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您的消息肯定是准确的,我不下乡镇,那能到哪里去呢?”罗观终于耐不住性子了。</p>
“呵呵,小罗,有些事到时你就知道了。”李长山笑道。</p>
事关前途,罗观刚才还是显得着急了。</p>
罗观笑道:“李叔,谢谢你告诉我这些。”</p>
李长山仔细观察着罗观的反应,发现这个小年青十分沉稳,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教出来的。李长山自认为看人有一套,他认为罗观绝对属于那种潜力股,现在是潜龙在渊,总有一天会飞龙在天。</p>
李长山曾经是南都市的风云人物,当过地委行署专员的秘书。当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李长山服务的行署专员因贪腐被抓,他也受到了牵连。查来查去,李长山还真是没有什么经济问题。</p>
最后,纪委书记发了话,说这样的干部如果一直压着,以后谁还敢给领导当秘书?这句话让一帮常委都没话可说了,于是李长山官复原职,当然不能再当秘书了,就把他整到了北召县财政局。</p>
李长山后面的台柱子倒了,出于公义的纪委书记两年后也退了,李长山硬是憋着一股劲儿,干到了财政局常务副局长。</p>
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最重要,能力作参考。经过一番折腾,李长山的年龄不再占优势了。</p>
</p>
李长山感到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就希望儿子李超能够往上冲一冲。但是李超的资质一般,在竞争宋时义秘书的过程中又败给了范捷。李长山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来一条经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官不能光靠领导,得有几个信得过、撑得住的朋友。</p>
当然,这种朋友的水平和境界必须是高于自己的,更不能是狐朋狗友。而通过罗观的提升路线,李长山感到罗观的后面肯定有人在推动。如果没有任何人在背后*作,仅凭他的一点点业绩,怎么可能?</p>
李长山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让李超与罗观成为朋友,一种在官场上相互扶助的朋友。</p>
刚开始,李超回家说起罗观的时候,明显带着一种敌意甚至是仇恨。能让李超恨的人,肯定也不是一般的小青年。从此,李长山开始注意罗观。后来,李超之所以对罗观改变态度,原因就在于李长山的提醒。</p>
酒足饭饱之后,李长山让李超送送罗观。李超说:“我爸往往就是这样,神神叨叨的,一句话不说完,吊人胃口。”</p>
罗观通过喝酒,逐渐明白了李长山的用意。而罗观也有与李家亲近的意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要看当年的领导倒台了,他总是还有一些门生故吏的,而这些门生故吏也总是会念一些当年的情谊,李长山自有他的圈子。只不过是当年政治气候的原因,李长山没有提起来。如果说他当年的圈子中没有人起来,罗观根本不相信。</p>
李长山盯着财政局长的位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人说李长山是县长王文元一系的,罗观感到李长山接近自己可能有向宋时义靠近的倾向,最少让宋时义不要坏他的事,不要挡他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