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2 / 2)

“诸位卿家都说这是朕的功劳,其实,这都是徐师傅带着朕的恩科进士一步一步趟出来的,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实际,我大明上下都该感谢他们,没有他们不辞艰苦,任劳任怨的做事,我大明怎么可能在如此灾荒之年移民那么多人呢?又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把大琉球建设成粮仓?”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既然大臣们很上道,杨改革也不矫情。直接就把进士们升迁升格的事说出来,看有那个“懂事”的来接话茬。

杨改革的话刚说完。立刻就有人出来接话茬。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给有功人等叙功,该升迁的升迁,以表彰有功人等……”立刻又人接话茬了。这个人正是施凤来,先前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了,被韩爌抢了先了,这会,倒是立刻站出来了。

“嗯,说得有道理。有功的确实该奖……”杨改革笑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大琉球已经成了能产出粮食的富庶之地,是否可以考虑设置官府衙mén?以管理地方?”陈于廷站出来。说了这么一句,刚才,他因为慢了韩爌一步,被韩爌抢了一个先,这回,又被施凤来抢了个先,都只拿到了第二,见施凤来话只说了个半句。立刻把下半句说出来,大琉球粮食进京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都清楚,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这话一出口。群臣暗地里又是一阵叹息,皇帝这是光明正大的培养自己的人马啊!这恩科进士三百多人,几乎被皇帝全部囊括了,这一手,可真的是狠,日后这一批人是必定要站在朝堂之上,必定要成为部阁的,这可就全都是皇帝的班底了。

杨改革倒是笑呵呵的看着朝臣们,众臣都很听话,没有在这件事上为难自己。见陈于廷出面把这件事说了出来,笑了笑,倒是对陈于廷的感官改变了不少。

“嗯,说得也有道理,有功的该奖,人员该升迁的升迁,这地方变得富庶,也是该设立官府管理地方了……,叙功的事,就由施首辅,韩阁老,陈总宪和吏部来商议吧,商议出结果了报给朕就可以了,至于这设立州县官府的事,诸位卿家看看,该如何办呢?”杨改革很快就做出了决策。叙功的事,基本盘已经定下来来了,已经不需要自己cào心,剩下的,就是看看这到底是升格成一个府,还是几个州,大琉球的事搞完了,还得把dòng庭湖等处的升格nòng一nòng。

“臣领旨!”几个人被点到名的人立刻答应道,最不爽的大概就是吏部尚书了,这上面顶着三个婆婆不说,这管理司农司的钦差徐光启也是阁臣呢,更是“帝师”,皇帝的左膀右臂,比婆婆还要婆婆,这怎么叙功大概真的轮不到他来说话,想自己这吏部尚书当得可真郁闷。不过又想想,好歹皇帝平时也不chā手他吏部的事,他吏部要升谁的官,要给谁安排什么官职,也都还是他吏部说了算,皇帝这次给这批移民官升官,也都是有拿得出手,能服众的功绩,也没搞特殊,实际也算是尊重了他吏部的权利,实际说起来,他吏部这权利,也还是很重的,这心里又平衡不少。

接下来就是讨论大琉球升格的事了。

不过,刚开始讨论,就遇到了问题,大琉球这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开发,以前都是化外之地,众人对那里一片茫然,都是司农司在经手,旁人那里知道这大琉球是怎么回事?又怎么会知道哪里有多少移民,那里有多少田地,那里产出多少粮食,要大家议论怎么分州县,怎么设置,这简直就是为难大家,总不能让大家在大琉球的地图上随便画几道线吧,这也实在是太草率了。

大臣们期期艾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韩爌又不得不暗叹一句,这件事,还不是得全依皇帝的?如今大家连个大琉球的详细地图也没有,连个移民的分布图也没有,连什么地方有多少田都不清楚,如何划分?这还不是得问司农司的徐子先?实际这事还不是全得按皇帝的意思来?他们这些人对这事,根本就chā不上嘴。

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韩爌只能再次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此事臣以为,还得司农司出面才行,否则,什么地方该划成州县谁也不知道啊!”

不少大臣才回过神来。不仅怎么划分州县他们chā不上话,就连这叙功,他们似乎也chā不上什么话,这些移民官,远在万里之外做事,谁有功劳,谁没功劳。他们能说得上个什么?除了问徐光启,难道还有第二人吗?

有些人沮丧起来。这左膀右臂,确实不是白叫的,有人原本以为这徐光启常年不入朝,皇帝必定对他有所疏远,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人家担着相当重要的重担呢,皇帝对他根本就不曾有一丝的疏远。

吏部尚书又好笑起来,看来,自己这头上,只有一个婆婆了。

“说得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让司农司先出具初步意见和规划,看什么地方该划成州县,什么地方该设置官府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事。还真的轮不到外人chā嘴。

众臣又是一阵气馁,早就知道会有这种结果,果不其然。皇帝以前说过,让前兵部尚书从九品官升上来的话,可真的不是开玩笑,这可真的是说真的。

“陛下圣明……”众臣一致的喊道。

……

杨改革散了小朝议,就直接回乾清宫了。

如今这天气热了,外面实在热得很。杨改革一进暖阁,就感觉到了空调的效果。这暖阁里。放了冰块降温。

“……这天气,可真热啊!”杨改革发了一句牢sāo。

“陛下。确实热,陛下擦把汗吧……”王承恩周到的伺候着,已经递过来一块用冰水浸洗过的面巾。

杨改革擦了一把脸,觉得舒服多了,不过是从文华殿到乾清宫里走一趟,就出来这么多汗,这日子实在没发过了。

王承恩伺候皇帝擦洗过了,又才道:“……陛下,刚送来不久的奏报……”

“哦,那里来的?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乃是林丹汗的求援信,说是想要更多的援助,他说他草原上也是干旱的厉害,没饭吃,很多部民饿死,想请陛下支援些粮食……”王承恩说道。

“哦,呵呵呵,这个林丹汗,这个时候还问朕要东西,这可有点意思了……”杨改革稍稍的翻看了一下信件,就笑了起来。杨改革对于草原上的动向,可是监视得十分清楚,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知道,见到了这个时候林丹汗还问自己要支援,不由得笑起来。如今自己是九边尽出,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林丹汗还找自己要东西,杨改革觉得这林丹汗很可爱。

想了想,道:“既然林丹汗想要,那就给,可以多给些枪械弹yào什么的,粮食么,意思意思就是,就说我大明如今也干旱得厉害,全国大灾荒,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给他,他若是想要粮食,可以拿东虏的人头来换,以前朕的承诺依旧有效,还可以顺带问一问他,为何最近不见他拿人头来换东西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可,陛下……”王承恩糊涂了,都这个时候都几乎和林丹汗翻脸了,还给林丹汗东西?这不会ròu包子打狗?

“无妨,给就是,林丹汗敢要,朕就敢给,该sāo扰的sāo扰,但,和林丹汗的关系,可不能彻底闹僵了,如今林丹汗还在犹豫,不敢和黄台吉结盟,还在试探朕呢,……既然这样,再给孙师傅传道旨意,就说让大军再bī一bī东虏,不要让东虏有好日子过,jīng锐可掠阵,多让皇协军和边军上,让黄台吉挪挪窝……”杨改革笑着说道,如今形式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既然皇帝决定了怎么做,那就怎么做。

王承恩出去办事了,杨改革一个人摊开地图又发起呆来。自己以前一直就想把林丹汗的那个印nòng到手,把他的“帝统”nòng到手,nòng到了这个,对于统治草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现在看来,这个“印”和“帝统”的作用,更加的重要,从那个乌斯藏僧那里得知,在西域,还有着正在东进的力量,这只力量也是属于广泛意义上的méng古,和当年的黄金家族有着不小的关系。

从如今逐渐传回和整理出的消息来看,不仅仅是那一只力量,在更加遥远的西域和未来属于méng古,属于俄国的地盘上,依旧残存着为数众多的“méng古人”,这些力量,多多少少都和当年的黄金家族有关系,而这林丹汗是méng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他的这个“帝统”和那个印的分量,还是相当重的,若是能把印和“帝统”收入手里,这对于自己合理合法统治曾经méng古帝国的地盘,有着不小的便利。

从历史来看,几年后黄台吉改国号金为清并称帝,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拿到了林丹汗的“印”,这个印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了“帝统”,以残存méng古帝国“帝统”成就自己的帝位,也还是有些份量的,古代向来有帝王之气一说,杨改革虽然不信,可这若有若无之间,也似乎起着不小的作用。

杨改革盘算着,这个印和那个“帝统”,自己是一定要拿到的,当用残存的méng古帝国“帝统”铸就自己日不落大明朝的辉煌。可如何拿到,确实是一个难题,即便拿不到,也不能让他流落出去,印和“帝统”,可真的是一个麻烦事,特别是对于帝王,或者想成为帝王的人来说。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