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大宋将门 > 第451章 赵祯很支持

第451章 赵祯很支持(1 / 2)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宋代的财政收入很高,税收制度很严密,商税也占了财政的大头儿,就认为宋代商人负担很重,或者说,该收上来的税都收上来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就拿眼下的大宋岁入来说,为了方便起见,按照每年一亿贯算,其中实际的货币税收只有四千万贯不到,这还是王宁安折腾了许久,增加的结果。

这四千万贯中,有1800万贯是盐税,700万贯是关税,只有1500万贯是各种商税,而其中开封和平县,两地又占了近1000万贯,分到其他地方的商税十分有限。

再仔细分解其中的细项,就会发现所谓的宋代商税,和后世常见的增值税、印花税、营业税等等,并不相同。

宋代税收当中,最主要的是专卖所得。

盐是其中的大头儿,另外铜、茶、酒、铁、糖,锡,马、牛等等,朝廷通过扑买的形式,将特许经营权交给某些大商人,这些商人向朝廷缴纳一笔钱,朝廷只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商人自负盈亏。

宋代的商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税”,一种是“住税”,所谓过税就是沿途路过某些关口,需要缴纳税金,不多,每千文交20文钱,住税则是贩运到了市场,进驻商铺,需要缴纳的税,有点类似营业税的性质,千文交纳30文。

合起来两项是百分之五,看起来并不高,可实际上操作起来漏洞非常大。

比如过税,一路上不可能只是一个关卡,每过一个就要缴纳一次,至于住税,县衙收完了,知府衙门收,知府衙门收了,场务还要收,实际上的商人是很憋屈无助的。当然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些特例——比如士人!

从神宗皇帝开始,大宋准许部分官户减免两税,当然,大宋朝廷还是很谨慎的,设置了种种限制,但是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口子,就会如决堤的洪水,滔滔不断。

士大夫不会亲自经商,但是他们可以让自己的亲族,或者家丁去经商,坐享干股分红。而亲族家丁又会打着他们的旗号,躲避征税……总而言之,大宋的财税政策在历代算是最好的,但绝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反,漏洞一大堆,否则拗相公变法的核心也不会放在财政上面了……

说了这么一大堆,王宁安是怎么打算的呢?

他主张把盐业的专卖废掉,通过增加供给,让盐价降下来,朝廷掌控盐场,以后凡是商人,都可以到朝廷盐场采购食盐,运回本地销售。

由于盐价压倒了极低的水平,私盐就没有了存在空间,朝廷抽取合理的税金,王宁安估算过,大宋将近一亿人口,每人每年,花100文吃盐,其中30文交给朝廷,那么朝廷能拿到的盐税就是300万贯。

相比现在的1800万贯,只有六分之一。

看起来朝廷是损失了不少,可是别忙!

以盐为核心,朝廷就可以对大宗商品交易进行征税。

“陛下,以东南的丝绸为例,每年上千万匹的交易量,如果朝廷能征一成的税,就有千万贯,还有瓷器,还有羊绒,茶叶等等,另外我大宋近些年,海外贸易繁荣,在海面上拥有的大型商船过万,每年带到海外的商品难以计数,又从海外带回来众多的产品,假如能把这些税收上来,岂止增加几千万贯那么简单!”

文彦博听着王宁安的话,越听越怕,浑身不自觉哆嗦起来。

他觉得这小子就是个疯子,还是给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疯子!

历来涉及到了税的部分,都是刨祖坟的大事,王宁安居然敢动心思,而且还动得这么大!你小子是不知道死吗?

……

“老臣不敢苟同,王大人这是异想天开,根本是胡来!”

赵祯默默听着王宁安的话,他倒是觉得王宁安说的有些道理,别的不说,就拿铜价来说,之前朝廷靠着铜器专卖,每年能赚几百万贯,看起来不少,可是这些钱几乎都用来购买铜料,朝廷没得到多少好处,还弄得铜器价格畸形,社会上闹钱荒。

自从压低铜价之后,整个市面上铜价下来,铸钱的成本也低了,囤积铜器的少了,囤积铜钱也更少了。

最主要的是钱荒缓解了,经济成倍繁荣,朝廷的税收还相应增加了。

赵祯很欣赏王宁安的知行合一,说得漂亮没用,关键是有实际效果。压低铜价,让各方获利,那压低盐价,会不会也产生同样的效果呢?

赵祯十分期待。

“文相公,盐法之弊,古已有之,百姓苦于盐价高昂,朝廷被私盐所扰,不得安宁,可以说朝廷受累,百姓受苦……老子圣人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按王卿所说,盐本就是寻常之物,不应该这么贵,压下来盐价,不正是兴利除弊,让百姓得到好处吗?”

赵祯的这套道理一出口,王宁安简直手舞足蹈,泪流满脸,他真想高呼三声,吾皇万岁!

其实说起来很多事情就是一层窗户纸,赵祯执掌江山几十年,什么事情看不明白。王宁安的那一套玩了几次,皇帝也嗅出了端倪,不会像最初那样,感到惊为天人。相反,赵祯还能发现王宁安办法的一些漏洞,从中拾遗补缺。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