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龙兴华夏 > 第四百三十七章 经略大洋

第四百三十七章 经略大洋(1 / 2)

 洋人之所长在机器,中国之所贵在人心

敌之畏者,中国之民心;我所恃者,亦在此民心。纵洋人机器愈出愈奇,我不可效日本覆辙,为所愚弄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中国以章句取士,正崇重尧舜周孔之道,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人若不明大义,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如此这般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来,大有将海防派一举淹没之势。

尽管清议汹汹,但令李鸿章等人感到欣慰的是,士林这一次难得的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监察御史司马渊在奏折中破例的引用了林义哲西国圣道考里的话,认为既然中西圣道同源,则西国之富强,除了机器之机巧,亦有圣教忠义之道,他认为二者不可偏废,既然中国在机巧方面有所不足,那就应该学习西方,取彼之长,补中国之不足。因而他在奏折中表示了对海防建设的支持,但他仍然强调,海军之设,当以忠孝节义为本。

另一位御史周元宏则上书说,圣人以天地万物为师,学习西方是应该的。西方无论海陆军皆强于中国,中国无论海防还是塞防,都应该向西方学习,他也引用林义哲西国圣道考当中的话说,既然西方国家学习了中国的圣贤之道,政教大兴,文物阜盛,圣贤之道是中国所长,西国都愿意学习,那么对于机器奇巧等西方科学技术,中国也应该学习。并且还要有所发展,争取超过西方。他在自己的奏折中还引经据典的考证说,宋明时机巧之学,中国犹在西国之上,西方从中国学习了不少科学知识,并发扬光大,至有今日西方科学之兴盛,而现在西方既然在这方面超过了中国,那么中国就更有理由和责任将这些再学回来。是以学习洋学,也不至于让中国的人心解体。

类似象司马渊御史的清流士子还有不少。这些人几乎都是林义哲西国圣道考等文章的追捧者,他们在各自的奏疏中纷纷表示了对中国周边局势的忧虑,虽然他们仍然顽固的坚持天朝的政教优于西方,但也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这些人的声音无形当中成了洋务派的极大助力,也成了士林分化的一个征兆。

林义哲的那篇西国圣道考,对于此等局面的形成,可以说功不可没。

常苦有倡无和,以致冒险负谤。台谏之中。现如今也不全是反对之声了。李鸿章叹道,林鲲宇那一篇西国圣道考绝妙文章,真是居功至伟。

上次他这篇文章,可谓是破局之作。洋务自此得徐徐渐兴。薛福成叹息着,又喝了一口酒,只是这一次,不知他能否再做一篇如此妙文。

我明儿个就把这折子递上去。先做探路之行李鸿章也喝了一口酒,一双眼睛又放出光来,咱们这篇文章已然做到了极致。若是他能再来一篇在此文之上者,纵左季高哓舌,也不必怕了

林鲲宇此人,常出惊人之语,敢为人不敢言之论 ,若是他真能做出在此文之上的文章,大事可定薛福成的眼中也满是兴奋的光芒。

此时的薛福成,并没有想到,林义哲此时此刻,正在福州做着那篇足以在朝野之中掀起滔天巨浪的惊世文章

福州,马尾,林义哲宅第。

林义哲拟就了奏稿,放下了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抬起头向窗外看了看,赫然发觉,天色已近傍晚了。

想到这篇名为请兴海军护海商经略大洋折的文章足足花费了自己整整一天的功夫,林义哲不由得暗暗吃惊。

这八股文,实在是不好玩

虽然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但林义哲写出来的这些东西,仍然只是明晰地表达了他心中所想和想要传达给两宫皇太后以及朝廷重臣们的意思,文字方面的功夫还是差了许多。

林义哲又看了一遍奏稿,确定意思无误后,便拿着稿纸,径直前去徐润的房间,请徐润为他这篇奏稿润色。

事实上,之前许多林义哲上的奏折,都是他先把意思写明白,然后请徐润帮助修改润色,甚至直接代笔的。

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好的师爷,在官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林义哲来到徐润的书房门前,见到里面的灯光,便轻轻叩了叩门扉。

徐润在里面似乎没有听到,林义哲透过门窗向里面望去,看到徐润正坐在桌前,正专心致志的不知在忙着什么。林义哲没有喊他,而是轻轻的用手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灯烛光下,徐润正伏在那里,似乎是在做一件很是细致的活儿,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之中,竟然丝毫没有发觉林义哲的到来。

林义哲轻轻的走到徐润的身边,看到老人正伏在那里,戴着一副水晶石镜片眼镜,将一张张的碎纸片拼接到了一起。

林义哲看到这些碎纸片,立刻明白徐润在做什么了。

他是在把那封丁宝桢写来的被自己一怒之下撕得粉碎的信重新粘好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