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特地去跑了趟崇文街。
那里有笔墨纸砚卖,各种价格的都有,还有专业的裱字画的店子。李杨算是恶补了一下基本知识。
单是文房四宝都有各种讲究。砚台是端砚最好,毛笔是湖笔最佳,纸是宣纸,墨是徽墨最好,这些都是数百年的历史了,影响深远,普遍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李杨学了一下,但也是一知半解。
从古至今的讲究太多了,李杨可顾不上这些了。这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升了,文化生活便开始火了起来。
李杨也曾到过崇文街,那还是几年前,那时为了考证,来这里买资料书。当时也没留意,觉得都是学生比较多,在崇文街的书店买书,想不到过了几年,这里的文化市场,竟然与日俱增。
以前的崇文街,不过是十几个门面,卖与考试有关的书最火,那时候,只有一家卖文房用品,而且,生意冷清。现在却好几家卖文房用品的店了,而且生意火爆。
李杨在一家叫做“青云轩”的店子买了几包宣纸,买了几支湖笔,又买了几瓶“一得阁”的墨汁,还买了点国画颜料,想想,又买了一盒印泥。
花去了三百多,李杨觉得这东西还是真贵。
不过现在李杨有两万,汪时文付给的两万块,一下子拿到了半年多的工资一样,李杨可没有挥霍的意思,他把一万八存到了卡上,就只留了两千块。
路过崇文书店的时候,李杨停住了脚步,郭闲云曾经跟他单独聊了几句,郭老的意思,就是文艺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文艺也要讲究创新。
虽然李杨得到的是明代何道子的“手艺”,这门“手艺”当然属于一流的范畴,想想,皇家画院的首席画师,那不也是那个时代的大家?而且,那个时代精于书画的人,比现在的人更能沉静下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钻研苦练,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现代人没有古人那样的功底,古人没有现代人那样的意识。在文艺上,古人舍得投入时间精力,所以流传下来不少精品,而现代人却凭着相对发达的科技,见识了各种风格、各种流派。
郭老的话对李杨又有了促进,他买了十几本关于现当代书画界的理论书。
回到出租屋,李杨可忙碌起来了,他首先看了好几个小时的书。这些书有的是名家的创作理念,有的是题材的创新,有的是技法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