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上次我提议用冲压技术改造的p-34通用机枪研制出来没有?”张城再次问道。
“师长,已经研制出来了,我们按照师长的建议采用了大量的冲压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却只有g34的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g34的百分之五十。
而且这款机枪无论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还是五六十度的高温环境,这款机枪都有着非常好的适应性。若机枪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若装上装甲车辆,它又是车载机枪,堪称是全能机枪的典范。”李玉林连声赞叹道。
随后一行人拿着通用机枪来到打靶试验场,经过试枪手的临场试验,张城发现这款机枪果然极为耐用,不愧是二战的大杀器。
张城设计的这款通用机枪,在后世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那就是——“撕布机”g42,这款通用机枪是在通用机枪g-34的基础上改进的,g42刚刚诞生并且装备德军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来看,这实在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
当时雪片一样的报告飞告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然而当英米两国的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他们清楚的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技术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
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
一款由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德国人骄傲地称之为“德意志军魂之利刃”,而盟军士兵,尤其是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米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视其为“步兵的噩梦”。
它那像撕裂亚麻布一样“哧啦哧啦”(因为射速很快1200发/分)的声音同样给盟军留下了恐怖的印象……
很快,g-42就有了“撕布机”的绰号!二战之后许多国家使用的机枪上都有着g42的影子,如米国的60、德国的g3、意大利的42/59、南斯拉夫的sarac等;
而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经冲压、铆接、点焊,自动化生产线大量生产并可以向前线源源供应的武器的研制成功,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枪械设计生产的范畴,因为“二战”后新研制生产的机枪大部分都是通用机枪,而后来军用枪支的发展更是受其影响而形成了枪族。
这款通用机枪经过众人的多次试射之后,很快就赢得所有人的青睐,无论是和捷克式轻机枪还是马克沁重机枪对比,它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张城对此并不意外,因为他知道历史上g-42就是代表着未来机枪的发展方向,在机枪方面的经典程度,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