想法好还是坏,广是这份承诺,就叫人肃然起敬。一座城镇一个图书馆,这个许诺,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皇帝为了华夏之传承,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尽了不少的力。这一点,无论是谁,也挑不出一点刺来。

“教育和图书馆的事,朕已经有了安排,诸位知晓即可……”杨改革说道。

“……至于安全,这个,朕就不多说了,关外持有火枪,接受训练这都是必要的,朕将继续支持和允许百姓持有武器,朕要的是开疆拓土,这个过程必定会遇到豺狼虎豹,么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让百姓们出关,不过是让他们送死罢了……”这一条,倒是没必要太详细的说,现在已经在这么做了,杨改革还打算这么做下去。

“……这个御寒的问题,实际分穿戴上的御寒和居住的御寒,穿戴御寒,朕已经有了安排,比如羊『毛』衫,羊绒衫,兽皮,棉衣等,这个诸位知晓就可以了,朕自由分寸;居住御寒,这个,朕是支持百姓居住砖瓦房的,但居住砖瓦房又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朕希望辽东尽快的开发,尽快的出效益,百姓们才能住得起砖瓦房,为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诸位要努力啊……”杨改革笑道。

“臣等遵旨!”几个人有立刻答应道。皇帝的这个愿望确实好,但人人都住砖瓦房,这个理想是不是太美好了点?这关内很多地方的温饱人家都未必能住得上砖瓦房呢,皇帝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太“狂妄”了点?

“……这个借贷的事,朕会知会银行,给去辽东开发的人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借贷什么的,限制会放宽,利息方面,也会有所松动……”杨改革简单的说了下这方面的事。

“……最后说说产出『交』易的问题,实际也就是道路『交』通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地头上产出的东西运不出来,那可就白白『浪』费了,所以,韩卿家,你的责任重大,水陆『交』通,可就全看你的了……”杨改革笑道。

“臣领旨!”韩爌立刻出来答应道。

“……对了,朕忘记了一点,关于医疗卫生的,这个朕也会严格要求的出关的人的,就如同要求南方移民一般……”杨改革又说道,北方的移民和南方的移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南方容易出现疫病,而北方却不容易出现,北方比较冷,出现疫病的几率要小得多,但,杨改革不打算放松,这是一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好机会,有许多生活习惯,特别是乡村的生活习惯,杨改革不得不说,不是那么好,为了更加的“文明”,杨改革不打算放过移民这么好的机会。

众人仔细的听着,皇帝说得这些,实际已经涉及到辽东开发的方方面面了,若是把相关的银钱累积起来,必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辽东的开发,实际又是皇帝的一个大手笔,甚至可以和南方的百万移民相比较。

面对皇帝接二连三的大手笔,众人早已习以为常,早已习惯了,倒是没有多少见怪不怪,也没有惊呼不可思议什么的,倒是都安静的消化着皇帝的话,仔细的体会其中的用意。

“……对了,朕还要强调一点,朕关此次辽东开发外所有的诸多补贴,所有的事,所面对的对象,都是我朝百姓,都是必须持有我大明户籍的百姓,这一点,是重中之重,毕卿家,你可明白……”杨改革严肃的说道。推行强化户籍的管理,将权力和义务绑定在户籍上,原本是不可能的事,如今也随着这『波』开疆拓土而动了。

几个人虽然都习惯了皇帝的大手笔,可这个事,还是惊起了不少的『波』澜,这可又是一个大事啊!

韩爌暗暗心惊,皇帝所想的东西,超过了他所能想的极限。大明朝原本很多顽疾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可如今,却随着这一『波』开疆拓土而出现了转机,原本不可能的事,如今变得有可能了,变得有可『操』作『性』了。韩爌在心里暗叹,除开那些『私』利,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看皇帝所做的事,确实称得上为国为民,高瞻远瞩。皇帝做得这些事,无不是对后世有着极大影响的大事,这些事,做成一件,都能名垂千古,可如今,皇帝要一并的给他做了,韩爌即为皇帝的胆大而担心,也为皇帝的魄力而欣慰,更为自己能活在皇帝这个时代,活在皇帝周围而感到庆幸。人生,还是要有一些『激』情和挑战才有意思啊!所谓的『私』利,和这些充满着“『激』情”的事比起来,当真是丑陋无比。

“……也就是说,来领补贴的,必定是我大明百姓,必定要持我大明户籍;就比如说,那图书馆的书,则只借阅给持有我大明户籍的人;就比如说,火器的持有,必定只能是我大明百姓,没有我大明户籍的,严禁销售给他枪支火器,严禁将武器流入外族他国……,朕只是大明的皇帝,自然只看顾我大明的百姓,朕还不是天下人的皇帝,外族他国的死活好歹,朕还暂且顾不上……”杨改革严肃的补充道。在关内搞户籍改革,杨改革即便是如今声望如日中天,也还没那个胆子,如今也只能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加强户籍管理,为全面推行加强户籍管理打下基础。对这个事,算是格外重视,权力和义务绑定在户籍上的好处,自然不用说了。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领旨!”毕自严答应道。皇帝实际早先给他有『交』代,他也早有心理准备。

……。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