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还以为事情败露,于是带领部属北逃。到达新洲时,士兵们逃散大半,万念俱灰的刘牢之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甚光彩的一生。(刘牢之早年随谢玄四处征战,在东晋也算号人物,没想到竟死得如此窝囊!)</p>
刘牢之走得并不孤单,北府旧将刘袭、竺朗之等人不久便被桓玄所杀,侥幸躲过一劫的刘敬宣、司马休之等人分成两批,逃往后秦和南燕。</p>
消除了刘牢之这颗眼中钉,桓玄的位置更加稳固了,接下来,他开始向心中那个终极梦想努力:做皇帝。古代篡位之举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王莽到曹丕,再到司马炎,无非是封王、加九锡、穿龙袍。</p>
第一步,桓玄指使殷仲文、卞范之等人,上表为自己请王位,皇帝哪敢不从!于是,桓玄被封为楚王,加封相国,统领百官。(老子桓温也没能做到如此高位,看来篡位还是得从娃娃抓起)</p>
第二步,加赐楚王九锡之礼,桓玄觉得按步骤来太麻烦,干脆封世子桓胤为太子,王妃也晋升为王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大相径庭;不仅如此,桓玄平时出门都用天子车驾,距篡位只有一步之遥。</p>
第三步,逼皇帝下退位诏,好“名正言顺”地坐上龙椅。在上面两步都已完备的情况下,登基只差一封昭示四海的文书,以及一场盛大的登基仪式。</p>
</p>
为了稳妥起见,桓玄派桓谦暗地里打探群臣的看法,桓谦首先找到了刘裕,刘裕十分肉麻地拍了半天马屁,表示对楚王忠心耿耿,随时愿意为新陛下效命。结果桓谦前脚刚走,刘裕后脚就去找好友何无忌商量如何匡扶社稷。</p>
公元403年十二月三日(阳历为404年一月一日),晋安帝司马德文下退位诏书,禅位于楚王。内侍宣读完禅位诏书后,皇帝走下龙椅,其时正值寒冬腊月,司马德文身着素衣,在百官的目送中,步行出宫。(此情此景,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年曹奂禅位,不也是这副场景吗?身为历史的创造者,必然逃不出历史的轮回)</p>
东晋“灭亡”了,当然,只是暂时性的,东晋的命祚还有十七年之久,将这一切延续的,正是将来真正灭亡东晋的刘裕。</p>
建业城换了主人,国号自然也得变一变,桓玄自幼在楚地荆州长大,因此将国号定为“楚”,后人亦称桓楚,桓楚几乎完全承自东晋衣钵,因为存在时间太短,且刘裕后来又复了国,所以不怎么为史家承认,和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周”朝如出一辙。</p>
关于桓玄的登基仪式,其中还有段小插曲,传说桓玄坐上龙椅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龙椅居然下陷三尺,把桓玄结结实实地吓了一大跳,待异象停止后,桓玄急忙询问众人,殷仲文竟恬不知耻地拍马屁:“大概是陛下圣德深厚,天地无法承载吧!”</p>
即位之初,桓玄革除弊政,任用廉吏,言行举止也都像那么回事。但好景不长,桓玄贪财好赌的老毛病就犯了,无论走到哪,都带着一大箱珠宝;大臣们有什么稀罕玩意儿,总想据为己有,当然,桓玄并没有光明正大地去抢,而是和大臣们赌博,赢了就拿走人家的好东西。群臣慑于皇帝的九五之尊,往往输多赢少。</p>
转眼到了春天,到了考核各地官员的时候。刘裕身为彭城内史,当然也在名单上,于是,刘裕跟随州刺史桓修入朝。</p>
桓玄早就听说过刘裕的大名,于是亲自接见他,并赐给他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刘裕虽为彭城内史,却住在京口,如果非要考察政绩,刘裕肯定不及格)</p>
皇后刘氏善于识人,对桓玄吹枕边风道:“刘裕龙行虎步,目光犀利,绝非常人,依臣妾看,不如早除之,以绝后患!”桓玄却不以为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今中原未平,正值用人之际,刘裕正好可以充当扫平中原的马前卒,留他一命也无妨嘛!”</p>
这“一留”不要紧,结果留出了大乱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