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又见江陵(1 / 2)

 安七年(公元22)四月,我遣使向江陵城的朱治发他立即退出侵占的我国领土,并保证以后不得再犯,否则,大军一到,皆为鱼粉肉末。</p>

这种最后通牒自然不可能期待对方正面的响应。早在传檄之前,我已经积极准备硬来。</p>

首先是升了士兵的待遇。所有士卒姓名全部造册在案,按战功发取土地。</p>

是的,土地!</p>

江东六郡的所有土地,都已被我的参谋部门均分成数万份,列为最重要的军功报酬。然后,接二连三召开了好几个动大,专门宣布此一重大利好消息。</p>

我承认,这种举措是一种冒险,它显然使我彻底丧失了争取江东诸大族支持的可能性。但我以为,为了保证我军长期的高昂士气,这种失去是完全值得的。</p>

当然,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极尽所能地向荆襄八郡、长沙四郡等兄弟伙的豪强世族们反复强调,本人刀锋所指,只是敌国的土地,永远不触及自己人的任何利益。</p>

赌咒发誓、大拍胸脯作出这种保证的同时,我悄悄成立了襄阳宫,在现代,被称为校或者院。</p>

中国封建社的地方官,自汉代才开始设立。</p>

两汉时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封建的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相立并行,郡国以下各属若干县、道、邑。汉景帝末年(公元前:),蜀郡(今四川)郡守翁。重视教化,在成都建立宫,招下县子弟为宫弟子。汉武帝对于翁设之举甚为赞许,乃下诏,令天下郡国皆立校官。汉代地方教育实自翁为始。</p>

自此以后,有些郡开始设置官,如昭帝时有的郡设“校官”,宣帝时有地郡设有“郡官”。但在当时所设。不过是一郡儒者集的场所。而制尚未建立。亦未曾普及于各县邑。</p>

直到平帝元始三年(公元),始建立了地方校制度,并规定:郡国曰,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聚曰序,校、置经师人。序、置孝经师</p>

东汉时期。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宫,倡兴比较重视,因而郡国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和私交织发展,形成了“校如林,序盈门”的景象。</p>

几年前曹操掌政之后,也曾令郡国各修。规定凡县满置校官。选择本地地主阶级子弟入。</p>

因此,我在襄阳开设宫,也并非特别之事。尤其在招贤馆已开张三个多月之后,更是无人注目,众多高层建筑觉得这只不过是飞帅又一项施惠于民的管政策,最多赞叹几声做罢。</p>

可是我自己对襄阳宫的期望,却是要把它变成我培养心腹军事人才的高级校。</p>

因此,我给出的招生标准是:以寒族士人、军中优秀少年为主,年龄在十五到二十五岁之间,最好有一技之长。他们将在宫里集体住宿、习。第一期的习时间是一年。</p>

我本人亲自担任了宫祭酒(也即校长)。至于宫地首席先生,经过我仔细考虑,还是武双全、本地人脉广泛深厚地徐庶比较合适。他出身豪族,却长在寒家,曾有游侠意气江湖地野性,亦怀儒者治国安民的韬略,是个难得各方都敬服的合适人才。</p>

至于其他老师,也是我多方甄选,大多是不得志的下层士族,的如汝南孟建、颍川石韬,先后被徐庶说服出山任职。武的我让张南、宋定暂时放下军务,专心教授这群年轻人基本的骑射阵列功夫。现在我地盘大了,人才足了,做事明显方便许多。搁以前我肯定不可能把这么多人才给丢到校当老师去。</p>

最后,我规定了最莫名其妙地一个标准:首批人数只要一百零八人,不许多,也不许少。</p>

在刘表执政这十年间,襄阳地区可称太平盛世,四方难民流士如水滴沟,似江奔海,一时间把襄阳及附近地区挤得满满的,因此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招到了上百名合格的少年。因为有我不许多招一人的命令,不然招一千人、两千人也是富有余力。</p>

自然,因为本地豪门的年轻男丁之前大都已被镇军府的“招贤馆”率先征辟,因此,校的成,就自然而然只能以平民子弟为主。</p>

这一点眼下不有什么人非议。</p>

等他们能非议地时候,局势也已不是现在这样了。</p>

回过头来,江陵地朱治接到我的外交来函,果然当场破口大骂,差点把我的使者给砍了头。还好野蛮行径总是少数而且不得人心,在朱然、吕范等人地劝阻下,我的使者捧着掉了一只耳朵的脑袋,急忙跑回了襄阳。</p>

我真是怒火满胸,当即把这位使者树立为“浴血奋战”的英雄,号召大汉南军的军人们向他习,为他报仇,誓把江东军的耳朵全都切割下来。</p>

经过这么一系列精心策划,重赏加热血,襄阳军队的士气达到从未有过的顶峰。</p>

打铁须趁热!一切就绪之后,我接连发出数道密令,分送江夏、武陵、长沙和油口。</p>

襄阳本地的大军也在十天内集合完毕,做好了攻击江陵的全部准备。</p>

五月初,襄阳军四万人,水陆并进,沿汉水河谷穿越大洪山与荆山之隙。</p>

七日,江夏水师在甘宁的率领下,进据天门。十日,我自率主力至荆门。先锋大将公孙箭引军三千,随之攻击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p>

竟陵是襄阳与江陵之间往来的咽喉要道,去年周瑜袭取江陵不久便攻下竟陵。派驻五千军守护。等朱治、吕范赶走周瑜之后,遵照孙权之令,裁减竟陵军,补足江陵城防,专心东图江夏。</p>

因此,五月十四日</p>

公孙箭攻至城下挑战时,竟陵城守军不足两千人。</p>

守将徐逸是吕范地心腹部将。颇有武力。见公孙箭身边只带五百亲骑。意甚轻蔑,勃然大怒,又先立首功,因此当即率领全军出城迎战。</p>

徐逸僻居江东,不知公孙箭的大名,自恃骁勇,竟然要求与敌主将单挑。公孙箭欣然从其所请。</p>

双方交手未及十招。徐逸已是大汗淋漓,遮挡不住,败退回阵。他随即指挥部下发起攻势,打算以众凌寡。</p>

公孙箭哈哈大笑,九环刀一举,身后的五百亲骑立即列开三棱锥阵,如狂暴风浪般,冲击过去。</p>

三刻钟之后。竟陵守军大溃。徐逸连斩数名脱逃军官。依然无法阻止溃败。</p>

襄阳的骑兵冲至中军,将他团团围住,公孙箭喝令徐逸立即投降。可免一死。</p>

徐逸面色铁青,惨笑三声,横刀自尽。</p>

竟陵随即易手。</p>

——————————————————————</p>

一日之间,江陵的北大门便告丢失。江陵守将朱治闻讯大惊,急招朱然、吕范、周泰和潘睿等武计议,加紧守御,严防死守。</p>

然而,他们都没有到,在竟陵失守的当天夜里,阿飞军的细作头目,已经成功潜进江陵城中。</p>

这名细作头目,便是阿西。</p>

自黄叙等失手落入朱治、潘睿手中,庞统的任务重心转到周瑜身上之后,江陵地个谍报工作,徐庶就交给了阿西。</p>

对此业务非常娴熟地阿西终于有了发挥余地,全盘接手不久就重新和江陵里地地下关系,尤其是庞统密信里指明的董允取得了联系。</p>

这次能进入戒备森严的江陵,也是因为有了董允的接应。</p>

薰府后宅,二楼,主人的书房里。</p>

薰允仔细将徐庶的密信细看一遍,不禁皱起眉。</p>

徐庶信里直截了当,就是一个任务:助取江陵内城。</p>

江陵是荆襄重镇,在荆襄八郡中的地位仅次于首府襄阳。城高墙厚,而且有内外两城屏护,城防潜力之韧,不在城、许都之下。</p>

这个任务可真是艰巨。</p>

薰允双手抻直了信卷,仿佛正在慎重重读中,但双眼微微上翻,从信纸地上沿,悄悄审视着对面的两个人。</p>

这俩密谍也太年轻了,年轻到让不到二十五的董允都觉得自己已经非常老迈了。</p>

阿飞可真敢用人,之前用的细作,黄叙,还有夏家的那个名叫夏略的小子,两个人都不满二十,已经令他惊诧非常,不到这次这俩,干脆就是十五、六岁的孩子。</p>

这位号称荆襄密谍校尉的信使,貌相生得倒是老成,说话也还沉着自如,但上唇还有着两撇厚茸茸地纤毛,声音稚嫩,连嗓子都还没变过来,明显尚未发育成熟。再瞧一眼他身后地从仆,面容更是清秀纯洁,睁着一对无辜的大眼睛,好奇地瞪着自己书案的一只铜牛镇纸,白痴无比。</p>

徐庶以前派驻江陵地细作,除了黄忠不知所踪外,去年基本上已被南郡功曹潘睿杀了个干净,只留下一个夏略,因为考虑到他家族的关系,才勉强保住一条小命,至今关押在大狱之中。士元如何也这般不小心,竟把如此心腹大事,交托给这两个胎毛未退,乳臭未干的小毛孩?</p>

薰允心头恼怒,这看信的时间就显得格外长久。</p>

最新小说: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 末世宅男的幸福生活 末世:我靠神级掠夺,打造女神军团 玄学:女修穿成极品老太独自美丽 原神:自来也的提瓦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