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饰演的是男主的妹妹…
本身就是工具人。
阿谋拍电影很少因为人气迁就剧情——《三枪》和《长城》除外…
其实,人气小花最好的用处就是在好的作品里演配角。
主角真的扛不起来!
还有可能因为剧情分量影响到项目本身…
《西游记女儿国》就是典型!
其实,观众进影院看《西游记》,主要是为了看孙大圣大杀四方,连续的打斗光影特效,谁踏马在乎女王与和尚的爱情故事?
还大谈情情爱爱和人生哲理什么的?
你说这是电影本身垃圾?
上映前后的影片宣发,完全边缘化郭富成和冯泰迪,搞成了小赵的“大女主”电影…
直接把电视圈玛丽苏大女主剧那套营销把戏,拿到电影圈来玩。
所以《女儿国》最终的票房惨败,当然也是小赵承担最大后果!
沈长林很警惕这些的,一般大投资的电影,不会找流量担任主演,尽量安排工具人人设…
想要主演的番位,也不是不行,先从小成本演起!
《国际市场》可不是什么乏人问津的小项目,能参演的基本都是实力派,小赵能出场,还是女二号,知足了!
当然,粉丝不满意可以理解…
剧情继续。
黄博饰演的男主最终还是没有回国…
这也符合现实——大部分青田人一旦在国外扎根,基本不会回国…
但并非一帆风顺,煽情片嘛,肯定要刻画苦难。
正面拍出了华人在欧洲的境遇:就是黄皮肤在欧洲不是二等公民,而永远是六等人种!
一等人是西班牙白人,白人里面还要分白右和白左,二等人是拉美人;三等人是其它欧美人,例如北欧,美国,德国,英国移民;四等人是阿拉伯人;五等人是黑人…
都知道中国人勤奋嘛…
大批华人出国开店、移民也确实给西班牙土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很多中小型工厂、企业倒闭。华人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和减少麻烦,往往也不喜欢雇佣当地人。所以那些倒闭的工厂和小企业造成了很多失业率,华人的公司企业也没带来新的就业率。就导致了当地很多人痛恨华人…
也是,本国年轻人30%的失业率,怎么接纳华人?
黄博一家的遭遇看得人很有感触…
剧情高潮点来了,08年奥运火炬传递,海外排华势力高涨…
一堆海外媒体集体抹黑xz问题,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继续关注火炬传递。
而海外华人则一方面大规模游行抗议媒体的不实报道,另一方面自发前往火炬传递路线保卫火炬。
黄博一家人也在其中…
“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
其实整部《国际市场》分成三段:第一段是1978年~1981年,大背景是刚刚改革开放;
第二段则是1985~1995,这段国内背景是市场经济起步;
第三段是重点——甭管在哪,始终是中国心!
高潮剧情伴随着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举办落幕…
08年之后,黄博把超市交给儿子打理,跟媳妇一起回国了!
电影收尾是2015年过年,黄博擦拭父亲的遗照,突然说了一句‘爸爸,我现在算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我觉得我算…弟弟妹妹我都照顾得很好…但我过的真的很苦啊!’
然后镜头一转,一大家子过来了,小孙子最先跑过来,一把抱住他:“爷爷,新年快乐!”
“哈哈,新年快乐!”
“爷爷,什么叫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